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两晋南北朝 > 第45章 开国皇帝十五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吞并西燕,后燕的地盘更大了,慕容垂也更知足了,快七十岁的老人,早就没了乾坤之志,雄霸之心。该改的都改了,唯独这火爆脾气没改。戎马一生,英雄暮年,就剩下这一点本色,不能改,也没法改。

有了这点本色,慕容垂的心里就不舒服,要去收拾北魏。原因是北魏忘恩负义,后燕是北魏的恩人,救命之恩。北魏能立足,后燕没少出力,可北魏不记前恩,竟然帮西燕对付慕容垂,这事搁谁受得了。

慕容垂一生命运多舛,屈委存身,肚里能容海量,绝不会轻易冲动。要收拾北魏,这忘恩负义只是借口,根本原因是有一群无能的儿子,得帮他们除掉北魏这个隐患。还是那句话:“这问题不能留给子孙,我再老也得亲自解决。”

可惜这次,慕容垂是真的老了。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当年谢玄一浪下去,桓冲憋屈死了。这次,北魏的拓跋珪也只掀起一浪,就送走了慕容垂,伤心死的。

北魏的前身是代国,为了躲避中原乱局,远遁蒙古。代国也曾是蒙古草原上的“一哥”,兵强马壮,铁骑纵横。但代国并不好战,别看牛刀磨的锃亮,却经常干些杀鸡的活。老祖宗拓跋力微说过:“打仗不划算!”

可到了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这里,忠告不管用了,倒不是拓跋珪叛逆,而是不知道这句遗训。

拓跋珪是个遗腹子,老爸前脚死,他后脚出生,老爸也没机会告诉他,家族古训就这样断了根。等到五六岁,又亲眼看到代国被灭国,估计就算知道古训,也不会再相信。

按苻坚的玩法,灭国皇族都得去长安享福,拓跋珪是拓跋什翼健的嫡孙,属于皇族中的亲贵,又是唯一存活的皇族代表,更应该去长安。

这流程没问题,操作了十几年,长安城扎堆住着好几个灭国皇族。可这次出问题了,跟流程无关,纯粹是智商问题,因为代国降臣里出了个诡才,苻坚被套路了。

代国旧臣燕凤去找苻坚:“代国偏远,人心未服,容易引起骚乱,不如让刘库仁和刘卫辰各管一半。这俩人都有勇力,又是世仇,既能镇服百姓,又能互相牵制。拓跋珪年龄太小,可留在云中郡,以宽慰百姓之心,回头给洗洗脑,将来也能帮秦王管理代国。”

这话句句在理,毫无破绽,可里边确实有坑,坑完还让人察觉不到的坑。自古有个不成文的规律:如果没有合适人选,谁出主意谁实施。

于是苻坚派燕凤去给拓跋珪洗脑,可燕凤不尊儒学,是个杂家。既通经史,又习阴阳,更擅长谶纬之学。当初志向不在官场,而是想成为方士。

由于名气太大,被拓跋什翼健看上了。派人去请,几波人都没请到。拓跋什翼健恼了,重兵包围燕凤居住的代郡,就留一句话:“燕凤不来就屠城。”

城里百姓慌了,城外是鲜卑人,不爱开玩笑。于是死拉硬拽的抬着燕凤去见拓跋什翼健。这次派燕凤去给拓跋珪洗脑,人选明显不对。拓跋珪没被洗脑,洗成了霸主。

但通向霸主的路不好走,比唐僧取经还坎坷。自古英雄多炼狱,拓跋珪从五六岁就开始进入炼狱。返乡后,拓跋珪住在刘库仁部,由母亲贺氏陪伴照顾。

刘库仁是代国旧将,对拓跋珪很好,百姓也很拥戴这位少主,可刘库仁的儿子不拥戴。刘库仁死后,儿子刘显掌权。眼看拓跋珪渐渐长大,又很得人心,由忌生恨,想干掉拓跋珪。

拓跋珪就像板上鱼,钩上肉,毫无反抗之力。庆幸的是周围全是水,有人帮鱼。刘显刚谋划完,就有人泄密,还帮忙商量对策。

母亲贺氏使用美人计,把刘显灌醉,让儿子连夜逃回娘家。刘显清醒后,想派兵追杀,贺氏也不拦,就问一句:“你想让百姓都知道你要杀拓跋珪吗?”这犯众怒的事,刘显也畏惧,于是罢手。

等部落骚乱,贺氏也趁机逃回娘家。没多久,舅舅贺染干又想干掉他,拓跋珪得了燕凤真传,到哪都能得人心,贺染干非常忌惮。这次照旧,谋划完就泄密,贺氏去找贺染干,连哭带骂,阴谋破产。

公元386年,在各部的拥戴下,15岁的拓跋珪宣布复国,别看年龄小,可手段全是大才。任用贤能,励精图治,一套黄老之术都是燕凤真传。几个月后,改“代”为“魏”,史称“北魏”。

看似改国名,实则改乾坤,15岁的拓跋珪野心剑指中原。当年刘渊为争个正统,远奉刘邦,近奉刘禅。可惜外星人刘渊不服水土,没能扎根。

拓跋珪从血缘到姓名,都跟中原不沾边,只好在国名上套近乎。远一点是汉朝,百姓已经没了念想,近一点是晋朝,人家还在江南喘气。只好随了曹魏,不远不近。

拓跋珪的野心,首先威胁到刘显,可刘显除了仇就是愁,因为没法反抗。小宗主是刘家的旧主,但凡对小宗主用兵,那就是造反。罪名太大,刘显不敢犯险,只好把拓跋窟咄抬出来,替自已反抗。

拓跋窟咄是拓跋珪的叔叔,正宗的皇族,叔侄俩争皇位,属于家族私事,别人也不好扣帽子。拓跋窟咄势大,吸附了好多周边的墙头草,包括拓跋珪辖区的几个部族首领。

手下将士请示拓跋珪:“这种没骨气的人得抓回来砍了,派兵追吧!” 此时,15岁的拓跋珪说了一句35岁的人都看不透的哲语:“现在局势不明,这几个人眼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也不是什么大错。再说这种眼光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就随他们去吧!”

拓跋珪复国不久,兵寡势弱,人心不稳,只好先固守阴山,同时派人去后燕搬救兵。慕容垂稍加斟酌,便派出一支骑兵劲旅去援救拓跋珪。

老狐狸出手,并非玩感情或尊老爱幼那一套,纯粹是为了利益。蒙古草原既是后燕的后花园,又是西北屏障,不能独家坐大,得维持平衡。

慕容垂派出的是邪门的慕容麟,说他邪门,一点不冤枉。当年慕容垂出逃前秦,慕容麟脑抽抽,跑去告密,害的慕容垂全家差点被抓回去砍头。后来的慕容令,被王猛“金刀计”诓回前燕,想再次出逃,慕容麟又去告密,可怜慕容令,这个慕容垂唯一有大才的儿子,死在了慕容麟手里。

慕容垂复国后,慕容麟一套鬼使神差的迷魂招,不但不遭记恨,还能被持续重用。可见这脑回路,就没按常规循环。

这次援救拓跋珪,眼看着远水难救近渴,慕容麟又出邪招。大军未动,先吹邪风。不大功夫,一马平川的大草原,到处都能收到风声:后燕援兵就快到了,具体兵力,吃不准;具体位置,吃不准。反正都是骑兵,来势很猛。

拓跋珪士气大振,磨刀霍霍。慕容窟咄一阵惊慌,各路墙头草四处摇摆,毫无定向。等到慕容麟大军赶到,与拓跋珪前后夹击,拓跋窟咄被追的找不着北,逃进了刘卫辰部。刘卫辰向来善变投机,爱打落水狗,也没考虑利弊,就把拓跋窟咄给砍了。

拓跋珪一鼓作气,又去收拾刘显。刘显还算镇定,虽然屡战屡败,但总算没逃错方向,去投奔了西燕的慕容永。可惜刘显心术不正,稳定之后就想算计慕容永,这次又是泄密,最终刘显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