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领导都没走,算是指导工作,钢铁厂也没办法赶人走。
厂长直接跟银行的行长道:“我们想贷款两百万做一期工程的建设。”
他们粗略的估算了一下,两百万甚至都不够,
银行的人有些惊讶:“这么多?”他来之前没想过这个问题。
不过这年头找贷款,是他们银行的新任务。
钢铁厂要两百万,一年的贷款任务都干完了。
银行是不怀疑钢铁厂的盈利能力的,钢铁厂作为国营大厂,对公账户日常流动的就超一百万了。
银行道:“数额太大,我得跟上级领导再请示一下,不过一定会尽力帮你们争取的!”他肯说这话就是八九不离十了。
县里一把手有些尴尬,好像是有点不厚道。
钢铁厂要建房需要不少钱,之前送的地皮还回来要了三十万。
县里的其他部门的领导道:“你们是怎么打算的。”
没钱还盖一百栋房子,还都是三层小楼。这不是典型的瘦驴拉硬屎么。
不过这话,他也只敢在心里吐槽一下。
厂长对沈清月道:“沈姑娘,你把之前说的,跟县里做个汇报。”
沈清月站起来,随后跟大家说了这边一期的盖房规划。每一栋四个门庭,三层楼,每一楼三户人家,那就是三十六户。
一百栋就是三千六百户,把钢铁厂的人都装进去,都塞不满。
这个时候就要拿出一部分房子,卖给县里,还可以发起预售。
后面的美食街,门房,等等都可以来售卖。前面盖广场。增加一些躺椅,休闲的地方!
在场的领导们,刚开始听的还漫不经心,但是逐渐的就被沈清月话里所描绘的场景给吸引住了。
要是真的能实现,绝对吸引人。
甚至县里其他的部门都被钢铁厂给赶超过了。
光是一百栋居民楼,放眼整个县城谁有这样的底气。
不过羡慕归羡慕。这些畅想能不能落到实处还得再看。
参加完这次会议,县里接下来的目光怕是要放在新区上了。
县里领导和银行的人听完就告辞了。
留下的都是钢铁厂内部的人,接下来就是要组建盖房的团队了。
后勤主任道:“从省城请人来是最好的。但是要提供他们吃住。这费用可不小。”
上次他们来勘察的时候,询问过这个问题,普通的一个人一天的餐补就要按照十块钱给。
技术工十五,工头二十,工资另算。
盖房子个把月完不成,岂不是说,普通的工人一个月餐标就给三百,这都快赶上他们厂里八级钳工的工资了。
后勤主任跟会计背地里算了好几天,这一点必须在会议里提出来。
在场都是当领导的,自然能算明白这笔账,之前还被沈清月的话,勾的有些心动,现在又变成浓浓的沮丧。
钢铁厂什么时候缺过钱,估计是县里看不惯他们作为第一大厂,非要找点事儿给他们做。
沈清月道:“我倒是认识一个人,是有师承盖房子的。三层小楼他也能盖,还说价格一定便宜。”
“县里的人?”厂长十分感兴趣的问。
贺政晨道:“我的二层小楼,已经快盖完了,大家可以过去看。”
厂里这些领导真的来了兴致,要是二层小楼能盖的话,三层应该也没问题吧。
现在顾不上其他的,直接让沈清月带他们去看看。
沈清月的车是货运的,只有前面车厢还有个副驾能坐人,后面倒也能拉人,但为了安全,大家就只能坐在车棚里。
这些厂里的领导可都是要体面的人,过去的话也太委屈他们了。
厂长却道:“不算什么,咱过去看看,心里也踏实。”
知道沈清月不是个乱推荐的人,肯定是有点本事的。
迫不及待的想过去看看。要是在本地能请到施工团队,那成本可是大大的减少。
老厂长坐沈清月的副驾驶,其余的厂领导上了后车棚,坐在里头。贺政晨也跟着他们回去。
一路上,地里田间的小苗都快齐腰了。
一片绿油油在太阳的照耀下迎风摆动,看着都心里舒畅,到了村里。几个人一进村,就有人通知村长了。
村长赶紧去迎,结果一看到厂长和后勤主任吞咽了一下口水。乖乖,沈清月怎么把这些人给请来了?
村长眼下也不敢声张,生怕,叫村里看出端倪来。
村里人热情是热情,但有的时候太热情把人围住,给村里丢人。
沈清月小声的跟村长道:“为了盖房的事儿,想来看看周金宝盖房的质量。”
“哦哦哦。”村长连忙说着,随后一路带路,去了沈清月的家里。
这个院子,盖得十分规矩,连厂里的领导看一眼都喜欢上了。
“这里不错啊。”还热闹,不少妇人在干活儿,周围都是村里人的房子,带着一种淳朴的气息。
虽然县里跟村里的距离不远,但来的这些人都是厂区里的小领导,何曾见过这种原生态的菜园子。
周围都给围上了,郁郁葱葱的青菜看着就喜人。鸡溜达着走,一点都不怕人。
小河里一群鸭子在游来游去。
“将来,在这地方养老也挺好,咱也整个菜园子。”
看到沈清月这房子的确比周围所有人的房子都盖的规矩。
后勤主任还跟厂长开玩笑:“比你家都好。”
厂长先是不服气,等看了一圈之后,忍不住笑道:“还真是。”
随后一群人浩浩荡荡去了贺政晨新装的房子那里,二层小洋楼。
亏得住在偏僻的村角,不然把周围的房子都给比没了。
周金宝一看有生人过来参观,也没当回事儿,自从大伙儿发现他盖的是小洋楼之后,每天都有不少人过来看,还有外村的人来,早就习惯了。
沈清月把周金宝给叫过来,随后交代了几声。周金宝一听就惊了,厂长竟然过来了。
周金宝顿时人拘谨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
厂长道:“这房子是你盖得。你会盖三层住宅么。这种跟独栋小洋房可不一样。”
“厂长,我能干。”周金宝道:“我师父以前参加过上海会议大展厅的搭建。”
厂长惊讶了一下。没想到这穷乡僻壤的还有建筑大师的徒弟。
厂长道:“嘴上说的是假把式,还得盖起来再说。这样吧,你跟省里的施工团队各盖三栋房子。比一比,到底谁行。”
周金宝一听这个话,怕厂长反悔一口就答应下来了。
随后看向沈清月满是感激。要不是她,自己未必有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