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两晋南北朝 > 第69章 元嘉北伐试牛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时的工作全凭举荐,穷人根本没资格,陶渊明是没落士族,穷是穷点,可关系网还在,不愁举荐。工作也不错:江州祭酒。

陶渊明儒学出身,满腹雄心,偏偏赶上司马曜和司马道子两个酒鬼。不但不理朝政,还鼓动全国人都喝酒,害的陶渊明活没干好,还染上了酒瘾。

老子曾说过这么一句:“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这话本来是说给孔子听的,可孔子一辈子都没弄明白。没想到,徒孙的徒孙陶渊明竟然弄明白了,看来这句话还有玄机,暗藏另一句:“万事得其时则悟,不得其时,悟也白悟。”

陶渊明就恰逢其时,悟出圣人真谛,干脆就辞职不干了,这官场,还不如回家带孩子。

可陶渊明带孩子也是个菜鸟,带了几年,五个儿子全被他带沟里了,这可不是虚话,有诗为证:《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诗中就四个儿子,别以为陶渊明心大,少算一个,其实人家有对双胞胎。

公元398年,桓玄占据荆州,邀请陶渊明,陶渊明再次出山,做了桓玄的参军。

没多久,碰上孙恩叛乱,桓玄想出兵协助朝廷,就派陶渊明去建康协商。陶渊明赶去京城,事没办成,还弄个心灰意冷。正赶上母亲孟氏过世,于是就回家去丁忧。

后来刘裕在京口起兵,到处搜罗人才,陶渊明又去做了刘裕的参军。刘裕没啥文化,地位越高,礼节越少。陶渊明是正宗的儒家弟子,看不惯,又辞职不干了。

没过多久,刘敬宣担任江州刺史,就去聘请陶渊明。陶渊明再次上岗,做了刘敬宣的参军。时间不长,刘敬宣被迫辞职,于是陶渊明再次失业。

公元405年,陶渊明再次参加工作,这是最后一次,也是职位最高的一次,担任江西彭泽县令,可惜只干了八十几天就辞职了。这回,是督邮气跑的。当年,督邮在刘备那挨了鞭子,又换个地方,跑陶渊明的彭泽县找茬了。

督邮职位不高,但人家是上差,陶渊明得去见他。可刚抬腿,被衙役拦住了,衙役提醒:“您得换套衣服,最好再带点礼,督邮好挑剔。”

陶渊明想起师哥刘备,何等豪迈,干脆也骨气一回,脱去官服,封上官印,辞职不干了。

这一刻41岁的陶渊明彻底没了激情,只剩下傲骨,和家里的一亩八分地。可别人种庄稼,他种诗词歌赋,所以爱好跟别人也不一样,除了贪杯,就想图个清净。一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就是他的生活写照。

其实,“车马喧”也不是完全没有,偶尔也会有朋友来看他,不用带别的礼物,拎酒就行。王弘任江州刺史的时候,就经常来看他,碰杯前陶渊明都先打招呼:“如果我喝醉了,你就自便,别等我送你。” 陶渊明买不起鞋,穿一双草鞋,王弘找人给他定做,得量尺码,陶渊明毫不客气,脚往桌上一伸:“量吧!”

檀道济任江州刺史的时候,也来看他,劝他出山:“以前世道乱,你不愿做官也就罢了,现在是元嘉盛世,你又何苦自守!” 檀道济不明白,哀莫大于心死,陶渊明已经“志不在此”了。

陶渊明望着南山,来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真意”最终都没能说出口,就闭眼了。

千年以后,有个后生试着补刀,替他说出这个“真意”,就是那句“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看了这句,能否猜出此人是谁?

只是陶渊明那句是道家之思,唐伯虎这句是佛家之论,相去太远。唯一相近的是:俩人都是明白人!

陶渊明一身正气,满腔抱负,可就是没赶上好时候。前脚刚走,好时候就来了。啥是命,这就是命,天命!

公元427年,南朝宋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元嘉之治”,总指挥:刘义隆,操盘手:王弘。

王弘有治世大才,一边全面改造,一边开荒屯田。屯田就是国家种地,政府除了向百姓征税,自己也开发荒地。当年,邓艾就在淮南屯田,后来发生了“淮南三叛”,朝廷出兵平叛,都不用带粮草,全凭邓艾供应。

王弘也学邓艾,搞屯田。几年下来,国库丰盈,高兴吧!最高兴的是刘义隆,有吃有喝,就想照猫画虎,学汉武帝,搞个北伐。当然,没汉武帝那胃口,就想把中原给收回来。

可刘义隆只看到了猫抖威风,看不到猫练功。汉武帝为了北伐,练了半辈子兵。刘义隆不懂兵法,也不练兵,就想去打架。而且对手是实战经验丰富的草原雄鹰拓跋焘,或许还有大明星花木兰也说不定。

公元430年,刘义隆出兵北伐。别看不会打仗,可人家知道啥叫“诡道”。趁拓跋焘刚打完柔然,气都没喘上一口,就派到彦之向中原猛扑。北魏没敢抵抗,挡了几刀,就全线撤退,留下一堆烂尾城。拓跋焘顾不上累,喝口水就想出兵。在拓跋焘眼里,中原也是老爸留下的遗产,不能丢。崔浩赶紧拦住:“对方气正盛,先忍一忍,等三鼓敲完了,再反攻。”

就这样,到彦之顺利拿下洛阳、虎牢关、滑台,没费多少子弹,就饮马黄河,北伐成功。刘义隆带头兴奋,刘宋一片沸腾,唯独王仲德纳闷:北魏不是这风格,当年丢个滑台,北魏要了好几次,这次丢了中原,咋一声不吭。事出反常必有妖,于是提醒到彦之早做防备。可到彦之的水平,既看不懂,也没放在心上。

等到冬天,黄河结冰,拓跋焘突然就杀过来,还按崔浩的战略,先抢地盘,后攻城。北魏铁骑冲了半个中原,身后的城市还在刘宋手里,守城的吓坏了,趁北魏还没围城,赶紧撤。这些守将也没啥能耐,而且刚占的城池,跟百姓都不熟,死守就是个死,这种傻事谁爱干谁干!

中原又回到了拓跋焘手里,刘宋也没多大损失,这场仗打了个寂寞。但刘义隆被打出了恐惧症,此后不断派人打听,只要崔浩活着,坚决不提北伐,“诡道”玩不过人家。

寂寞之外,还算有点收获。战后,檀道济向刘义隆推举了一员猛将,名字叫沈庆之。在檀道济眼里,沈庆之“忠谨晓兵”,可在刘义隆眼里,借用冯唐的话,就是“李牧站在你面前,你都不认识。”

当年,冯唐就用这话怼的汉文帝,没想到怼早了,几百年后李牧才出现,跑到宋文帝这了。但冯唐话没说错,宋文帝既不会识,也不会用。因为,沈庆之的能耐,到彦之没法比。可沈庆之的工作,没法比到彦之。

沈庆之比刘裕小24岁,但风格跟刘裕很相似。沈庆之不识字,勇武过人,善用智谋,大器晚成。唯独不赌博,这一点比刘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