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钜子孟胜,见魏越与公尚过争执不下,于是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先由墨辩对郑国的阴谋进行揭露和批判,使墨家占尽道德高地,将郑国声名扫地。

如果墨辩堂的办法不能奏效,然后再由墨侠出手,行刺太宰欣。

不过,孟胜还是不愿意把墨侠堂变成一个杀手组织,一定要突出其行刺的正义性。

于是孟胜提出了一个近乎傻x的要求,如果要对太宰欣进行刺杀,一定要体现对等。

太宰欣刺少子一剑,那么墨侠也要还回一剑;但俱酒侥幸未死,所以墨侠也不要把太宰欣刺死。

魏越听了几乎要气傻了,孟胜真是迂腐的可笑,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行刺的墨侠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执行任务,你这个墨家钜子居然要求刺客要讲分寸?

话说当初太宰欣谋划刺杀少子的时候,难道就不是痛下杀手吗?

墨家三巨头的商谈不欢而散,公尚过和魏越都对孟胜这种迂腐而认死理的性格连连摇头。

在创始人老墨子神隐之后,没有一个人能够出来收拾残局,墨家前景黯淡,谈何救世?

公尚过按照之前的计划,发动手下的墨辩们四下出击,将郑国太宰欣派人行刺俱酒、挑拨韩国太子与襄城君关系、最终导致襄城君出走、韩国太子名声受损的事实大肆宣传。

过于曲直离奇的情节,使这个天大的阴谋很快就在列国传播开来。上到公卿大夫,下到黎庶黔首,都对这一段传奇故事津津乐道,猛吃其中的大瓜乐此不疲。

并且还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传奇版本,尤其是襄城地区受到俱酒恩惠的军民,更是将这段故事演绎到声泪俱下,义愤填膺。

将郑太宰欣描绘成黑心黑肺黑肝肠的大奸大恶之徒,计谋得逞且未受任何报应;

将俱酒形容为忠君爱国有仁有义的君子,惨遭陷害,有仇难报,最终不得不退隐他乡,不闻世事。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不平事,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委屈和郁闷需要诉说,原先还是墨辩在主动性地传播,到后来经过民间优伶的各种艺术加工,这段公案成了战国时期的悲剧代表作。

悲剧,比喜剧更能打动人心!

无论哪个时代,普通人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苦痛与磨难,或许他们对于自身的苦难有口难言,但却对悲剧里的人物感同身受,并通过悲剧主人翁的故事与遭遇,抒发出自己的愤怒、不满、无奈与抗争。

俱酒的形象无疑成了这种心思的最好载体。

按照西方的悲剧理论,故事到了这里,坏人得逞,好人离场,悲伤达到顶点,故事戛然而止,人们在无尽的悲伤中回味悠长,郁郁难捱。

比如《哈姆雷特》中最后亲人、朋友、爱人等等都相继死去;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情人阴差阳错、双双殉情;比如《无间道》中陈永仁死不瞑目,刘建明淡淡地说:我是警察!

但东方的悲剧不是这样,东方的悲剧悲则悲矣,但善良的人们总要给他加上一条光明的尾巴。

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死去之后,身化彩蝶也要比翼双飞;比如《窦娥冤》中窦娥死后,窦天章出任楚州,窦娥鬼魂前来告状,最终沉冤昭雪。

善良的襄城地区百姓,不愿意襄城君俱酒就这样消失,于是给其赋予了很多神秘的色彩,并坚定地认为俱酒这样一个\\\"伟光正善\\\"的人物,一定会再次闪亮登场,报仇雪恨。

于是,在口口相传之中,俱酒的形象宛然成了救世主一样的伟岸,不仅襄城地区的军民对他的回归翘首以盼,甚至其他中原百姓也对这位智慧与才华并存,善良与勇毅同在的英雄人物多了几分企盼,盼望着他有一天能够从天而降,收拾战国纷乱的残局。

起初,墨辩们见到自己的宣传起了作用,那是相当的沾沾自喜。

后来汹涌澎湃的民间情感与力量的加入,使故事的走向呈现出了神话和宗教的色彩,令墨辩们目瞪口呆,话说老墨子当年也很难企及这种高度。

与民间的热议相反,列国统治阶级却呈现出相对冷淡的态度和矛盾的心理。

首当其冲的是已经被打残了的郑国,做贼心虚的郑太宰欣起初不以为然,后来见民意汹涌,顿时慌得手足无措、进退失据。

郑国居然出了一份官方的文件对此事进行了批驳,并派出使臣,先后向魏、赵、齐、秦、楚等大国进行解释。

郑国一口咬定这是韩国的阴谋,主要目的是为了丑化郑国高层形象,占据道德制高点,然后为彻底灭亡郑国寻找一个师出有名的理由。

郑国的狡辩,让人们想起了襄城君讲过的一个寓言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

特别是这种派出官方使节向诸侯解释的动作,更是心虚得令人发笑,反而增加了世人对此事真实性的认可度。

韩国的态度却非常暧昧。韩侯第一时间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明白了其中的真实性。

墨辩甚至将郑太宰欣府上的谋臣巫弓、刺客的名字丙丑都给倒了个底掉,其详细程度令人发指。

但是韩国已经以襄城君遇刺为由,发兵讨伐了宋国,并将宋君押了回来,还把老头委屈死了。

韩国就算明白了其中的曲折是非,也不能自己打脸,说攻打宋国是我错了,是我指鹿为马,是我耍流氓。

是故韩国也发表了一通官方文件,严厉驳斥了郑国的诬陷与指责。并且也派出使臣出使周边列国,详细说明了韩国对此事的调查情况,将宋国挑拨离间的过程论证得证据确凿,无懈可击。

韩国再三强调伐宋的正义性与正确性,指责郑国是战国时代不折不扣的搅屎棍,这样的无赖国家就不应该存在,韩国一定替天行道,为战国除害,誓死平掉郑国这只可恶的小强。

韩国的这一通歇斯底里的表演,让人们又想起了襄城君讲过的寓言里的一句话:隔壁王二不曾偷。

最耐人寻味的是宋国,作为冤大头的宋国,既没有确认民间的传说,也没有附会郑国的说法,更没敢对韩国的指责发声。

宋国派人晋见天下共主周天子,请周天子出来调查是非,主持公道。

结果周天子要求宋国先进贡金帛粮秣若干,履行诸侯朝奉天子的义务,然后再说。

宋国的这一番操作,让天下诸侯笑掉了大牙,成为一时笑柄。

由墨家发起的这一轮舆论战,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俱酒日后入主中原,争霸天下铺垫了民意基础,其效果之好,出乎了所有局中人的意料。

消息传入南郑,也使俱酒认识到了舆论战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他一些新的争霸思路与治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