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峻是一个流民帅,是一帮流民推举的首领。当初流民南逃的时候,朝廷不待见,拒绝他们过江,就安排在江北,替朝廷镇守江边。说白了就是一群丐帮被朝廷招安了,替朝廷戍边,苏峻就是丐帮帮主。
朝廷不待见,苏峻很不满,就有意跟朝廷作对,但丐帮向来人多势众,欲望却不重,也没想着造反当皇帝,就搞点小动作。朝廷对谁不满,到这里就是上宾,朝廷说谁有罪,到这里就是兄弟。
话说回来,不造反不等于逼急了也不反,被庾亮一逼,苏峻拎着打狗棒直奔建康,要找庾亮算账。周围人都急了,各路人马都要来保卫皇城。结果全被庾亮挡回去了,不需要,看我庾亮如何夺取打狗棒。庾亮以为自己是黄蓉,其实就是一个蝗虫。
二斤半的庾亮看不懂,但底下的兵都看懂了,苏峻这是被惹急眼了,跟急眼的人打架,那就是找揍。所以队伍刚一出城,远远地看见苏峻,庾亮后边的兵就全跑光了。庾亮感觉不对,一回头,就剩自个了,这表情跟当年的司马玮一模一样。但庾亮不是司马玮,跑路之前不忘扔块肉,扔下整个建康城,一个人跑江州去找温峤了。
庾亮这通神操作,搞的建康城连个守城的兵都没了,苏峻打狗棒也没用上,就大摇大摆的进了城。
苏峻进建康,就像刘姥姥进贾府,看啥都新鲜。但很快就不新鲜了,因为没过多久,建康就变成了叫花子窝。除了皇宫里的大殿,其他所有地方都被改造了一遍,包括后宫。漂亮的皇太后为保贞洁,含泪自尽了。
王导抱着6岁的司马衍坐在龙椅上,身边几个大臣,眼神里没有一丝恐惧。苏峻吓得没敢进大殿,毕竟心理级别不够。等到勤王人马杀过来,才把小皇帝司马衍关进石头城。
勤王部队来了好几个,兵马最壮的还要算庾亮,别看这家伙水平不入流,但拉赞助绝对一流。竟然把戍边的陶侃给拉来了,这个见了庾亮就眼红的人,怎么就来了?后来才知道,人家庾亮负荆请罪了,只可惜内部消息,不让传,要不然,庾亮的知名度还得提升,估计能赶上廉颇。
庾亮这边来了三路人马,庾亮一路,温峤一路,陶侃是盟主,率领大军压阵。苏峻的人马也分好几路,一路对一路,勤王部队全被挡在外边。特别是陶侃这边,苏峻派出了最强阵容,强在哪不知道,反正打一场赢一场。
温峤也不甘示弱:“有道是天子不差饿兵,都给我使劲吃,吃饱了再战。”几场仗下来,一场没赢,粮食先吃光了。毕竟温峤不是曹操,干不出杀厨师长那种损招,就只好去盟主那借粮。陶侃气的胡子都飞起来了:“我说好心请我当盟主,在这给我挖坑呢,打仗不带粮,亏你做的出,赶快撤兵吧,准备充分再来。”
“不能撤,我们已经扛过了三板斧,往后就看谁能耗,就算耗不赢,那万一要捡个漏呢?”仗打到靠运气的份上,陶侃是真服了,赶紧给点粮食打发走,这水平出来带兵,国舅爷可真是拿权力当白菜使,啥人都敢用!
温峤打起了耗战,苏峻却打起了玩战。每次只派几个奇兵打冲锋,跟玩似的,照样赢。几次冲锋之后,苏峻就飘了,跟儿子玩起了竞赛。儿子苏孝带几个骑兵扫完场子回来,苏峻不服:“老子不能输给儿子,我也得去扫回场子。”苏峻带着几个骑兵就冲向敌阵,很顺利,几千士兵四下逃散,战场上就剩苏峻和几个骑兵。
苏峻很得意,哼着小曲凯旋,结果意外发生了,半道上遇到了伏兵。这哪是伏兵,都是跑错方向的逃兵,再跑就进苏峻的营地了,只能往回跑,正碰上回营的苏峻。这帮倒霉的小兵,不敢硬碰,只能大老远扔飞枪,几十杆飞枪扔出去,不知道哪个不开眼的,竟然给扔中了,苏峻从马上摔下来,一群人呼啦冲上去,苏峻直接呜呼!
战斗戏剧性结束,叛乱就这样扫平了,温峤一张乌鸦嘴,终于还是捡了漏。
战后论功行赏,各回本部,温峤一高兴,多喝了几杯,竟然跑去跟河神打架,没悬念,半道上就把命丢了。
别人都是升官领赏,唯独庾亮例外,啥也没有,还得痛哭流涕的检讨,毕竟是国舅爷,也没怎么责罚,就降了几级,到地方上反省去了。几年之后,陶侃病故,庾亮接替陶侃戍边。手里有了兵,庾亮又动起了小心思,听说石勒死了,后赵有点乱,就申请北伐,想学温峤捡个漏。
庾亮这回学了点兵法,布局不错,长江沿线配了三路先锋,自己率十万大军压后。只等备足粮草就出发。可还没开拔,六亲不认的石虎就冲上来,捣毁了一路。
庾亮就此破防,北伐夭折。痛定思痛,还是个痛,庾亮开始反思,自己这一生,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年轻时候口碑还可以,可这后半生,自己跑调不说,把国家都带跑调了。一阵愁闷,庾亮忧郁而亡。
这个小人物,论私心,论欲望,都不算太重。可惜县长的水平,扛着国家神器,终究害死了自己,庆幸的是神器还在,没丢!
七个护国大臣中,跟庾亮这个能耐最小,权力最大的人比,却有个人权力最小,能耐最大。这个人就是郗鉴。
郗鉴小时候家里穷,命苦,但勤奋好学,涉猎广泛。遇到“永嘉之乱”,没钱像大户一样搞迁移,只能跟着流民跑。后来做了流民帅,一路爬到护国大臣的位置,确实不容易。郗鉴儒雅大度,赤胆忠心,光明磊落,做事稳重,而且善于自保。
当初跟着司马绍征讨王敦的时候,胜败难料,祸福旦夕。为了自保,郗鉴在征讨之前做了一件事,给自己选个女婿,当然是在王家选,有了王导这棵大树,就算败了,也不至于连累全家。
于是郗鉴去找王导,想法一说,王导很高兴。老哥俩交情颇深,又搞联姻,喜上加喜,没理由不高兴。挑个日子,郗鉴就去了王家,自不必说,一院子化了妆的帅哥。郗鉴来自江湖,很会看人,可看来看去,区别不大,礼仪到位,语气和顺,举止文雅,唯独骨头不够尖锐。
王导看出了郗鉴的心思,略作思考后说:“后院还有一个,定海神针,不好驾驭,早年间被高人品评之后,就很少见人,成了宅男,”
越难驾驭,越成大器。郗鉴大喜,好奇心剧增,越是好奇,越是着急,郗鉴毫不犹豫就去了后花园。
进了书房,东侧床上躺着,一副好汉姿势,睡的正香。郗鉴大喜:随性、不掩饰,王家的品德,江湖的性格,就选他。当天就下聘礼,买断了这个“东床快婿”。
要问郗鉴咋想的,用两句诗来解释:“不与百花争妖艳,独守孤贞待岁寒!”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王羲之12岁就名声在外,备受关注。这几年冲着王羲之的大名来提亲的倒是不少,就因为没人能看懂上边那两句,所以才单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