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吐谷浑。

位于大唐西部。

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一支,后在祁连山脉与黄河上游谷地建国。

一度跻身为西境强国。

后来前隋两次征战,占领吐谷浑大片疆域,设河源、西海、鄯善、且末四郡。

隋末,吐谷浑渐复故地,迎娶前隋公主。

大唐建立,吐谷浑时常派兵骚扰边境,俨然成为大唐西陲的隐患。

近来,境内风云突变。

王城。

伏俟城。

城池内外,朝廷上下,气氛凝肃,紧张,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迹象。

日前,边关守将派信使汇报,大唐肃州,甘州,廊州,宕州等地突然增兵,从西向东蔓延数州.

关键所部署的军队皆为北伐劲旅,重创突厥的神武军。

百官惊骇,国主慌神。

几日前,慕容顺,慕容茜派信使传回消息,他们即将出访大唐归来。

今未见王子公主行踪,等来唐军陈兵边境,排兵布阵。

战争,一触即发。

慕容世允惊慌,疑惑。

大唐毫无征兆陈兵边境,是吐谷浑骚扰大唐惹恼李世民吗?

不然,怎能没有缘由的派神武军来了。

神武军出现,赵牧是否前来?

北伐之后,赵牧凶名传遍西域诸国。

相较于从龙之功的战将,赵牧狡诈如狐,兵法神出鬼没,最让人忌惮的莫过于他嗜杀如命。

慕容世允害怕赵牧出现在边境,为了解事情前因后果,派密探潜入大唐侦查。

费尽心思得知使团内有人杀害楚国公家奴,盗取神秘物种种子。

此举引起轩然大波,天子震怒,百官愤慨,故而六万神武军出现于边境。

呼!

得知变故,慕容世允大惊。

一年前,南方暹罗等灭国。

半年前,北疆霸主突厥覆灭,一代枭雄颉利死于长安。

贞观年间一来,吐谷浑趁着大唐陈兵北疆,借机占领河西少许地区,时常骚扰滋事。

今李世民麾下有支能征善战的劲旅。

久经战阵,所向披靡。

慕容顺,慕容茜竟招惹大唐,分明是没事找事,把吐谷浑推进火坑。

旁边,执掌国事的天柱王进言:“王上,探子汇报长安传闻玉米亩产千斤,所以王子铤而走险偷盗,说起来也是为朝廷好。”

亩产千斤。

慕容世允已经提不起兴趣。

若慕容顺,慕容茜悄无声息把东西带回来,对吐谷浑而言百利而无一害,偏偏未能带回国,杀人越货引起大唐震怒,惹得唐军追杀,劲旅陈兵边境。

吐谷浑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处置不慎,两国战事爆发,吐谷浑面临灭国的危险。

慕容世允年迈,不想来回折腾,特别是不愿前线爆发冲突,无故招惹大唐。

“大唐调兵,当务之急先搭救王子,公主,借机平息李世民的怒气。”

“王上,是否再派使团去长安?”天柱王询问,相较于慕容世允,他对李唐没有好感,对靠着兵变夺取江山的李世民更没有好感。

顿了顿,天柱王说:“臣以为派使团前往长安安抚李世民,另外不能轻视边境的唐军,朝廷理当整军抗衡,以防不测。”

数月间,突厥灰飞烟灭。

纵然相较于突厥吐谷浑占据地形优势,若唐军执意作战,吐谷浑处境险象环生。

终于要走到这一步吗?

慕容世允嘀咕,声若洪钟说:“派使团,派使团去长安请罪,争取把世子救回来。”

有名官吏询问:“王上,不搭救公主吗?”

“哼!”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你以为公主能安然活着回来吗?使团前往长安,以公主与李唐皇族子弟成亲为代价,也许方能换回王子。”天柱王厉声说。

慕容世允颔首:“没错,能保王子,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杀人。

在长安杀人。

公然得罪李世民宠臣赵牧。

不付出代价,李世民等怎会轻易善罢甘休。

........

长安。

慕容顺,慕容茜下狱,鄂尔多死于刑场。

很快朝廷收到姚懿从边关传回的军报,吐谷浑调兵遣将与神武军对峙。

呵呵...

李世民窃笑,不禁高看赵牧一眼,提前陈兵边境,避免吐谷浑借机滋事。

是日。

三省六部官吏,军中各卫将领进宫。

李世民道明边关情况,询问后续解决策略。

问计?

各卫大将军南征北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对他们而言,解决策略仅一个字。

战。

必须战。

文官尚未表态,武将纷纷请战。

兵部尚书侯君集率先说:“陛下登基以来,慕容世允多次寇边,杀害边民,抢夺财产,陛下派遣使臣前往,征他入朝与之和好,对方称病不至,今公然陈兵边境与神武军对抗,臣建议挥师西进征战。”

“没错,北伐之战,慕容世允收留突厥王族余孽,此贼包藏祸心,留之恐成后患。”程咬金朗声说。

昔日北境霸主颉利死于长安,小小慕容世允,岂容他张狂。

“天子召不至,再召,拒之,必须把慕容世允抓来长安。”柴绍掷地有声说。

武将亢奋,请战建功。

一众文臣顾虑良多。

若战。

朝廷必然花销无数。

“陛下,国库尚不充盈,粮食依然欠缺,不支持朝廷西征。”户部尚书戴胄首先道出自己的难处。

“陛下,臣建议休养生息,与民生息。”魏征进言。

房玄龄微微点头:“陛下,北伐余波才平息,是该与民生息,全力以赴恢复农桑。”

“陛下登基,数年间,连续两场灭国之战,目前,该以内政为主,免得落下穷兵黩武的名声。”杜如晦说。

文武百官建议截然不同,简直泾渭分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李世民侧耳聆听,觉得双方所言皆有理。

不禁侧首望向赵牧,而赵牧思绪游离,好似呆头鹅立在大殿内。

“咳咳...”

李世民抱拳咳嗽两声,提醒赵牧切莫走神,问道:“文臣主和,武将主战,说说的你建议。”

赵牧常有独特的建议,他计划听听赵牧的建议,再做决定。

“文死谏,武死战,百官所言皆有道理。”赵牧来回打量身边的同僚,正色说:“依我所见,目前是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