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玉能从哪儿知道?
当然是从现代知道啊。
她也是才知道,现代的高考比他们现在早一个月,六月初就考了。
因此她这段时间去现代,铺天盖地都是高考和大学录取的消息。
这其中自然也不乏什么助学贷款、奖学金之类的事儿。
咱们国家的老百姓,就是不相干的人,要是知道孩子考上了好大学却上不起,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只是现代的孩子幸运,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办法让他们顺利上学,几千上万的学费也都能用助学贷款解决。
而在八十年代,只是一张十几块钱的火车票,还有出门需要带的被褥鞋袜衣服,就能压垮一个家庭。
乔玉之前的想法没错——去她店里买东西的,凭借录取通知书,就能够领一份奖品。
她觉得她开放了不买东西的也能领奖,就意在公平、扶持了。
可她现在渐渐回过神来,才觉得不够。
未必只有考上大学的孩子才需要扶持,或许有更多的孩子,连考大学的机会都没有。
他们甚至上不起学。
乔玉深深自省中——她帮助的,已经是因为努力和幸运的双份加持下,顺利读完书,考上大学的孩子了。
却忘了还有在泥潭中没有挣扎出来的那部分孩子。
可是,她这里毕竟是商店。
靠着前来买东西的人口口相传的,大多还是至少有钱来商店买东西的人。
更困难的阶层,她接触不到。
所以她才来了公社。
至于谢安童要方案,乔玉很淡定:“我干爸干妈在县里当老师,我表哥在江河大学读书。”
谢安童一听,果然就先信了几分:“原来是书香门第……”
这话可把乔玉闹了个脸红。
他们家可跟书香门第扯不上关系。
不过乔玉现在是个高明的说谎人,面对谢安童的感慨,她佯装不知——反正她没说谎,至于别人如何理解,那就不是她能控制的事了。
乔玉说:“我们村里也有资助学生上学的规矩,今年我们村的适龄儿童都去上学了,连以前辍学的也被劝回去了。”
谢安童闻言点头:“姚家村这点确实做的不错,我还说去找你们取取经呢,没想到你们找上门来了。”
乔玉高兴地道:“没错,现在我们村的孩子不用为上学发愁了,但是我们有点余力,还想帮助一下其他的困难学生。”
谢安童此时才听明白,乔玉似乎不是想来打听“助学金”从而求助的人,也不是来出谋划策的。
她是想……
“你想捐款?”谢安童震惊地看着乔玉,人都从石凳上站起来了。
他自觉不能像看报纸的同事那样以貌取人,但是乔玉眼下这风尘仆仆,满面尘土的样子,着实看着不像能捐出款子的人来。
乔玉低头看看自己已经被路上的尘土裹得有点看不清颜色的衣服,憨憨笑道:“谢同志,你别看我这样,捐款对我来说难度不大。”
谢安童心中震惊,但是他作为这个政策的推动者,没有道理拒绝陈乔玉。
这个下午,谈话结束时,乔玉已经确立下来了自己的捐款安排。
“以后每学期我会捐助五千元,希望你能用好这五千元,捐款人的名字……你就写陈青楠吧。”
“并且我每个月都可以提供一批文具,本子铅笔钢笔橡皮尺子,随你列单子,交给我就行。”
乔玉离开的时候,谢安童还愣在原地,看着自己记录下来的各种让“助学金”更加公平、覆盖面更广的条例,还有乔玉承诺的每年捐助的金额和物资清单,久久不能言语。
“我这是……仙女显灵了?”
……
突然就背上了每年一万块钱的“债务”,乔玉不仅没有觉得焦虑沮丧,反而格外轻松。
回去的路上,拖拉机的轰鸣都没盖住她快乐的歌声。
真好啊,这种感觉。
乔玉看着眼前的马路,觉得自己前所未有的轻松。
她这么抠一个人,居然一口气答应了每年捐一万块!
心痛是有一点的,想想省城的房子才三四千,一万块都能买三套了。
这要是现在买了,等到现代那会儿,她得多有钱啊!
但也正因为这种想法,乔玉才觉得眼下捐出去的钱,反而会起更大的作用。
她是唯一去过现代的人,知道未来的发展走向,知道房子值钱。
如果她真的想,豁出去的话,拼命挣钱,疯狂买房,说不定以后身家几十上百亿,名下几百套房。
可如果她这个唯一的人,所图不过是攒下几十年对她来说毫无意义的数字,等着几十年后变成别人嘴里的一个“千亿身家的老太太”,那她会觉得太小看了自己。
钱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她一个人名下的钱不是最重要的。
钱这东西,对她来说够花就行了。
重要的,是那个世界。
是每一缕能将现在这个穷困落后的国家,变成将来那个繁荣富强的国家的希望。
这一次的捐助,就是无数希望的种子。
知识、科技、文化……这些才是塑造成她向往的“现代”的东西。
她愿意在这些事情上投入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