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日月山河无恙 > 第135章 出发江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元年就开始作乱的高迎祥现在正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肆虐。

官军被高迎祥的起义军打的抱头鼠窜,就连湖南扛把子左良玉都被打的溃逃。

高迎祥还攻下了怀庆,彰德二府,而且兵锋直指卫辉。

这个高迎祥曾是个马贩子,所以骑术了得,体力惊人,凭借一身本领和胆量,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所以被众义军推为闯王。

原先的义军首领是王嘉胤,不过崇祯三年被抓住后杀死了。

高迎祥接管了王嘉胤的20万民众,可谓是吸引了各路义军的注意,纷纷跑来投靠。

其中包括二代闯王,高迎祥的外甥李自成,以及定边县起义军首领张献忠。

现在的高迎祥的军队已经扩充到七十二个营,可谓是声势浩大。

朝廷看没办法,只得派人去剿灭,但是全部都无功而返,原来的那个历史中,曹文诏就是栽在高迎祥的手里。

不过现在的曹文诏的部队在这次对战建奴时伤亡有点大,跟着孙承宗回了京师后,就在京师附近休整。

王副千户也得到了封赏,升为正千户,已经在返回宁海卫的路上了。

这次带去的两千人,伤亡好几百,现在就一千四百多人骑着马赶路,受伤的都在马车上。

一同去宁海卫的,还有阿巴泰。

他被崇祯特赦不用死,但是必须向大明提供后金情报,去宁海卫为勇武伯张梵效力。

而李永芳则在两个月前,连同那几百建奴鞑子俘虏一起被砍了人头,还在京城外筑起了一个巨大的京观。

再加上这次在河南和陕西痛击建奴鞑子,着实让崇祯出了一口恶气。

完全不在意这次大明前前后后损失了超过十万军民人口。

这可是自后金在万历末年作乱开始,少有的大胜。

刚经历过建奴入关之乱,相比战斗力,高迎祥他们这些难民和卫所兵以及逃兵组成的起义军,简直就是渣渣。

所以崇祯下旨,让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地的驻军进行剿匪就完事了。

四川这边还行,有石柱宣抚使秦良玉在,起义军难以撼动四川分毫。

但是其余省份可就没这个实力了。

湖南的左良玉,和四川的秦良玉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实力却是天壤之别。

高迎祥分兵后先后占领湖北的房县,保康,然后入陕西南部。

高迎祥出奇兵出太行,击溃左良玉然后又和张献忠合兵河北,又绕回河南与明军昌平副总兵唐九州相遇。

结果高迎祥不敌,又西逃,准备再次入湖广,进军四川,这是张献忠强烈要求的。

张献忠觊觎四川这块宝地很久了,但是自己现在还不足以拿下四川,所以他怂恿高迎祥先发兵四川,以川地为根基,发展壮大后再来征战天下。

高迎祥听着就觉得不错,而且四川物产丰富非常富庶,拿下四川后确实有实力和大明叫板一二。

就又绕一大圈,回到四川来。

这次他不敢去找秦良玉的麻烦。

而是跑到到广元,准备从广元入川,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岂是这群乌合之众能打下的。

两个月了,还在剑门关这里晃荡,而朝廷的剿匪大军也汇集过来了。

高迎祥吓坏了,决定逃跑。

但是张献忠不干了,这两个月的攻打也不是完全没有效果,扼守剑门关的明军也伤亡颇重,再有半个月,肯定能拿下剑门关。

高迎祥也为难了,这个时候,李自成却说道:“闯王,此处待不得,剑门关拿不下,朝廷大军又来了,将我们堵在这个入蜀之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到时可真的擦翅难逃了,必须马上走。”

李自成虽然也叫闯王,但是真实在他舅舅高迎祥挂了以后,他接手高迎祥的家当后,顺便将闯王这个名号一起继承了,成为二代闯王。

一番权衡后,高迎祥决定先离开,回陕西去。

陕西虽然灾情严重,但并不是活不下去,总比被官军绞杀了要强。

刚逃出广元入陕西,就被官军盯上了。

但是官军数了不多,三四万人,面对十几二十万的义军,人数还是显得还些单薄了。

陕西那边打的热闹,张梵这边却也没闲着。

登莱水师得到新战船,黄龙可高兴坏了,马上组织人马上船出海训练。

这些水师可都是自己外甥女婿的,自己可得好好训练。

威海水师也同样抓紧时间训练,等到新舰炮运过来,就可以实弹训练了。

刘羽亮现在暂时代管威海水师,他们可听说了,自己这位张大人,对弹药的实战训练可从不吝啬,你天天拿炮轰都没问题。

这可是钱啊,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火药,炮弹的消耗,最关键就是火器的自身损耗。

这火炮可都有损耗的,开一炮,寿命就短一点。

这些水师军兵第一次拿了足额的饷银,心里那叫一个欢实,训练起来也是拼了命的,因为吃饭时可以敞开了吃。

南方运来的大米,还有白面,都做好了堆在那里,白米饭,大白馒头,还有炖好的菜,只要你吃得下,想吃多少吃多少。

猪肉羊肉等肉食虽然不是常有,但是鱼肉可不缺。

宁海卫新打造的拖网渔船,每次出海,都能大丰收,满船满船的海鱼不止供应水师,还供应其余登莱五地的肉食。

而且大型渔船出到远海,还能捕到鲸鱼。

鲸油可是重要的脂肪来源,也是肥皂厂的重要原料之一,所以张梵特意督造出古代版的捕鲸船。

这个时代的鲸鱼那是非常的多,成群结队的在海里游,近海有时都能看到。

张梵看到各地送来的报告,也是连连点头,而最让他高兴的是,毕懋康还真托人在南方打听这个宋应星。

毕懋康以前可是南京兵部侍郎,人际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

没多久,还真让他打听到了宋应星。

宋应星是江西人(前面说错了,说成上海县),从小聪慧过人,29岁考中举人,他兄长也考中举人,在奉新可谓是名声大噪,被称为奉新二宋。

但是之后的入士之路可就异常艰辛了。

屡次不中后,也就绝了入士的念想。

哥哥宋应升选任浙江桐乡县令,弟弟宋应星则回江西老家侍奉老母亲。

崇祯八年时,宋应星在江西分宜县任教,

现在崇祯六年,宋应星还没有去教书,所以应该还在江西老家奉新县。

本来毕懋康准备亲自跑一趟的,但是张梵念他年事已高,再说了这位宋应星可是明末最着名的科学家,自己不亲自去,怎么显得自己重视人才呢。

于是,张梵带着二十个亲兵,轻装出行,向着江西而去。

江西不止在后世是重要人才输出省份,在古代也是重要读书人才输出的省份。

山东离江西挨着不远,这个年代可没有环江西富饶圈,江西还是非常富庶的。

半个月后,张梵他们进入江西省,一路都是绿油油的植被,和北方完全不一样。

一路打听奉新的位置,一边往奉新走去。

不过这江西话真的打脑壳,完全听不懂,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普通话,南京话就是这个年代的标准官话。

即便是南京话,张梵也不懂,相比大明官话,山东,河南,河北这些方言和后世普通话接近的语言,张梵反而听的舒服。

等找到宋应星家时,已经又过去了七天。

宋应星这天正在抱着一本书在仔细翻阅,这是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

宋应星之所以能成为明末最全能的科学家,就是因为他包罗万象,什么方面都有涉及。

这时突然一个下人跑进来。

“老爷,外面来了一群人,在庄子外要求见老爷您!”

宋应星今天已经46岁了,而且一直没有出去官场,所以怎么会有军兵来找自己。

于是走出庄子去看看是怎么个情况。

张梵已经下马等在庄子外。

宋应星远远就看到了张梵,虽然一身的便服,但是气度不凡,有股上位者的威严和压迫感。

“不知这位大人找我宋应星有何事?”

虽然张梵穿着便服,但是他身后的二十个汉子却个个全副武装,长枪腰刀盾牌弓弩一样不少。

想必不是普通人,肯定是官家的人,叫声大人,不过分。

张梵也在打量宋应星。

很清瘦,但是非常精神,双眼炯炯有神的,说话也很洪亮,看来平时也没少保养身体。

“宋先生,宁海卫张梵有礼了。”

张梵一个拱手大礼向着宋应星鞠躬下去。

宋应星没见过张梵,但是这个宁海卫张梵他却也听说过,虽然张梵的名号在南方没有在北方那么出名,但是作为举人的宋应星,朝廷邸报他可看过。

“阁下是宁海卫的勇武伯张梵?”

宋应星惊呼道,他不敢相信,面前这个年轻人居然就是鼎鼎大名的勇武伯张梵。

张梵点点头说道:“正是!”

宋应星连忙一个拱手大礼。

“张伯爷里面请。”

宋应星将张梵迎入庄子,并让下人好好招待张梵的亲兵们。

并把张梵请入大堂并奉上茶水。

“不知道伯爷来我庄子有何事?”

宋应星在二人坐下后,好奇的询问道。

张梵喝了口茶水,这才缓缓说道:“宋先生,我想知道先生的开工开物写完没有?”

开工开物是宋应星的着作之一,崇祯十年成书出版,共十八卷,123幅插图,包括农事,手工,机械,兵器,火器,化学,纺织,制盐,医学,榨油,提炼等诸多学科。

虽然天工开物在多年后才出版,但是现在基本已经写完,开始修改阶段了。

“伯爷何处听说的天工开物,这书可还没有人知道啊。”

宋应星很好奇,这书就连自己兄长都不知道,这位勇武伯又从哪里听说的。

“哈哈哈,宋先生这书可是旷世奇书,本伯断定,即便是数百年后,宋先生的开工开物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能赶上的,本伯这次专门为这天工开物而来的。”

张梵的一顿马屁,拍得宋应星都乐上天了,真正的学者最开心的是什么,就是自己的东西被人肯定。

“伯爷说笑了,不知道伯爷想知道书中那一方面的涉及。”

张梵从空间里摸出一台,宁海卫出产的显微镜放在桌子上。

宋应星可没有见过这种高科技,好奇的盯着。

张梵从茶杯里掏出一片茶叶,放在一片玻璃上,又放到显微镜下。

“宋先生试着将双眼对准这两个观察孔。”

宋应星好奇的将双眼凑上去,就看到观察孔里,那巨大而清晰的茶叶。

每一条茎脉,每一个纹路都清清楚楚的展现在宋应星眼里,把这位知识丰富的宋应星也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