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董大哥家的时候,罗氏听董大哥说今晚去叶家院子吃饭,就风风火火赶去帮忙了。
院子里三个小姑娘坐成一排,都在等着董大哥给她们分糖,小帆则坐在另外一条小凳子上帮着把糙米里的杂物挑出去。
真想不到董大哥还有这么细心的一面,今天还以为他只买了农具和粮食。
改天有时间给董大嫂看看身子,他们夫妻俩是不是真的就不能拥有自己的孩子了。
“娘。”
“阿娘!”
“姨姨。”
三个小姑娘看到王琳进来了,蹦蹦跳跳地往王琳身上扑。
坐得远一点的小帆一脸羡慕地看着扑到王琳身上的小姑娘,也走过来叫了一声:“宋姨。”
王琳伸出手来摸了摸他的头,现在头发也慢慢在变黑,不再是小黄毛一样的了。
“小帆,在你干娘这里住得还习惯吗?”
“嗯,干娘人很好,干爹也对我们很好。”
比他们亲爹都好,自娘亲去世后,他那个爹有时几天都没来看过他们,哪有董爹爹这么好,一有空就过来陪他们。
看着聪明懂事的沈羽帆,王琳想起了要让大伙儿识字的事来。
她自己前世可是学霸,在这世师父也是教了她读书识字的。
“小帆,姨跟你说个事。”
“宋姨,有什么事您说,只要我能做到的都行。”
“是这样的,我打算让你教大家识字,你人虽小,但这里算你的学问最高了。让你教大伙儿识字,你可愿意?”
虽然沈羽帆没说过自己的学问怎样,但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也知道这孩子的学问是顶好的,由此可见他们的娘给两个孩子培养得极好的。
“我、我能行吗?”
“你试试不就知道行不行了,你先在家里教着,等我们条件好了,再送你去县城私塾里去念书,等你学会了更多知识,再由你教给大伙儿,你能不能做到呢?”
看着宋姨那鼓励的眼神,小帆立刻点头答应了。
“好的,宋姨,我会好好教大家的,也会好好努力去学新知识再教给大家的。”
这是宋姨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他会很努力去做好的。
“娘,我也想认字。”
安安闪着一双乌黑的眼睛看着王琳道。
王琳有些意外,现在的女孩子不都是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吗?
她原本也是打算让家里女孩子一起学习识字的,多学点以后不容易吃亏。
只是她还没说出来,安安自己就提出来了。
怕娘不答应,安安又说道:
“娘,安安认了字后就可以帮娘做事了,娘以后卖豆腐,我也可以帮娘算账,不会让人少了咱们的钱。”
看着安安那小大人似的样子,王琳忍不住捏了捏她小脸。
“学认字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每天都会很辛苦地读书练字,安安能不能做到。”
“娘,我会做到的。”
安安激动地说道,她也可以读书了,在以前那可是不敢想的事哦!
“阿娘,妞妞也要读夫。”
妞妞也赶紧道。
王琳牵着妞妞跟小芙的小手边走边道:
“好,等我们妞妞跟小芙长到安安姐姐那么大了,也让你们去读书,好不好?”
还有她的份,小芙都惊讶了,
***
带着几个孩子到叶家院子时,厨房里肉已经炖上了,除了留下一斤多的肥肉炒菜用,其他的都炖在一个大锅里。
这个时代做菜除了炒就是炖,再不行就蒸着吃,也没有其他花样了。
王琳好想吃红烧肉啊!她一定要多挣钱,然后……
算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厨房里有大舅母,二舅母,婆婆跟董大嫂几人忙活着,王琳也就不进去帮忙了。
王琳拿着今天买的桂花糕来到外祖母的屋里。
外祖母正在教叶欢打布鞋花样子。
“太祖母。”
“太竹吾。”
“太祖母。”
三个小姑娘一起喊到。
小帆也连忙跟着叫了声“太祖母”。
“外祖母。”
说着把桂花糕放在床边上的五斗柜上。
“屹儿媳妇,你们来了,我都想我这些重外孙,你们再不来,我就带着欢丫头找过去了。”
外祖母笑着说道。
“表嫂。”叶欢看到表嫂也很高兴。
“表妹。你在做鞋子吗?”
“我还没做过这种花面子的,祖母正在教我呢。”
叶欢有些不好意思。
“哦,表妹可真厉害 。我可是都不会做这些呢!”
“等我学会了给表嫂做。”
十四岁的小姑娘说句话就脸红 。
还别说,叶欢比刚见到的时候好看多了,五官也长开了,个头也拔高了,要是再白些,那也是个顶漂亮的小姑娘。
因有事跟外祖父商量,王琳就先退出来了。
外祖父跟大舅舅在商量商量打农具的手柄。
“外祖父,大舅舅。”王琳打着招呼。
“屹儿媳妇来了。”
“外祖父,大舅舅,我跟你们商量个事?”
“哦,什么事啊?你说说看?”
“外祖父,我想让家里人都识些字,我们也不求考秀才,状元那些。只希望能多习得些字,以后做事也不容易吃亏上当。”
“读书识字,还家里人都要识字,你这可是在开玩笑吧!以前村里一百多户也才供出那么一个童生来,你想要家里人都读书识字,先不说有没有那个功夫,就是先生束修我们也交不起啊!”
外祖父一脸不可置信地说道。
“外祖父,我们暂时不去书院里读,小帆的学问就很好,不比童生差。我想先让大家跟他学,等到时候谁是真正喜欢读书的,我们再送去书院学,您看怎么样?”
外祖父一想也对哦,他是看过小帆教董小哥写他名字的,那字写的是真的好看,比他家泉儿写的字好看多了。
“可以,真是太可以了,就是小帆那孩子愿意教大家吗?”
见外祖父也同意她的想法,王琳笑着说道:
“我来的时候问过他了,他也同意了。”
这时大舅舅插话道:
“大家都去识字吗?那买的那老些地怎么办?”
外祖父也看着王琳,那满脸都写着问号。
“识字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我准备让大家早上还是要学习一个时辰的功夫 ,之后干地里的农活。
午饭后正是天最热的时候,就学识字一个时辰。
学好之后再去干活,晚饭后再学识字一个时辰。每学习六天,休息一天。你们觉得可行吗?”
“嗯,这样学习和种地两不误,也好。”
“就是这个学习地方能不能在你们院子里,我那边准备开豆腐作坊,到时候东西多,人多也坐不下呀!”
外祖父想着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