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武侠修真 > 剑破诸天 > 第29章 三清(剑破诸天2第一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章 三清(剑破诸天2第一卷)

关于八卦的生成,既然是仰观天象,俯观地法,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成,所以其卦象既可以是无极、两仪、四象、八卦的推衍,也可以是天地法象的记录,最有可能是兼而有之。那么自己刚才的推论,既:湿+静+冷\\u003d地,湿+动+冷\\u003d水,干+静+冷\\u003d雷,干+动+冷\\u003d泽,湿+静+热\\u003d山,湿+动+热\\u003d风,干+静+热\\u003d火,干+动+热\\u003d天等,理论上能站住脚,不算颠覆。其中阴阳分解成冷热干湿,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受到那位修真者的提示。所以孙云对于密境的处境和作用,根本无法理解和解释。说是穿越吧,但却来去自如,而且和现实中的人物事件高度重叠,简直和做梦没什么区别。说是做梦吧,梦境中的信息又太庞大和真实,甚至与传说和历史又高度吻合,最关键还能关联到好多现实中的人。

不管怎样,暂时算破解了谜题,并使画面开始继续,那几位修真者同时转过头来。

头一位老者,鹤发童颜,本以为最老,实际上只是假看较老。孙云一阵惊讶,竟是见过几次的楼观台西昆仑陈宝炽二弟子、青年一代第一高手、终南大侠、五大杰出青年之一李顺兴。李顺兴有白化病,年纪轻轻就被误认为隐世高人,甚至传言他是汉末魏晋时期的某位谋士,这倒是和老子有相似的地方。可梦境中三清之一的面容竟是李顺兴,这让孙云疑惑不解,是代表他是太清天尊的分身转世?还是仅仅因为自己不了解太清宗产生的混淆?

在南北朝,道门的宗派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南天师道(龙虎宗)、上清派、灵宝派、三皇派、楼观派、北天师道(中岳宗)等。其中上清派、灵宝派、三皇派又合称三清派,当时道士确定道藏的规模,用“三洞”来编撰三派经典,洞真为上清经系,洞玄为灵宝经系,洞神为三皇经系,而后世作为道教主干之一的正一派经系只能算作次一等级的“四辅”之一。上清派因研习《上清经》和《黄庭经》而得名,尊奉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为道尊,后因陶弘景发展为茅山宗,但从以师判教的角度,因尊奉元始天尊,应该叫玉清宗。灵宝派,亦称阁皂宗、葛家道,为东晋末年葛玄创立,葛洪曾孙葛巢甫以古《灵宝经》为基础,编修了大批“灵宝”类经书,并逐渐形成了以此经书命名的灵宝派,尊崇元始天尊为最高神。至晋安帝隆安末年(401年)又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等,直至南朝刘宋时陆修静总括三洞,制定仪轨,灵宝派盛行,但陆修静之后逐渐衰落。灵宝派最先提出了上清灵宝天尊的尊神,并由葛洪最先画像,传说葛洪因葛玄托梦灵宝天尊下凡而得,所以灵宝天尊的形象就是他爷爷,因此灵宝派是真正的上清宗。三皇派为三国时帛和创建,他曾拜终南山道士董奉为师,以《三皇经》得名,以太清道德天尊为尊神,至今与楼观派保持联络并一致,他们合称太清宗分南北二宗。太清南宗三皇派处在南方,没有出色的领袖,与灵宝派一样一直被茅山宗湮灭,所以楼观派等于是太清宗的代表。

很快孙云接受李顺兴大概就是道德天尊形象。楼观派尊奉道德天尊从身份代表说一点没问题,而个人形象上李顺兴更是典型的老子转世,再从当时英名上李顺兴别看年纪不大灵异事迹完全超过老师陈宝炽简直是楼观派的代言人,所以说梦境的投影简直太神异。

再看第二个人,七十多岁,养生极好,头发黑多白少,孙云瞬间认出来,正是茅山宗掌门陶弘景,虽然没见过本人,但密境中以及画像上都见过。三清中第二位是玉清元始天尊,正是上清派茅山宗信奉的最高尊神,并由陶弘景以《真灵位业图》提出。前面说过,上清派因上清经而得名,从师源教判应该叫玉清宗,所以陶弘景作为元始天尊的形象或分身也合适。

第三位年纪五十左右,白面黑须,孙云更熟悉,正是大海师弟慧沐的父亲,五怪之一的北怪张远游。张远游很神奇,孙云与他在盐湖城盬宗庙密境内外相处过,没想到回来之后,凭借着不知从哪得来的九节竹杖,武功境界一路飙升,半年突破两重,碾压北天师道官方天师赵静通,成为北境关东道团的第一高人。据说他借助南天师道的力量迅速整合了北地的民间道派,以白鹿山为根据地,结盟白鹿山七友,势头迅猛。

有点奇怪的是,按顺序第三位修真者应该是灵宝天尊,灵宝天尊的代言人应该是灵宝派。灵宝派总部在南方阁皂山,到南北朝时期,几乎没听说有什么能人出世,所以他这派在历史上算是昙花一现(注:后世北宋金元时期阁皂山灵宝宗坛与江西龙虎山正一宗坛、江苏茅山上清宗坛为符箓三山,再后被正一合并)。不过广义的灵宝派却因为陆修静得以传世,陆修静及弟子大孟孟景翼、小孟孟智周是官方道教,都以三洞弟子自居,他们发现并整理了灵宝经,使其成为道教三洞经典之一,严格说,灵宝派虽为葛巢甫所肇建,但它真正弘扬者则是陆修静。或者说,经过陆修静的弘扬之后,灵宝派才大行于世。

灵宝派提倡修道者不仅仅只求个人成仙,还要借此帮助别人行善得道,普度众生。灵宝派重视劝善度人,《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还假葛玄之口(暗指灵宝天尊)告戒地仙三十三人说:子辈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人得道,不信大经弘远之辞,不务斋戒,不尊三洞法师,好乐小乘,故得地仙之道。即只念度身,不念度人,只能成为地仙,不能成为天仙。这些比之侧重个人修炼的上清派拥有更多的信徒,也是区别于其他道派的重要特点。不过这些做法,被上清和玉清、以及其他四辅等道派提出疑义,说灵宝派吸纳门人泥沙不分,甚至引申到仙界,说上清灵宝天尊收徒不分“万仙来朝”、“左道旁门”、“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等等。葛玄正是灵宝天尊的化身之一,两图像也是一个人,因为灵宝君的神像就是葛玄孙子画的。

另外,灵宝派修持最具特色的部分还在于斋醮仪式,故有“道教科仪出灵宝”之说。灵宝派特别重视斋醮科仪,认为这是成仙的根本。灵宝派这些创造性的修炼方法和教义,同样,为其吸引了大批的信众,至南北朝时期,大江南北,遍地道众最多的就是灵宝派。但因为泥沙俱下,灵宝派也没有出众的法师和杰出人才,所以灵宝派长期是一盘散沙。

尽管如此,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北地的张远游代表不了灵宝天尊,可为什么他会出现?或许他属于民间道派,注重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以及修仙炼化,而从师源上有可能传承了灵宝派?不过地点上看,阁皂山在江西,白鹿山在河南,差着很远。从仙缘上白鹿山是南极仙翁仙童白鹿的成仙地,南极仙翁是玉清弟子,也与上清无关。要说能沾点边的,庄周出生在河南大蒙,距离白鹿山不远,庄周是灵宝天尊的一个化身,再次化身老乡张远游不是没可能。再有一个能说明问题的是,“灵宝”一词最早见于《太平经》,也就是张角太平道尊奉的真经,张远游很可能是张角的后人,张角也被认为是上清天尊或这一系的化身之一,故而张远游传承太平经道法,并得到九节杖衣钵。大概如此!

不过所有这些都是孙云猜测,没有证据,所以孙云不敢下结论。正狐疑,三位真人大概是看透了孙云心里,或像认识孙云似的,彼此笑了笑,对着孙云点点头,然后再次诡异的笑笑!孙云一惊。啥意思,这么诡异干什么?等瞪大眼睛才发现,说诡异不是他们表情诡异,而是他们的面容变化了。当然不止面容,他们是一团气,没有实体,所以身体哪哪随时随刻在变。只见那位代表老子和太清天尊的李顺兴顷刻间已经变成了师父僧稠的样子,而代表列子和玉清天尊的陶弘景变成师伯慧光样子,代表庄子和上清天尊的张远游变成了师伯昙鸾的样子,后三位孙云太熟悉,虽然没有剃度,还没有形态的一团气,但仍就一眼认出来。

这下孙云再次惊异万分。南北朝佛道一致争持不休,引发了两教神只的对峙和斗法。其中与老子并列的自然是佛祖释迦摩尼,映射到法体中就是道德天尊与如来佛祖,两者时而明争时而暗斗,两教虽然都与民向善,但教派间为了生存难免争执。与元始天尊对等的佛陀自然是药师佛或者燃灯古佛,与上清天尊并立的自然是阿弥陀佛或弥勒佛。佛教有时空概念,所以有横三世佛和纵三世佛说法,但其实一个意思,当然寺院大雄宝殿通常供奉横三世佛。

这倒没什么,世间的现象映射到密境中孙云以前常见,所以三清也好、三佛也罢,他们同时出现在密境中很好理解,正好可以佐证密境中的时代背景。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会以同体的情形出线?!理论上应该在三清的对面再有个三佛才对,这样才能彰显他们几人同是洪荒中的先天神灵,也说明两教的地位从太古之前就并存。

其实如果引申一点,不只是有佛道以及洪荒大神,南北朝时候,北魏和南梁都有大秦、以及其他国度的人从丝绸之路和海上漂洋而来,他们都带来了各自民族的神话,这些神灵与神话千差万别,也有相同之处,比如天灾、洪水、甚至好多神只都有共同的特点。如果中原神话存在,那么异族的神话也存在,而且虽然路途遥远,但却在同一个时空中。也就是说梦境如果体现出三清三佛,也能体现出他们。当然可以假设不同种族的神只不在同一宇宙,那么三清和三佛边不该同时出现,更不该同体出现,可密境为什么会颠覆认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