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宋祖王爷 > 第198章 撰创刊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文相,报纸是文人的事情,朝中就由你和陆秀夫大人具体负责,目前可以将温州、泉州、台州和宁波作为试点,再向各地推广,有需要协调的事项再行商议。”赵德芳道。

随后,众人离开三石印书馆,赵德芳等人悄无声息的返回轮船,这时唐珏才长舒了一口气。文天祥则留下来去找陆秀夫商议办报事情,既然祖王爷已经把办报的思路都谋划的这么详尽了,自己再不好好落实就说不过去了。

当晚,陈云汐和王清惠就开始了报纸版面设计,公子交给她们这么一个重任,又无可以借鉴的经验,两人的压力可想而知。尤其是陈云汐,脑子里一片空白,感觉无从下手,而赵德芳则边喝茶边指导边看两人的窘态暗自发笑。

第一步当然是报头,赵德芳让王清惠手把手教写毛笔字,在经过多遍尝试后,终于找出四个比较满意的“大宋日报”字,再拼接在一起,然后粘在宣纸上,下面写上日期和期数。再进行版块分类,绘画,把两人忙的既兴奋又无奈。

“公子,这第一期第一版第一条,放什么内容为好呢?”陈云汐拿着初现雏形的报纸框架,虚心请教赵德芳。

赵德芳示意她坐下来,斟上一杯香茶。“云汐姑娘,这份报纸可是开了先河,所以我们一定要办好它,将来各地记者们的来稿都要慎重挑选,要选出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和对百姓有用的事情进行刊登,要严谨、客观,不能太随意了,这就要求报纸的编辑站位要高,要学会辨析。”

陈云汐安静的听着,边听边记录,旁边的王清惠也不时答话求教。

“这个位置是创刊号,就是要告诉大家创办报纸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报纸的版块介绍,编辑介绍,发行情况等,这第一条的位置就由我写这个创刊号吧。”赵德芳道。

随后,他思略片刻,提笔写起来。

“今者,《大宋日报》始立,此诚盛事也!当此大宋之世,风云际会,万象纷纭。吾报之生,欲为传国之要闻,众民之耳目,为述天下之事。

本报将以忠实之笔,录时政之得失,察民生之苦乐。朝堂之议,闾巷之谈,咸载于纸。凡农工商之兴衰,文化之灿烂,风俗之异同,皆悉心以记。

吾等记者,当奔走四方,搜奇觅异,以求真相。编辑之士,精心梳理,务使文辞雅正,义理明晰。俾读者开卷有益,能知世情。

愿此报如明灯,照彻大宋之途;若清风,送爽万民之心。与诸君共睹大宋之辉煌,同历时代之演进。

《大宋日报》编辑部”

赵德芳放下手中笔,将文稿看了看交由两人,陈云汐和王清惠赶紧收下来。对于公子的一蹴而就,出口成章,两人自是敬佩不已。

“你们这两日就好好设计版面,要简洁工整,方便雕印,我再给你们提供一些素材。”赵德芳说完径自休息去了。

陈云汐虽说琴棋书画样样都会,但论起精通来说还不到火候,赵德芳规划的报纸又是这样美好,她忽然感觉自己有些紧张了。王清惠平日也就是爱好诗词,毛笔字与真正的大家比起来也差得远,对于报纸这个新事物也是倍感压力。二人就怕辜负了赵德芳的期望,故而有些心神不宁。

忙到半夜,困意越来越重,陈云汐和王清惠方才就寝。而此时,知府方洪府邸,文天祥、陆秀夫和方洪仍在商议着报纸之事。

只听陆秀夫道:“祖王爷这个报纸,听起来和前几年街巷流行的朝报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比之更可信、更权威、内容更丰富,而且是官办,愚以为应该将邸报和朝报结合起来,做到雅俗共赏,方可有吸引力。”

“办报内容主要由陈云汐和王昭仪负责,我们现在的精力就是筹钱,找人,先要把温州、泉州、台州和宁波的记者站搭建起来,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难,地点就由各府衙提供,记者发动当地文人名士报名,经考核录用,雕版由温州三石印书馆李十娘负责四地所用雕版,这样可以保持一致性,由快马当日送达。”文天祥道。

“记者站地点明日即可确定,卖报人员拟先由贩卖朝报的人充当,只是启动这些所需银子大约多少?”方洪问道。

“你这个知府,关心的还是银子啊。”文天祥笑道。

“自南迁以来,连带其他地方流民,一下子涌来十数万人,到处需要建设和打理,府衙花费激增,府库存银已然不多,办报纸的花费,下官不得不精打细算啊。”方洪苦笑道。

“你这里可是还未动到筋骨呢。文天祥笑道。”

方洪觉得文天祥话里有话,心中一紧,赶紧问道:“文相可别诈俺,真的没有了。”

“是吗?自开战以来,朝廷已经没有再让各地进贡,各府存银增加不少,这基本已能抵消你的开支。再说,你这里现在是主要供给地,临来之前祖王爷可是亲口提起过,你懂的。”文天祥意味深长的说。

“祖王爷盯上盐榷了?”方洪感觉有点冷汗直冒。

“你放心,祖王爷虽然知道你们的盐榷很丰厚,但只是想了解一下,不会刮你油的。”文天祥道。

盐是南宋政府的专卖商品,从生产到运销,都由政府控制。盐利是南宋十分重要的收入,即“盐榷”。

方洪虽然为官清廉,但如今很多支出与收入均有差别,根本对不上账,若是被祖王爷查到盐榷并不完全入了府库,那可是失察之罪,轻则罢官,重则流放,其他关联人员也会被处罚,贪污盐榷的则要掉头。

“感谢文相提醒,还望一有消息尽快告知。”方洪道。

随后几人又回归到办报事宜,又商议了如何发月例和稿费,如何收取广告费,以及与三石印书馆合作之事。不知不觉中,已是深夜子时,一套成熟的方案制定了出来。

其实宋朝已有朝报,一个生活在宋朝的夫子,他可以每天在市场上买一张报纸,上面通常刊登有最近的政治新闻与社会奇闻。报贩子叫卖的“朝报”就是民间雕印与发行的小报,《武林旧事》记录的杭州各类小买卖中,都有“卖朝报”一项,可见报纸零售已成为一种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它的背后又隐藏着一个靠出版报纸营利的行业。小报养有一批采访消息的报料人,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专以探报事为生,坐获不赀之利”。来源“或得之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可知范围很广。内容如诏令、差除、台谏百官章奏,多为邸报所未报,因而被称为“新闻”。“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一以传十,十以传百,以至遍达于州郡监司”,可见发行之广。小报定期出版,“日书一纸”投于市场,发行覆盖面达于州郡,这样的报纸肯定不是手抄报,而是印刷品。宋代印刷业非常发达,印制小报在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市井中早就有人刊印时政新闻卖钱,记曰“近日有奸妄小人肆毁时政,摇动众情,传惑天下,至有矫撰敕文,印卖都市。”

文天祥几人既熟悉邸报,又知晓朝报小报,办报之事也不是太复杂繁琐,因而很快敲定方案,明日报祖王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