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弼逃跑的时候,安平镇城内发生了骚乱。
城中的京师锦衣卫并不多,按理说很难掀起风浪。
但他们有钱。
为了制造骚乱,他们提前花重金收买了城中的官吏,士兵,以及大量地痞,流氓和乞丐流民。
约定时间一到。
地痞流氓开始在城中捣乱,吸引注意力。
乞丐流民趁乱放火。
拿了钱的将领和士兵则趁机扮做京师官军,在城中作乱。
此时朱慈炯和李宪忠率领骑兵出现在城外。
现在城外有强敌,城中有内乱。
安平镇守军已经见识了边军的战力,不想和他们交战。
在朱国弼逃跑后,这种情绪更加高涨。
不少士兵低声嘟囔:“要不降了吧,主力部队都跑了,咱们还抵抗什么?”
“是啊!南军说北军是贼军,北军说南军是叛军,到底是贼军正义还是叛军正义,谁都说不清楚。与其和他们拼命,不如谁来了就投降谁。”
见越来越多的士兵流露出投降之意,一个将领怒斥道:“闭嘴,再有言投降者,斩立决!”
话音刚落,城池北门方向传来一阵喧哗声。
声音很大,很激烈。
引得所有人都看向那里。
一个将领问:“怎么回事?”
“大人稍等,末将这就去查。”
安平镇并不大,城墙周长只有八里。
士兵骑马离开,片刻后又骑马返回。
他一边顺着台阶往城墙上爬,一边大喊:“大事不好了,北城门被人从里面打开,明军已经从城门杀入城中。”
守城将领没有任何犹豫,大声下令:“立刻投降,违令者斩!”
附近的士兵:......
随着守军投降,朱慈炯兵不血刃拿下安平镇。
傍晚时,李定国与朱慈炯汇合。
在得知朱慈炯只是向朱国弼逃跑的方向派出大量探马,并未追击后,李定国立刻找到他询问:“殿下为何不趁胜追击朱国弼?”
朱慈炯尴尬的笑了笑,掩饰道:“与其追击残兵败将的朱国弼,不如拿下东昌府。”
李定国虽然不认同朱慈炯的方略,但也不好说些什么,只能按令行事。
他们短暂休整之后沿着运河向北,杀向东昌府。
东昌府城内。
在听闻朱国弼兵败后,忻城伯赵之龙几近崩溃:“朱国弼怎么可能会败?他可是有七万大军!七万啊!”
“朱慈炯和李定国只有不到九千人!”
“七万对九千,怎么可能会败?”
“别说七万人了,就是七万个馒头也能把朱慈炯和李定国活活撑死!”
不等他发泄完心中的情绪,传令官慌慌张张地跑到近前:“启禀大人,贼军已在二十里外。”
赵之龙第一反应是投降。
可是他又觉得投降不一定有好下场。
在跟随太子起兵之前,他已经犯了私铸钱币之罪。
是死罪。
跟着太子起兵,在崇祯眼里肯定是造反。
也是死罪。
二罪归一,他很难有好下场。
可是不投降的话,他又守不住东昌府。
朱慈炯和李定国的骑兵虽然不会攻城,但是可以围城。
随着围城时间的增加,且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城中守军士气会越来越低。
最后甚至可能会发生兵变。
既不能投降,也守不住城池。
赵之龙决定逃跑。
他下令所有人登上城墙御敌,自己则带着亲兵和数百骑兵悄悄来到西城门旁。
亲兵拿着手续,命守城的士兵打开城门。
城门刚一打开,他们便纵马跃出。
本以为能顺利逃脱,结果守军只打开了城门,并未放下吊桥。
咣当一声。
城门关闭。
赵之龙傻了眼。
他被夹在城门和吊桥之间。
既无法逃走,也无法回到城中。
赵之龙大怒,朝着城墙上喊道:“放下吊桥,快放下吊桥!”
城墙上士兵们,对赵之龙弃他们而逃行为十分鄙视,纷纷装作没听到。
赵之龙欲哭无泪,他朝着城头大喊:“平日里我待诸位不薄,今日为何要置我于死地?”
一个将领嘲笑道:“赵大人就别喊了,免得喊坏了嗓子到时候无法求饶。”
赵之龙又喊了一会,吊桥始终没有放下的意思。
他毅然决然的扔掉甲胄,纵马跳入护城河。
刺骨的河水冻的赵之龙瑟瑟发抖,平日里养尊处优的他很快失去了知觉。
等他再次睁开眼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张床上。
旁边是火炉。
火炉旁站着三个人。
一个看着脸熟,另外两个人十分陌生。
他对着那个脸熟的人问:“是...是定王殿下吗?”
朱慈炯点头。
赵之龙用尽全身的力气从床上爬起来,跪地磕头:“殿下恕罪,臣是受了朱国弼的蛊惑才出兵的,请殿下明察。”
“呵呵!”朱慈炯冷笑:“不用查,我心里有数。”
赵之龙又磕了一个头:“多谢殿下开恩,臣感激不尽。”
朱慈炯再次冷笑:“谁说要饶你了?”
“啊?”赵之龙慌了,他没想到朱慈炯竟然如此绝情。
朱慈炯在南京时,他们两人的关系还算不错。
时过境迁,朱慈炯像是变了一个人。
短暂的愣神后,赵之龙使劲磕头:“这一切都是朱国弼的错,臣虽然有错,但错不致死,请殿下饶命。”
朱慈炯冷哼一声,对着外面喊道:“来人,将赵之龙拉出去斩首示众。”
赵之龙彻底慌了,他不停地磕头:“殿下饶命,臣知错了!殿下饶命...”
可朱慈炯不为所动。
门外的锦衣卫一拥而上,将赵之龙带了出去。
赵之龙发出了杀猪般的声音。
片刻后,声音戛然而止。
一个锦衣卫走进来汇报道:“启禀殿下,忻城伯赵之龙已经被斩首示众。”
朱慈炯冷漠点头:“好,将他的首级送往前线震慑叛军,将消息送往京师告知陛下。”
“是。”锦衣卫告辞离开。
李定国和李宪忠全程没有说话。
赵之龙是忻城伯。
一个伯爵说杀就杀,好大的魄力。
他们不知道的是,朱慈炯离京前从崇祯手里得到一个手册。
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
谁可以杀,谁不可以杀都写的清清楚楚。
他杀赵之龙既有名单的原因,也有自己的考虑。
只有多杀一些权贵,才能完成土地的重新分配。
如果接受了赵之龙的投降,其他权贵见状也会投降。
杀人分地的任务很可能会失败。
所以他只能痛下杀手。
杀完赵之龙,朱慈炯再次挥师南下。
他没有继续进攻,而是驻守在安平镇等待平辽大军主力的到来。
是的。
平辽大军主力已经抵达天津卫,很快就会兵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