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有些无言,对于莺莺国的帕克斯对于央洲朝廷此时境况的看法。

确实,能够愿意承认局势败坏,且愿意面对已经不妙的局势,是一个不错的情况——至少,相较于那些死撑着脸面不愿意承认的情况要好上许多;但是,承认了局势的败坏,也能够面对这样糟糕的局势,却不代表就一定能够有什么成效和改变……

因为,朝廷的官员们,包括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们,对于如今的这样的局面却依旧没有提出什么有效的可行的应对之法,也没有用行动来做出什么表态,他们只是看着央洲朝廷的局面越发艰难,看着央洲大地上越来越混乱的局势,然后表示这些都是因为“天命”所致。

李世民之所以无言,也正是因为后面这部分的情况。

天命,天命,虽然有时候会变成有心之人的造势借口,或者想要干掉自己的政敌的一种手段,但是,在中原,在任何一个王朝之中,有谁能够说一声“天命并不重要”?!

没有人,没有人!哪怕是如今的大唐,哪怕是李世民和他的重臣们,哪怕是现在正在一力推行“天心即民心”、力图打击之前南北朝遗留下来的混乱谶纬之说的大唐,也没有人能够来上这么一句话。

所以,在王朝走到末年的时候,在朝廷眼见开始倾颓的时候,说上一句“天命如此”,认为这是“天命如此”,有什么问题呢?没有问题。在整个中原的历史上,在央洲朝廷中,大臣们对朝廷的情况做出如此的判定,没有任何问题。

而在确定一个朝廷已经到了气数尽头,即将走完所有的路程的情况下,大臣们没有对朝廷的境况提出什么建议,没有尽可能地去做出什么行动,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事情——天意已定,气数如此,即使人力再如何,又能怎么样呢?

与其在旧有的朝廷上花费大笔的心力,还不一定能够看到成效,甚至还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的情况下,还不如不做多余的事情,尽到自己的责任,然后为家族计,寻觅寻觅下一个雄主。

当然,不是说朝廷中就没有大臣愿意为了已经颓势尽显的朝廷而绞尽脑汁、想要力挽狂澜了——这样的人,一向也并不少见。但是,即使这样的人并不算少见,可放在整个天下的官员群体中,又显得不是那么多了。

而且,李世民也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大臣们在有了种种判断之后,就没有提出建议的情况非常正常,大家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起码,没有去直接造反不是?

不过也正是因为清楚地知道这种理所当然的情况,才让李世民对于这一点更加无奈——莺莺国的这个帕克斯对于这一点如此在意,难道说他们莺莺国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朝中的大臣们,在国势衰颓的时候,不要开始寻摸下家,而是全部尽心竭力、团结一致地为朝廷想办法吗?

当然,央洲朝廷现如今的情况,也还有另一种可能。

那就是,面对这样古来没有多少可借鉴的新情况,面对这样一大群不甚了解的外来国家的侵入,央洲朝廷的官员们不是不想找到什么方法、不是不想提出什么建议,而是他们找不到思路、想不出方法,来挽救这样一个已经四面漏风的朝廷了。

【本来,在西边备受打击、未能完成预定作战目标、还丢掉了古皖市的太上天平国的气氛是不太美妙的,但是当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整个太上天平国的士气又瞬间振奋了起来。】

【但是,即便士气被重新提振了起来,可太上天平国内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是因为战争的失利,还因为内部权力结构的新一轮的变动。】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顿时眉头一皱:“这太上天平国才建国多久,怎么就发生了这么多次权力结构的变动?”

作为同样有着白手起家打天下经历、并且最终还成功了的人,朱元璋对于在组建自己的势力、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构建势力内部的权力架构方面还是很有一番心得的。

在这种打天下的过程中,势力的内部权力架构能不能有所变动?当然能。毕竟,打天下的主要部分就是对外作战以及后方安置。

在对外作战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将领不幸战死,那他们的权力架构位置必然会空缺,这个时候当然要填上新的人选;如果有外部将领来投,也需要给这些人一个位置;如果有将领被发现能力不行、心存他意等等,也需要对这个将领的权力问题进行一番调整。

而在后方安置的过程中,自然是要按照相关人员的能力问题、是否受到信任、是否符合需要等等来进行相关架构的调整。

但是,这种调整是指有需要的、良性的调整,而非没事儿就来一次大调整,或者完全是没有任何正面意义的调整——比如像是太上天平国之前的那一次内乱,那次甚至都出现了动兵、围杀、逼宫等等完全是会对局面和人心造成巨大影响的操作了。

且,太上天平国这几次权力架构的调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不仅是局部或者地方的权力架构调整,也不是低层的架构的调整,而是统统都涉及到了最高层。

——最高层的权力架构,也不是不能调整,万一确实有需要呢?但是,也不应该是太上天平国这样,屡屡调整,一点多余的时间都不给留的啊!

【李文寿在从西边回来之后,便将自己的下一个作战目标定为了曲江,并且,已经开始了对曲江各个地区的作战行动——这是总理政务的虹谦吉所不同意的。】

【在虹谦吉对整个局面的理解和规划中,此时应该放在首位的作战目标,还应该是古皖市。虽然现在古皖市已经失陷,但是他依旧觉得应该在这个地方投注主要兵力,李文寿和陈藤丕两人应该再度出征,将古皖市从潇军手中夺回来。】

【换言之,他现在的主要目标,依旧是控制住天江。】

【为此,他还特意从金京发了一封信给已经到了曲江地区的李文寿,要求他停止在曲江地区的作战,重新沿着天江而上,带兵继续去和潇军作战。】

【虹谦吉的理论是一种称得上是自古有之的理论,那就是将整个天江视作一条长蛇,西边的湘北省是蛇头,中间的徽国省为中段,而东边的曲江等地区是蛇尾。如今太上天平国没有获得蛇头的掌控权,而倘若徽国省这个中段也丢了,那最终即使太上天平国控制了曲江一带这么个蛇尾,也没有什么作用,而且也守不住多长时间。】

【但是李文寿完全没有理会虹谦吉的信件,他直接回信表示,在他看来,古皖市已经没有什么夺回来的可能了,而且,他本人也不愿意离开曲江。】

【李文寿之所以重视曲江地区,是因为他发现了曲江一带现如今的情况,他发现他能够从曲江一带获取到更多的资源,不论是物资、钱粮、还是其他军事方面的资源,且困难程度也要比古皖市等地方要低上一些。】

【因此,尽管虹谦吉对此大怒,又竭力劝说,最终也并没有能够改变李文寿的注意,他依旧停留在曲江一带,整个太上天平国的重心也因此开始逐渐转移。】

【同时,虹谦吉还要面临一件事情:他的地位在整个太上天平国的权利链条中的微妙下降。】

【在他以及其他人对外作战期间,虹仁秀已经将自己的儿子推到了前台,拥有了不小的处理政务的权力,他的地位要高于虹谦吉;同时,虹谦吉也不再是虹仁秀与朝臣们之间唯一的转接者。因此,等到战争暂时结束,虹谦吉从西边回到了金京的时候,尽管他还有着总理朝政的权力和名位,但是他已经不再是太上天平国的二把手。】

【虹谦吉指挥不动李文寿,同样也是他的地位下降的一种微妙体现。】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倒吸了一口凉气:“太上天平国这是要走向分裂了?!”要不然,这个情况是怎么回事?

虹谦吉,不管怎么样,他还是太上天平国的总理政务的人,都还是处理各项事务的负责人,统筹太上天平国的整个局面,调节各方兵马,对接虹仁秀……

结果,在虹谦吉这样不满意李文寿的行为的情况下,在虹谦吉这么坚定地认为应当去攻打古皖市的情况下,在他屡屡传信李文寿的情况下,李文寿居然还真就一直呆在了曲江不挪窝?!

这是什么,这是中央指挥不动地方——还不是普通的地方,而是掌握着大量军队的核心将领!

哦,也不能说中央就一定指挥不动地方了,毕竟李文寿是不听虹谦吉的话,而不是不听虹仁秀的话……但是这也同样没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地方。

毕竟,不管虹谦吉再如何,他现在还是在总理政务,依旧有着相关的权力——虽然他不再是二把手,而是被虹仁秀的儿子压下来了,可他的职务、他的权力还没有被收回!

既然权力没有被收回,那他就还是有着相关的指挥军队和将领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李文寿直接无视了虹谦吉的命令……这已经把太上天平国上层的权力撕裂展现的不能更明显了。

“虹仁秀……他到底对于朝堂构建有没有相关认识?”赵光美问出了一个在他心中盘亘许久的问题,一个从之前金京事变、几王互杀时候就开始存在的疑惑。

先是之前,虹仁秀直接把处理朝政的权力都交给了杨龙嘉和魏名志,甚至,杨龙嘉还独揽了大权,而虹仁秀自己则是退居到了幕后——你这是在干什么?天下还没有定下来呢,就不管事情了?就不掌握权力了?作为太上天平国的首领,你为什么要退居幕后???

要知道,权力放在那里,总会有人掌握。既然虹仁秀放手,那杨龙嘉就必然会握在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杨龙嘉本来没什么心思,他也必然会、不得不起什么心思;等到杨龙嘉压不住的时候,发生冲突甚至流血,都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如果虹仁秀觉得不能这么下去,发现了问题,让魏名志处理杨龙嘉,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虹仁秀自己的人手呢?除了魏名志之外,独属于虹仁秀自己的人呢?他就这么把处理杨龙嘉的事情全盘交给了魏名志?让魏名志在杨龙嘉的府中大杀特杀毫无阻挡……

如果说,这样的惨烈结果不是虹仁秀的本意,那么他为什么没有派人去盯一盯魏名志?

如果说,虹仁秀就是想要斩草除根,那么他为什么不做好善后准备,而是让事情进一步发酵?

然后就是这一次的权力架构变动了。

虹仁秀扶持自己的儿子,这没有任何人能说有什么问题,父子相继嘛,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既然要调整权力架构,他就不能把各方面的权利情况和事务处理明确一下?

既然虹谦吉原本是二把手,负责总理朝政;那现在虹谦吉不是二把手了,他的总领朝政的权力和责任又具体怎么划分?如果将一部分划归到虹仁秀的儿子那里去,具体如何行事、有什么章程;如果还是要让虹谦吉继续处理,那么也该让底下的人都明白才是。

“这种模糊不清的状态,放在底下人眼里,那谁都得进行一番揣摩。”赵德昭总结,这种上层具体职权模糊不清、地位划分不明的情况,就是底下人最头疼的事情。

到底该听谁的?有相关的奏折、有问题该交给谁?最新的消息按照什么章程往上汇报?这个人说话还有多大的分量,他的话该不该听、听多少、能不能不听……

一旦下面的人开始揣摩并且不受控制的话,那整个政局就能飞速地变到上面人完全没有设想到的地方去。

而李文寿这样的举动,无疑是给当前的太上天平国的政局火上浇油——李文寿面对总理朝政的虹谦吉的那么多命令,岿然不动,完全不听,然后还什么事情都没有……其他人怎么想?

【而在太上天平国内部纷乱的同时,在太上天平国地区的莺莺国人也同样在观察着太上天平国的情况,进行着各种分析和判断。】

【当初被莺莺国舰队派来搜寻参与到了央洲内战之中的莺莺国人的莺莺国官员福雷斯特,在经过对太上天平国的观察和交往后,觉得莺莺国、包括西国,在央洲这一番内战中最好的选择,应当是保持中立,不陷入这摊混乱之中——要考虑得长远一些,不要忧虑于短期的贸易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