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孔子在世时,以高深的学问和崇高的威望,一统儒学,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但儒学作为一种思想,这么多弟子肯定各自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儒家弟子也不可避免地开始逐步分化。逐渐形成了儒家八派,分别是:

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

当然这八大流派是逐步形成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八大流派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的并列关系,也有前后递进的关系。

比如孙氏之儒的代表人物荀子,此时此刻尚未出世呢;再比如子思之儒与孟氏之儒,其实是传承关系。

此时坐在台下之人,正是乐正氏之儒的代表人物,乐正子春。

乐正子春为曾参的亲授弟子,在今天的儒家门中已是德高望重的耆老大贤。

乐正子春今天看到了诸子之间的激烈辩论与攻防,在淳于髡出言邀请他之后,却没有主动上场,而是推出了一位儒家后学,少年才俊。

一位少年从乐正子春身后走出,向子春躬身一揖,然后大步上台,参见学宫祭酒淳于髡。

淳于髡用赞赏的眼光望着少年:“小友初见,可向诸子作一自我介绍。”

少年回身抱拳,向着场中诸位遥遥一揖:“不才孟轲,见过诸位先生。”言毕,深深一揖,躬身到底,表现出对场中诸子的尊重,显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

俱酒惊得差点跳起来,脱口而说:“孟子!”

周边之人都望向俱酒这边,公尚过听了也是直皱眉头,众人都在心头打上了一个问号,这个孟轲难道这么出名吗?没听说过啊!

孟轲在台上也听见了俱酒的惊呼,他向着俱酒的方向行礼道:“不敢,不敢,轲末学后进,断不敢称子,先生谬赞了!谬赞了!”

俱酒心里慌得一批,他一边向着孟轲还礼示意,一边心中不住打鼓:我去,当初自己可是抄过这位孟老夫子的作业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至今仍在列国之间流传。

孟轲行礼已毕,话锋一转,强硬开怼。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轲根本不与什么阴阳家、道家、兵家开辩,将强大火力直接对准了两大硬茬。杨、墨之学盈天下?收拾的就是杨、墨!

“仁莫大于父子,义莫大于君臣。而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好家伙,如果说刚才宋钘之言,是火力全开的话,那么孟轲这话,就是火力覆盖了!

孟轲的口气之严厉,近乎破口大骂了!一下子就将全场都给镇住了,整个争鸣堂中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在一片惊愕之中,孟轲继续论述自己的观点:“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杨氏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以杨氏之学,置天子于何地?”

天下都是天子的,而你杨朱却一毛不拔,不听天子的话,搞个人的独立小安乐窝,你把天子放在什么位置?

这就是目无君主,藐视王权,大不敬!

“是故,杨氏之学,歪理邪说,是无君也!”

孟轲继续道:“孩提之童 ,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 ,无不知敬其兄也。推己及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人之常情也。”

小孩子都知道,父母家人,要比外人亲近。先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然后才能照顾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先抚养教育自己的儿孙辈,然后才能照顾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幼小。

爱有等差,这是人之常情呀!

“然墨家之学,主张兼爱,不论亲疏。不党父兄 ,不偏贵富,不嬖颜色,爱无等差。墨者兼爱天下之人,置兄于何地,置父于何地?”

而现在,墨家的人告诉我们,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要平等地、无差别地爱全天下的人,这正常吗?

“是故,墨家兼爱,妖言惑众,是无父也!”

“无君无父,与禽兽何异?!”

“彩!”

儒家诸子在经过孟轲一番暴风骤雨一般的论辩之后,如梦初醒般地大声喝彩。

长期以来,儒家之学有着“不好辩”的风评。儒家学子着书立说,授业讲学,一般不会主动与人辩论,一争高下,有着自有的清高与矜持。

但孟轲一出,辩口无双,一扫儒家谦谦君子的固有形象,将儒家传播事业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若干年后,孟子的弟子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

确实,辩论这种形式,对宣传本派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墨子就教育墨家弟子“能辩论者辩论。”

儒家的雀跃,引起其他学派的侧目。

尤其被墨子痛骂的杨朱学派与墨家学派之人,恨恨不已。一位士子愤愤起身责问道:

“今日争鸣主题,救世也!诟詈杨、墨,亦不可使儒家得尊。无救世之良策,与泼妇村氓何异?”

孟轲微微一笑:“邪术不去,无以正本。故轲正人心,息邪说,然后方能论救世之策。”

“救世之术,置贤君,行仁政,去奸佞,息刀兵,如此而已。”

“夫仁政,在乎于君。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故曰:仁者无敌。”

一位士子起身发问:“若施仁政,从何而始?”

孟轲自信地答道:“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仁政,一定是从划分田地开始的。田地划分的不明确,分配的不均衡,结果一定是不公平。如果分配不好,那就会给残暴的君主,贪污的官吏留下机会去钻空子。田地划分的公正,那后面如何分配田地,制定俸禄机制,就非常容易了。

孟轲继续侃侃而谈:“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一位士子迟疑地问道:“孟先生所言,莫非是……井田?”

孟轲道:“不错,法先王,复井田,施仁政,行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