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太子收手吧!留点敌国给老爹打打 > 第42章 再次招工,工匠紧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章 再次招工,工匠紧缺

长安城,各个酒肆茶馆内。

人们对新落成的凌烟阁议论纷纷。大唐立国二十三载,如今的疆域宽广得令人难以置信。

皇帝修建的凌烟阁,那对上榜的大臣们而言,就是无上的荣耀。

凌烟阁名单还未公布,但各个开国公爷的拥戴者们,纷纷支持着各自的偶像。

之所以如此,李承乾弄出来的《隋唐英雄传》,太深入人心了。

“别的不说,武力值惊人的秦琼秦老爷子,必定能上凌烟阁。”某个汉子扯着大嗓门道。

“我义父郧国公正直不阿,凌烟阁上必定有他一席之地。”

“拉倒吧,以他的功劳压根就不够格!!”

“竖子,竟敢侮辱我义父,敢出去与某单挑否?”

“单挑就单挑,谁怕谁!!”

...

因凌烟阁名单而打架斗殴,城内的武侯们早就见怪不怪。

他们笑眯眯围观着,甚至还开点小赌局,赢了能赚点酒钱的那种。

小赌怡情嘛!

再说。

只要不动刀子,不闹出人命,随便他们怎么打。

这一幕幕在长安城不少地方,相继发生着。

直到有人惊呼道:“都别打了,朝廷的告示又出来了,一定与凌烟阁有关。”

他猜得没错,不仅与凌烟阁有关,还夹杂着集贤殿的招工广告。

集贤殿算是官方的绘画组织,里面大体都是些宫廷画师。

“天啊,真是凌烟阁的名单,没想到清河王李孝恭竟高居榜首。”

旁边的书生鄙夷着道:

“清河王怎么不能高居榜首。他不仅是皇室中人,而且还是大唐难得的帅才。”

“我们后面看不见,帮忙把告示上内容念下,前面的兄台!!”

一位书生清了清嗓子,高声朗诵起来。

念完名单后,书生稍微停滞了下,继续念着:

“为方便后世之人瞻仰,朝廷的集贤殿特对外招精通绘画之人五十名。

有意者自行到集贤殿报名,一经录用后,成为吃皇粮的执笔匠......”

顿时,告示附近的人们议论纷纷。

尤其是那些擅长丹青的书生,他们脸上的表情十分纠结。

长安本地的还好,他们不大为生计发愁。

那些外地的书生就没那么好了,居长安大不易。

他们要为生计发愁啊。

就拿朝廷招画工来看,只要是录取了,给的钱财真的太多了。

“真的没想到,朝廷招画工不仅包吃包住,一个月还有两贯铜钱拿。”

长安本地的书生冷哼一声道:“两贯很多吗?与前程比起来,压根什么都算不上。”

“兄台说得对。还不如好好备考,准备边疆官吏的考核方为上策。”

有些外地书生不以为然道:“边疆有什么好去的,还不如就待在长安等机会。”

“道不同不相为谋!!”

...

就在众人为此吵得不可开交,来自东宫的招工诏令也贴了出来。

顿时,长安城内直接炸了。

三年来,朝廷与太子殿下都没怎么招过工。

不愧是财神的太子殿下,他的手笔不是一般的大。

“天啊,我没看错吧,朝...朝廷一次性招二十万工人。”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没看见告示上说了,是为了开挖运河以及修建皇陵嘛。”

“奇怪,开挖运河不都是奴隶干的活,今年为啥让我们干。”

“拉倒吧,你想干都没得你干。告示上说得很清楚,男的招进去当看奴工,女的则是烧火做饭洗衣服。”

“招工来得太及时了。不做工虽然不愁吃不愁穿,却也没啥闲钱买东西啊。”

...

上次李承乾在长安县郊视察后,他决定启动一个大工程,那就是运河的修建。

长安与洛阳之间的海拔高度差有点大,因此运粮船压根就不能通过黄河,运抵长安。

为解决这个问题,李承乾准备新修一条运河,通过三级水闸原理,解决两地之间的水路联通问题。

随着第一批天竺奴隶抵达咸阳,李世民陵寝建造提上了日程。

长安城,太极殿御书房内。

段伦眼神十分幽怨。好不容易休息几个月,怎么又开始折腾了呢。

折腾就算了,还一次性搞四五个大动作。

李承乾喝着茶开着玩笑道:“怎么,又被我姑姑踹出了家门?”

段伦老脸一红,他还真被高密给踹了出来。

在段伦看来,高密对李承乾好得过分。在高密心中,高明的重要性完全超过段伦父子俩。

“高明,姑父年纪也大了,经不起你的折腾了啊。”

没等李承乾说什么,李世民呵呵笑着道:

“朕看工部的事务越来越繁重,准备增添一个工部侍郎的职务,要不就让俨儿担任吧。”

工部侍郎是正四品下。在唐朝官职中,四品就是个分水岭。

五品的京官很多,但四品的京官却没有多少。

更重要一点。

经太子殿下的改革,只要是四品及以上的官员,都有面圣的资格。

段伦一下子被巨大的惊喜惊懵了。

俨儿年纪轻轻,居然已经是四品京官。

一旁的岑文本、阎立本等人,眼中的羡慕怎么都藏不住。

不过想想太子与高密公主的关系,他们又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

不过兴奋过后,段伦很快便冷静下来。似乎想到什么,他连忙推脱道:

“微臣谢陛下对俨儿的厚爱,他年纪过轻,不大适宜担任工部侍郎。”

李承乾想了想道:“不同意也好,表弟现在还在负责铁道司。

真将他抽走了,孤还没有适合的人选。孤所修运河之事,由工部的水部郎中负责,姑父您主要负责陵寝的修建。”

听完李承乾的话,段伦依旧拧着眉头。

过了好一阵,他长叹一口气道:“高明,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基层的小吏太少了啊。

吐蕃攻下来后,工部派几十小吏去逻些指导修路。玉兹攻下来后,铁路修建又从工部抽调一些人。

更别提北面的娑州,南方的辰州等地,同样抽走了大量的小吏与工匠。”

段伦摊了摊手继续道:“现在工部,真没什么可用的人。”

李世民觉得自己的脑袋发懵,到现在还没回过神。

他脸色颇为不悦道:“难道连朕建陵寝的工匠都没有吗?”

段伦连忙解释道:“建陵寝的小吏与工匠倒很充足,修建运河的工匠不够。”

李承乾脸色倒很正常。

工匠不仅是个技术工种,它还是家族传承式的工种。

似乎担心李承乾抢他的工匠,李世民连忙拍板道:

“既然工匠不够,那就先修朕的陵寝吧。”

李承乾鄙夷眼神看着老爹,然后自信着道:

“放心吧老爹,儿臣不会跟你抢的。既然工部工匠不够,蓝田书院的学子能担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