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新贞观造反录 > 第246章 陛下,户税不可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改革田赋制度,这个话题实在太大,搞不好会影响朝堂上很多人的利益。

但是,另一方面,这个提议是清河崔氏提出的,按照世家的尿性,万一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呢?

所以朝堂上议论声很多,不过暂时没有人站出来唱反调,都在等皇帝陛下看完法案之后如何说。

李世民看了前面几页,说道:“废除户税?这真的是你们清河崔氏的想法?”

一听到废除户税(人头税的正式称呼),这下朝堂上有人就站不住了,纷纷站出来抗议。

“启禀陛下,户税自古有之,切不可废。”

“启禀陛下,户税乃是千秋古制,为朝廷国库的重要收入,若是废除,国库将空。”

“启禀陛下,户税对百姓户籍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若是废除,户籍大乱,国将不国。”

“启禀陛下,户税对钱财的发布有重要的调整作用,关乎国之支柱,切不可废。”

。。。

一时间,十来人站了出来反对废除人头税。

李世民没有表明态度,没有回应这些谏议,继续看法案。虽然下面官员说的户税不可废除的理由五花八门,但是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条,不收这个税朝廷会没钱。

但是,作为千年老油条的世家,五姓七望之一的清河崔氏却提出了这个法案,那肯定有原因。虽然李世民知道这个法案的框架是李承乾想出来的,但是若没有足够的利益,世家怎么可能会答应由他们来上这个奏疏?里面肯定有流芳百世的功劳。

所以李世民很认真的看了法案的每一条内容。

良久,终于看完了奏疏,李世民合上之后,递给张阿难,让传下去给三省宰辅都看一看。

在三省宰辅看奏疏的时候,李世民觉得现在在朝堂上立马要讨论出一个结果是不现实的,因此干脆说道:“三省都把义直的奏疏法案眷抄一遍,然后仔细研究,然后再议一议。先退朝吧。”

李世民离开后,官员们见皇帝陛下没有表示反对,那意思就是有想执行的想法了,纷纷到三省宰辅身边,把三人团团围住,要他们想办法劝劝陛下。

长孙无忌连忙说道:“众位同僚,这事等我们三省一起议论过后,再确定要如何做,现在说什么都为时尚早,我们先回去坐值。”

见国舅爷都这么说了,大伙就先散去,该回家的回家,该坐值的坐值,只是三三两两的走在一块,在讨论这事情。

武将们则不管这些,反正他们都是皇帝陛下的粉丝,陛下叫他们去打哪里就去打哪里,什么田税户税的,那是文官的事,他们才懒得关心。所以一退朝就直接跑了,勾肩搭背的吆喝去喝酒。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休养过后已经痊愈,现在回来上班)走在后面,见到人群最后的崔义直与崔君肃,立马捉过来。

杜如晦直接问道:“你们突然提出这个田赋法案,究竟为何?”

崔义直反问道:“杜相,你肯定没有认真看完,不妨先回省里,仔细看完再来讨论?”

房玄龄说道:“看是肯定要看的,只是我们想知道,为何你们世家会提出废除户税的法案。”

崔君肃说道:“人头税早应该废除!想想北周前隋,人口增长过快,但是土地都集中在地主老财手上。百姓承担繁重的人头税,而人口增加了却因为没有土地,不能生产,所以无力负担,如此一来导致流民增加,盗贼四起,直接威胁朝野稳定。”

崔义直说道:“面对朝廷的徭役、赋税压力,大量的百姓开始逃荒、逃税,不断有流民饿死沟壑,地方官员为了完成赋税任务,不断巧立名目,将这部分的丁赋转嫁到其他百姓头上,造成恶性循环。”

崔君肃继续说道:“如此一来,大隋倒塌,我大唐焉能重蹈覆辙?因为按人头来收税,百姓不敢生,不生导致生产减少,生产减少赋税就交得少甚至交不起,不久将来依然会民不聊生!”

崔义直说道:“届时地方官员为了中饱私囊,对下征收重税,对上却少报人口,吏治腐败,朝廷收入锐减。用太子的话来说,这叫恶性循环!”

这两叔侄你一言我一语的,把房玄龄与杜如晦说得一愣一愣的,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又好像是个歪理,就是一时间不知道要如何反驳他俩。只不过,这种话从清河崔氏之人的口中说出来,总觉得怪怪的。

长孙无忌刚刚在看奏疏,没有认真听那两叔侄说了些什么,但是最后一句,用太子的话来说,他听到了。

“义直,你意思是说,这法案是太子提出的?”

崔义直笑道:“不愧是国舅爷,这都能猜出是太子提出的。”

三位宰辅愕然,太子提出的改革,你清河崔氏来操刀?看来清河崔氏站到了太子那边去了。

崔君肃说道:“三位宰辅大人,回去后请仔细研究法案,这是于国于民都有大利的改革。希望三位能明白太子的真实目的。我俩先告辞了。”

说完,两叔侄就离开了,留下三位宰辅在原地。

房玄龄问长孙无忌:“辅机,你看着法案感觉如何?”

长孙无忌说道:“不好办,废除人头税之余,还没收天下土地收归朝廷,以后田地不可买卖,按人头分配,人多则多地,人少则少地,男女按比例分配。税收按照田产收取,各种杂七杂八的税收名目全部一统,每年夏秋两次征收。”

杜如晦说道:“天下土地收归朝廷?那些世家勋贵同意吗?地方的乡绅土豪也不愿意吧?”

长孙无忌说道:“按照法案上说,我估计太子的意思是,现在有地的,上报后不会没收,将来的地,若不是赏赐的,就别想了。”

房玄龄说道:“那如此一来,岂不是随便圈地,然后上报?”

杜如晦说道:“哪是他们想圈就能圈。真当我们没有办法整治他们?”

长孙无忌说道:“不错。我们先去研究一下法案,若有不明白的,直接去宜秋宫找太子即可。若是曲解了太子的意思,报了给陛下,将来少不得被太子找借口报复。”

房玄龄说道:“只是不明白,为何清河崔氏竟然会亲自拟定这种对自身毫无利益的法案。难道太子许了什么重利?”

长孙无忌与杜如晦一起看向房玄龄,好像在看什么稀奇动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