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零八章:君前对策

“在大哥那吃过了。”朱棡道。

老朱点了点头。

似乎是为了让气氛不显得哀伤,老朱乐呵呵的道:“你大哥给了说了山西那边的事没?”

朱棡应答:“说了,儿子也明白了。”

“嗯,那就好。咱可告诉你,山西那地儿是咱大明为数不多没有遭受战乱的地方,百姓们对大明的依附感不强,但也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抗拒。”

朱元璋一边说,一边让朱棡坐在了只有大官才能坐的椅子上,这椅子是专门给议政的大臣们坐的。

朱棡坐下,老朱则是也一起坐在贴近朱棡的椅子旁。

“别让百姓吃亏!”

老朱开篇的一句话,就给朱棡的布政定了调子。

你搞政策,可以。

但是首要条件,不能祸祸老百姓。

朱元璋继续道:“商税的事,咱仔细想过。”

“你说改商税为关税,这一点并无不可,但修路也是大事,若是道路贯通,那些商人愿意缴付关税,此举倒是利国利民。”

朱棡郑重道:“儿臣也对此事有所想法。”

“其一,改商税为关税,是不让商人地位做大,行商本就低贱,不可跟农税相比。”

这一点,是朱棡为了捋顺老朱的毛说的。

在老朱眼里,农民就是大明的根。

农税上缴来的钱,才是正儿八经的钱。

商人缴税,那人人都不种地,都去行商,大明成什么了?而且商人狡诈!

当然,朱棡认为,最最关键的一点,是商人的不可控性。

其中代表性的,便是沈万三。

此人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老朱称帝之后为了讨好老朱,修缮了南京城,近乎三分之一的南京城都是沈万三资助修起来的。

但是,这依旧无法让老朱释怀对沈万三的忌惮和怨恨。

因为沈万三资助过张士诚打自己的军队。

而沈万三修城的举动,在别人看来是沈万三降于朱元璋的威慑,但是在老朱看来,此人富可敌国,敛财无数!留着他,他的钱足够招兵买马。

洪武三年,沈万三被流放云南,今年春天的时候已经在过世。

老朱收拾沈万三,不光是因为其钱多。

更大程度是表明自己的整治理念。

重农抑商!

朱棡想要开商税,朱元璋这第一个过不去,山西来往南北的商人无数,更是关卡要地,将来漠南归明之后,大同府将会成为新的贯通关内关外的大城市。

按照朱棡之前给老朱所说,打通一条和罗斯人,钦察汗国的商路,让商人去赚取这些邻国的财物,那么朱棡就可以收取,关税!

朱棡心里思绪万千,继续开口道:“第二,想要让百姓们妥善的被移民安置,房屋和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不能少。”

“而且,为了让百姓们心甘情愿的移民,儿臣打算以一些优惠政策打动百姓们。”

“比如免除赋税,孩子开蒙,治病免费,提供房屋,农具等等。”

朱元璋闭着眼睛,抬着手指了指朱棡:“不错,这是个好主意!”

“百姓们移民去外地,而且是苦寒之地,朝廷也不能吝啬土地跟财物。”

朱棡轻笑:“赋税是肯定要免除的,土地一般前两年种出来的粮食品质不好。”

朱元璋哈哈一笑:“不错,这地得按时除草,施肥,还要沃肥。”

“保定那边,咱打算让老四去。”

朱棡在山西,朱棣去保定,两人合力完成朝廷的移民大计。

老朱这是用人用顺手了。

“那老四可有的头疼的了。”朱棡苦笑道。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多历练历练好,咱也想看看,你们这些个半大小子做这些事,是个啥样。”

朱棡和朱元璋说了许多,朱元璋也时不时发表建议和要求。

老朱的意见也都是一些很现实的意见。

比如修路一事,不得占用百姓农忙时间,不能让粮食烂在地里。粮食是本,农民是根,没吃的,什么政策都是扯淡,这是一条红线,一条任何人都不能动的红线。

朱棡解答,修路一事第一是利用农闲时期,第二是让牧民参与,两边一个月一个月的换着来。

其他的一些工业项目也是如此,百姓们在工地做工,三日一结费用,可以补贴家用。

对于如何促使百姓们参与移民。

朱棡给的回答是:“山西人多地少,不少百姓靠着在富人家做工,或者砍伐薪柴,打鱼,打猎为生。这些人不在少数。”

“以朝廷招工的名义让他们参与修路,第一条路先修京城,第二条路修到保定。”

“等修到保定之后,百姓人数应该动辄数十万以上!再让他们在保定修建房屋,等到房屋修好,便提出朝廷的政策。”

“届时,道路通畅,房屋宽敞,田地繁多!而参与修建的百姓多是没有田地的人,相信他们不会拒绝朝廷的好意。”

朱元璋听罢也感叹道:“是个好办法!但是可有一点,朝廷给你的钱只有三万贯,这个账目是动不了的。”

“还有钱?”朱棡诧异。

朱元璋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这笔钱,是你老丈人省下来的,咱打算在凤阳给老徐家修个宗祠,你老丈人拒绝了。”

朱棡顿时有些感动。

老徐,我错了。

你对我太好了。

我不打你小女儿主意了。

“别高兴太早,你老丈人说了,三年之后还钱!”朱元璋抱着手,笑呵呵的道。

“爹,这个给您。”

朱棡从怀里摸出一个盒子。

朱元璋疑问:“啥玩意?”

“又去搞这些玩意了?”朱元璋问道。

朱棡挠头:“儿子做了好几天呢。”

打开盒子,一个朱元璋从未见过的东西放在盒子里。

朱棡仔细解释了眼镜的用途,老朱听得目瞪口呆。

“真有这么怪?”朱元璋问道。

朱棡点头。

“爹,你得保重身体,尤其是您的眼睛,您这双眼,可是咱大明前进的明灯。”

一旁的王景弘也感动不已。

晋王殿下真真是一个好孩子。

朱元璋半信半疑的戴上眼镜,先是感觉到一阵眩晕。

“这咋晕乎乎的。”朱元璋不适应的道。

“爹,你多习惯习惯,王大伴,取本书来。”朱棡道。

“诶,好勒。”王景弘答应一声,取下架子上的一本书。

朱元璋接过书,下意识的俯身,但是被朱棡扶住:“爹,这一次您不用伏案,就这么直着腰看。”

说着,朱元璋看到了朱棡的手。

“老三,你这手咋全是伤?”

朱棡愣了下。

他下意识的收回手。

这伤,自然是磨镜片的磨得,这个年代又没手套,为了精度他只能拿着镜片磨制,有所损伤,倒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