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明新朝建立之后,新政三年,天地焕然一新。

这三年,吕皇夙兴夜寐,带着群臣兢兢业业地治理天下,整个华夏大地如同凋敝的枯木,焕发新生。

朝廷最先保障民生,鼓励农桑,让老百姓们将养殖种植都搞起来。

总之,先让物资丰富起来,让老百姓把日子过好。

通过户部,鼓励调动商人先行。还是之前平州那一套,优惠的政策下达之后,商人先行,让商人的活动带动内需,从而从正面和侧面刺激农户的积极性,从而盘活当地经济。

同时,吕皇让七工院予以配合,研究各种肥料,改良土壤的方法,以及各种科学种植养殖的方法,用以提高农作物还有家畜禽的产量。

然后就是加工,产品的加工,还有运输,运输又涉及到修路等等。反正就是从衣食住行去着手,让全民都参与到这个经济大循环里来。

三年的时间,大明在种植和养殖方面都取得很不错的成绩,老百姓的日子在渐渐变好。

这三年,因为各种权力利益纠葛,大明新朝朝堂上逐渐分为三个派系。

最初秦吕联盟抱团谋求生存空间的时候,是将吕德胜推到台前,吕颂梨在暗处辅佐,吕家主政秦家主军的双线格局。

在此期间,秦吕联盟通过吕颂梨的谋划,不断地吸纳各式人才。

在平刚举事之后,吕颂梨走上台前主政。

随着平州的发展,秦吕联盟逐渐引入如同薛诩郭翀等名仕势力和岳澍孙明等名将势力。

平州的权力架构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了‘在政务上,名仕为主,吕家为辅;军事上,秦家为主,其他名将制衡’的一个局面。

但是大明新朝建立之后,经过三年的发展,因为权力利益人事的变动,最初的格局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如今大明新朝三大派第分别是:以秦家为首的武将势力;吕家以及中期加入的名仕势力;最后加入的世家和大黎旧臣势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方势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终于,在天熹三年年底,上计核算期间,矛盾爆发了。

面对来年依旧庞大的军费支出,户部尚书还没什么,薛诩这个吏部尚书就有点受不了了,提议裁军,减少军费方面的支出。

他这个提议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大明新朝的建立,军队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现在天下承平,无仗可打之后,他是建议吕皇卸磨杀驴吗?

况且在吕皇秦帝登基之初,就借着犒赏三军的名义裁过一次军了。当时吕皇把军队里的老弱病残放归张乡里,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现在军队只剩下青壮了,还裁军的话,就裁到大腿根啦。

这薛诩自然不能认的。他只说,现在新朝初建,整个大明境内,都被大军给犁了一遍,安定得很。现在朝廷养着这么多将士,也很吃力,倒不如裁掉一部分,减轻国家的负担,然后朝廷也有更多的钱更好地去发展经济。

双方各持己见,朝堂上顿时吵翻了天。

面对菜市场一样热闹的朝堂,吕颂梨知道他们现在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她干脆让他们吵一架,然后就退朝,改日再议。

……

薛诩因为被同僚拉着说了一会话,回到薛府的时候稍晚了些。

他回到的时候,意外地看到冼风也在,“你怎么来了?”

冼风只道,“二叔,早朝的事我听说了。”

薛诩摆摆手,“不用担心我。”

“好吧。”冼风对于二叔的所作所为,是一点也不意外。

犹记得天熹元年八月初三,也就是分封功臣当日,他和张橙陪着酋长在殿外静候着。

说实话,二叔被封安南侯以及任命吏部尚书的消息传出,当时酋长长吁了一口气的。

他知道,当时酋长的一颗心终于落到了实处。

二叔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并有了爵位。

万户侯啊!自此他们俚族便有了封地!

他当时心中也很忐忑,俚族一向都被视为蛮夷,不被待见。

二叔之前努力地帮助南地六大世家之一的陈家,就是为了给俚族谋一个容身之地。

很可惜,陈家他背信弃义不守承诺啊!

当时,同样到了吕皇兑现承诺的关键时刻,他们也好怕吕皇翻脸不认账,甚至卸磨杀驴。

万幸,他们担心的一切都没有发生,二叔以及他们俚族都得到了一个好的回报以及好的结果。

故而,二叔以及他们俚族对吕皇是忠心耿耿的。

所以二叔今天在朝堂上有那样的提议,他是一点也不意外。

“对了,二叔,嵇伯父来了。”冼风突然想起这事,提醒道。

但他的提醒有点晚了,薛诩已经看到好友气势汹汹地找过来了。

“早朝的时候,你和吕皇说那个干嘛?”嵇无银真是被他气死。

这两日,他身体不适,就告了个病假,他没想到,他刚不上朝,薛诩这老东西就给他惹出那么大一个麻烦。

明眼人谁不知道大明在军费这一块支出庞大啊?但这个问题涉及当初一起打天下的秦吕集团,涉及到老人,谁说出来了?

薛诩冷哼,“这个问题很严重,你不提,我不提,谁来提?再说了,我总不能和秦家一系的武将们亲亲热热吧。”

吕皇待他亲厚,他维护吕皇的利益,有什么问题吗?他唯吕皇肝脑涂地,有什么问题?

“你你你——我说不过你!”

“说不过就别说了,今天这事不算什么,我寻思着秦帝再不醒,我都打算劝吕皇纳妃了。”

薛诩说这话时,就没料到没多久后,秦晟就清醒过来了。

听到他这么说,嵇无银瞠目结舌,“你可真够胆!也不怕得罪秦家?”

薛诩冷哼了一声,他得罪秦家的地方还少吗?

这三年,秦帝不醒,吕皇形单影只,夜里孤枕难眠,过得多苦啊?

那厢,吕颂梨下朝之后,难得的没有批阅公文,而是去看了女儿。

从女儿宫中离开之后,她没有立即坐着龙辇回宫,而是沿路走着回寝宫。

半道上,她看到被冻住的湖,还驻足观望了一下雪飘人间的景色。

阿丽丝给她撑着伞,李杰英示意宫人都站边上去,红萝则是递给吕颂梨一个手炉。

吕颂梨没有理会宫人,而是想着朝堂上的事。

今天薛诩突然发难,吕颂梨懂他的意思。

他的意思,外面没有敌人了,看家护院的狗不需要那么多了,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嘛。

但吕颂梨知道,大明不能重文轻武。

而且,吕颂梨觉得这件事事有蹊跷。薛诩固然是维护她的,是铁杆保皇派,但如今直接对上以秦家为首的武将势力,这其中未必没有世家中人的挑拨。

登基三年,在她有意无意地推动之下,如今朝堂上的势力呈三足鼎立之势,挺稳固的。

才三年啊,国家就从方向一致地努力到有了内部矛盾。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以及平衡好朝堂上的势力,就看她的手腕了。

《商君书去强篇》中,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礼乐虱官生,必削;国遂战,毒输于敌,国无礼乐虱官生,必强。

其实国家有内部矛盾不可怕,他们把矛盾转移出去就行了,矛盾转移到敌人身上,国家就会强大。

卷不可怕,内卷才可怕,我们不要内卷,要外卷。外卷才是硬道理啊。只要外卷,什么都会有的。

从历史来看,《商君书》就是中华根基。因为无论秦汉唐,皆强亡也。

打不出去,必然内斗,这是商鞅早已言明的道理。

她有幸读到过一篇解说,解说员当时问,清朝是不是毁了中华的根基?

她记得解说员立即回了一句,毁了中华根基的不是清朝,它也配?然后就说,真正毁灭中华根基的是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陈桥兵变,得国不正,后面更是为了保证自己不受威胁,怕武将走自己的老路,便自废武功,强行阉割中华武德。

因为宋朝外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敌人辽国,以及燕云十六州也捏在辽人手中,以及其他复杂的国情,让宋朝只能养兵,却不可以打仗。怕武将带头造反,便又不给武将支持,然后就是严重地重文轻武,这无异于毁了中华的根基……

在原着中,谢湛通过赵郁檀,成了新朝的摄政王,因为秦家人丁凋敝,后面的事,几乎都可以预想得到。

谢湛与赵匡胤,何其像也。

她之前就说过,得位不正的人,因为心虚,会有诸多的骚操作的。

总的来说,谢湛当政的朝代,必然不注重武将,毕竟秦家就是以武起家建国的。

武将在朝中没有话语权,还要被文官所排挤,地位可想而知。

文人们呢,斗内严重。

这样的国家体制限制了战争潜力,也限制了军队的战力,加上内部高层争斗不断,积弱在所难免。

更别提外面还有鲜卑这个大敌……

她懂薛诩的意思,他是想让她借着这次机会,剪除秦家的羽翼,让自己的皇权不受秦家掣肘。但薛诩没有意识到,这事背后有人在推动的。

一旦开了头,这轻重就不好控制了。

而且,此事明面上于她有利,但暗地里,却是贻害无穷。

谢湛会做那样的选择,是时代的局限性。

她却不能这么做,她不能为了一点权欲,毁了中华的根基。

而且,军队就是一个王朝的爪牙,它可以偶尔不用,但一定要保持锋利,保证用到的时候,可以给敌人一击毙命。如何保持军队实力,保证军队的锐气,是一个难题。

吕颂梨觉得,是时候联系晋王了,她要兑现当年的承诺了。

另外,还要传召林山。

……

吕颂梨在思索着接下来要做的事,秦晟就是在这时候醒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