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两晋南北朝 > 第82章 两代仁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元479年,萧道成登基称帝,登基之前,萧道成是齐王,所以定国号为“齐”,史称“南齐”或者“萧齐”。

别看萧道成建了个新朝代,可底子薄的不行不行的。几个刘宋皇帝,都是野路子,排着队败家。幸亏北魏冯太后正搞汉化,没功夫搭理,萧道成还能喘口气,要碰上爱打仗的拓跋弘,搞不好萧齐半道上就得翻车。

趁着边境太平,萧道成赶紧搞内政。毕竟是吃过苦的皇帝,很会过日子,上手就把皇宫里的金银细软全部没收,金铜器具全换成铁器。并放出豪言:“使我治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

敢喊这口号,也得有底气。萧道成经历过“元嘉之治”,又目睹了刘宋内残,这都是前车之鉴,不用向远处学。所以,底气够够的,剩下的就看个人能耐。

论能耐,萧道成绝对算得上是治世明君。上台后,先把皇室宗亲安顿的妥妥的,然后按“唯才是用”标准,选拔人才。这标准是道家理论,只有明君能用,昏君根本用不了。因为昏君驾驭不了能臣,只能驾驭佞臣。

朝廷布置妥当,就开始安顿百姓。跟百姓打交道,得讲技巧,萧道成不熟,就给自己找个老师。这老师不是别人,就是除三害的周处的师傅,西晋的陆机。

陆机陆云俩兄弟都是百姓的偶像,经常在民间转悠,教化百姓,非常接地气,深得百姓爱戴。于是,萧道成先仔细研究陆机,然后照猫画虎,吃的粗,穿的简,时不时再到民间溜达一下。

当然,除了这些面子工程,还得来点实惠。比如释放山林,禁止圈地,减免赋税,安抚流民,坚决不跟百姓争利。一套制度下来,百姓瞬间有了新社会的感觉,人心很快得到稳定。

既然皇上仁德,百姓也不藏着掖着,有啥说啥。于是,就有人揭开白虎樽的盖子,饮酒进言:建康白门三层关,竹篱穿破不完全。

这饮酒进言就跟现在的便民意见箱一样,想给政府提意见,写个条子,扔到箱子里。古代不这么干,备个酒坛子放那,想提意见,先喝口酒,然后直接说。酒坛子上有个盖子,盖子上画着白虎,所以叫做白虎樽。

这玩法最早得追溯到春秋时期,当年,晋国大夫知悼子去世,晋平公没事人一样,照样饮酒作乐。

这事被杜蒉看见了,杜蒉负责祭祀宰杀,没啥地位,但对礼制特别在乎。眼瞅着晋平公有失体统,又不敢开口,就玩个旁敲侧击,拿他身边人说事。

杜蒉找个由头,当众“罚”太师和晋平公的近臣喝酒,接着自罚三杯。一番操作,点醒了晋平公,当时就感慨:“这酒器很有意义,留下来警示后人。”

到了汉代,每逢元旦朝会,皇帝就把这白虎樽搬出来,给大臣用。效果挺好,就是次数少了点。到了晋朝,规则稍微调整了一下,百官朝贺时,就把白虎樽搬出来。

到萧道成这里,规则又改了,不限身份,大臣能喝,百姓也能喝。于是,就有人说出了“建康白门三层关,竹篱穿破不完全。”这句话。

要弄清这句话,还得从春秋说起。早在春秋时期,建康还不是皇城,甚至连城市都算不上,只是个小小的城邑。到了三国时期,孙权想称帝,又怕挨揍,就搬到这里。当时叫建邺,后来才改成建康。

孙权家大人口多,搬来不够住,就开始扩建。扩建之后,地方变大了,可没个围墙,干脆就在外边围了三道篱笆墙。这篱笆墙挺结实,一直传到了萧道成手里,要不是有人提意见,估计还得往后传,搞不好还能传到朱元璋手里。

可惜,百姓也不懂传承,就觉得寒碜。萧道成懂传承,但不能让百姓寒心,所以,该重视还得重视。

于是,丈量、设计、动工,篱笆墙换成了砖墙,标准的对称结构,既结实又漂亮。所以,南京真正的砖头城墙,源头在萧道成这里。后来北魏迁都洛阳,就盗用萧道成的设计。

萧道成勤政务实,干出不少成绩,唯独没实现“黄金与土同价”。因为萧道成命薄,只比刘裕多干了一年,人就没了。临走还不忘嘱咐太子:“要汲取刘宋手足相残的教训,善待宗室,治理好国家。”

公元482年,太子萧赜继位,是为齐武帝。萧赜上台时,已经43岁了,经历比萧道成还坎坷,都是过来人,懂得珍惜,根本用不着嘱咐。

据说萧赜出生那天晚上,母亲做个怪梦,梦见一条龙盘踞在屋上,所以,给萧赜取个小名,叫“龙儿”。

这事跟刘邦斩蛇之类的传说还不太一样。要说靠谱,那是相当靠谱。要说不靠谱,也是相当不靠谱。

因为记录这事的人是萧子显,而且是写进正史《南齐书》中。萧子显是萧赜的亲侄子。奶奶做个梦,才传两代,还不至于走偏。可这萧子显是个正宗的皇亲,给自家人脸上贴金也说不定。

不过皇家宗室修正史,在《二十四史》众多作者中,也就萧子显一个,独一份,爱信不信。

萧赜年轻时,官不大,赣县县令,是个文官,偏碰上刘子勋和刘彧互掐。赣县是刘子勋的地盘,萧道成是刘彧派。

萧赜待在狼窝里,披上狼皮就得咬父亲,不披狼皮,就得被狼咬,很难。但萧赜是个硬骨头,刀架脖子上,都得跟父亲一伙。于是,狼皮一扔,拉几个人就要造反。

可没等站稳,就被沈肃之扔到了南康郡监狱。族人和门客凑一起,组建个小分队,直接劫狱。人是救出来了,可没跑多远,沈肃之就带着好几百人,追了上来,没打算吓唬,就实追。

碰上这死心眼,直接惹恼了萧赜,掉头就跟沈肃之血拼。几十对几百,算不上战斗,就是打群架。正应了那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萧赜确实很勇,上手就活捉了沈肃之,还砍了对方一百多人。趁着气盛,萧赜宣布起义。

一百多人,刚起义,就碰上了殷孚去投靠刘子勋。有个不长眼的给萧赜建议:去截击殷孚。殷孚手里一万多兵,这边就一百多人,还截击?幸亏萧赜是个帅才,不然非得被蹩脚军师带沟里。

萧赜躲开殷孚,一头扎进揭阳山里。招兵买马,迅速膨胀到三千多人。有了队伍,萧赜使个回马枪,又杀回南康郡,夺了城池,成了狼窝里的一把尖刀。

叛乱平息后,萧赜正式转投武行。而且,萧赜很喜欢这行,朝廷封了好几次文职,他都不干,就要带兵。

等到沈攸之造反,不等朝廷命令,萧赜就去打埋伏。萧道成高兴的说:“真不愧是我的儿子!”

就凭这胆量和谋略,萧道成满意,朝廷也满意。等到萧道成晋封齐王,朝廷干脆就把萧赜晋封为齐王太子,妥妥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