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最忙的人要数东来了,烤全兔一炮打响,200 只兔子一会儿功夫就卖光了,李科长催促再三,说是起码一天得一千只,不能一车连一吨货都拉不回来吧?
培元说:“现在兔子都还不到宰杀的标准,这个月最多能出2000只,下个月就多了,以后每个月都会增加。”
李科长说:“那就先只在中秋节和国庆节供应吧。”
培元对陈忠和东来说:“下个月,要达到一天出1000只全兔的能力。”
各项工作都渐入佳境,每月也有了稳定的收入,眼看中秋将近,培元和玉海东顺商量中秋节是否给大家发点什么。
东顺说:“社员最缺的是钱,现在每家都有人在公司干活,不如就发工资吧,别等到秋季分配了。”
玉海说:“发工资和各队的分配没有关系,给各队的钱秋节分配时发下去就行了,如果有钱,给个人的按月发最好,鼓励大伙的干劲。”
培元说:“这些骨干,包括咱三个的工资,按什么标准发呢?”
三个人议了半天,觉得另外以岗位补贴的方式发放为好,整劳力工资一律一天三毛钱,让大家高高兴兴先过节吧。
东顺说:“还有一件大事你没说呢,中秋节你不去看看老丈人吗?”
培元说:“我正为难呢,李玲的外公外婆在咱这里住着,我过节是回安平呢?还是在村里过,还有她父亲这一头。”
玉海说:“这有什么为难的,咱脱不了送王科长和李科长回省城,你和李玲一块去拜访老丈人,争取把结婚的日子定下来,外公外婆天天见面,过节时不行就一块儿去安平,反正我们两个也要去。”
东顺说:“就这么定了,公司的事你就不用管了,俺两个守着就行,反正事都安排好了,你就想好怎么拜见老丈人就行。”
柳林村沸腾了,家家户户都领到了钱,而且是工资,以后每月都发,这种好事真是做梦都不敢想,有的人家竟然领到五六十块钱,消息很快传到四邻八乡,多数人听了都不信,几天过去后,通过亲友的询问,得以证实后,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羡慕和嫉妒,原本几桩犹豫不决的婚事,现在立马请媒人到柳林定亲。柳林的小伙子心里那个乐啊,全村男女老少一提起培元,那是发自肺腑的佩服和感激。
要说感激,最感激培元的人要数曲桂英了,她一家四口在绝望中挣扎的时候,是知青这个群体,准确的说是培元,把她们从泥潭中拉了上来。她在生产队干活,一天挣六个工分,合一毛多钱,现在不仅住进了新房子,全家人吃饭不用花钱,自己还一天有三毛钱的工资,细算起来,甚至比在城里还要好混一些。尤其是女儿罗云,一年多了,一共说了几句话好像都能数的清,连见了队长和帮助她们的人,也不说句感谢的话,让她这当娘的都觉得愧疚,可又束手无策。谁知队长传了培元的一句什么话,这丫头竟然一天天好起来了,还帮着她做饭。这几天让余敏带着去宰兔子了,处理兔皮和内脏是计件工资,用她的话说,她要凭自己的双手吃饭,不能依靠别人照顾。只是养殖场离得有点远,余敏每天用地排车拉着她,让母女二人有些过意不去。儿子罗刚和罗强,每天回来就帮妈妈干活,侍弄小狗,知青院充满了温馨和烟火气。
培元原本想借送周科长和王科长回省城时候,带上李玲一块儿去呢,两个人却跟送仔猪的车回去了。培元不愿开公车私用的口子,就让王义开车拉他们去了省城和五七干校。第二次见面,培元觉得李玲的父亲既多了些许亲切,又添了几分庄重。
李清扬说:“玲玲在信中已经把意思表达的很清楚了,但是我还是想听培元亲口对我说。”
培元说:“我不知道李玲怎么跟您汇报的,也不知道您的态度,这次就是来看望您,既然叔叔让我说,我就如实汇报吧,第一,我和李玲结合,绝不仅是顺从老人的意愿,当然也有这个因素,第二,我觉得人生每个阶段,都有适合这个阶段做的事情,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工作状态适合成家,第三,我十分清楚的认定李玲就是我的另一半,没有什么可观望的。至于什么时候解决,取决于李玲,取决于伯父您。如果伯父暂时不批准,我也能够理解,因为我们毕竟接触的太少了。”
李清扬说:“我没有在信中表明态度,不是没想好,我现在脑子十分空闲,我女儿的终身大事岂能不想,不仅想,而且几乎天天想,我一直在找反对的理由,可是找不到一条像样的理由,那些老生常谈,随波逐流的理由根本不值一提。我早就想好了,就是想当面告诉你们,爸爸祝福你们。”
培元深深的鞠了一躬,说道:“谢谢伯父,我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后面怎么安排,我们会随时请示伯父的。”
李清扬说:“记得上次我说过,我会相面的。我们接触是少了点,但你们从初中同学开始,已经相处九年了吧?我对我女儿的眼光还是有自信的。”
东顺和玉海听说这个消息后,都格外高兴,两个人商量着怎么安排新房,最好春节前就安排妥当。
东顺看李玲有点闷闷不乐,就问她有什么心事。
李玲说:“后天就中秋节了,我是回安平呢,还是在村里啊?外公外婆老远从南方来陪着我,第一个中秋节我就扔下他们不管,怕他们伤心。”
东顺说:“我当什么事呢,我和玉海也想明天去看爷爷奶奶呢,干脆拉上外公外婆一起去,也让外公外婆去安平转转。”
李玲说:“这么多人回去怎么住啊,还有至中和余敏呢。”
东顺说:“家里那么些房子还住不开吗?你是怕给爷爷奶奶添事吧?那你说怎么办?你不回去了?”
李玲说:“我不回去也不好,好像有远近亲疏之别了。”
东顺说:“你别管了,我跟培元说,你做好外公外婆一起去的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