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看清了侯景,却没能果断出手,给儿子留下个隐患。其实,不用提醒,高澄都容不下侯景,俩人八字不合,很早就互相不顺眼。
侯景知道高澄容不下他,眼见高欢病重,赶紧溜回封地豫州。招兵买马,准备造反。
高澄是高欢的长子,聪明过人,能言善辩,很有政治天赋。10岁就能一个人去招降高敖曹,11岁就能独立决策朝政。可惜,跟高欢一样,多疑。
高欢死后,高澄秘不发丧,先给朝廷换血,巩固地位。换到侯景,不听调,还选择造反。
侯景先打下几个城池,随后找宇文泰,表示要投降西魏。
宇文泰实力不够,也看不惯侯景的人品,就没表态。荆州的王思政急了,到嘴的蛋糕,自己离的近,来不及请示,就去接管侯景的地盘。
侯景也是只狐狸,知道王思政只能挡刀,保护不了自己。于是,转身又去投靠南梁的萧衍。
萧衍学了几十年佛,满脑子的慈悲,张口就同意,封侯景为河南王。不用搬家,还守在原地,就改个国籍。
萧衍这招,摆明了吃白食。高澄刚掌权,丢不起这人,派出天兵天将去擒拿侯景。去了好几波,都哭着回来,根本不是侯景对手。
于是,有人保举了慕容绍宗,侯景的师傅,也是侯景唯一忌惮的人,兵法都是跟他学的。可高澄也猜忌他,一直不敢用。被侯景逼急了,才派他出场。
听说师傅亲自出马,侯景大吃一惊,赶紧向萧衍求救,萧衍派出侄子萧渊明前去助阵。
萧渊明也挺实在,去了就帮侯景挡枪,侯景逃了,萧渊明栽了,被慕容绍宗活捉,成了俘虏。
侯景逃去涡阳,慕容绍宗紧追过去,照着涡阳就是几炮,差点把侯景活埋到城里。
侯景带着几百人,又逃去了寿春。这地方是南梁的地盘,离建康近,慕容绍宗怕引起国际纠纷,没敢冒险,才让侯景逃过一劫。
退兵路上,慕容绍宗又接到通知,去攻打颖川。颖川原本归属东魏,王思政接管侯景的地盘后,就驻守在颖川。征讨侯景的同时,高澄就派人去攻打颖川。可王思政善守城,怪招多,打了几个月都没拿下,只好派慕容绍宗上场。
慕容绍宗善玩谋略,考察完地形,决定水攻。在旁边的洧水上筑坝,引水灌颖川。王思政站在城墙上,没事人一样,城里一片汪洋,但只要城上不恐慌,敌人就不知道。
慕容绍宗深知兵不厌诈,觉得奇怪,划个小船就去侦查。原打算绕城墙转一圈,可突然一阵怪风,把小船送去了城墙根。守城兵乱箭齐发,慕容绍宗一着急,忘了自己是旱鸭子,赶紧跳船,水里扑腾几下,没了。
慕容绍宗的死,彻底激怒了高澄,带上11万大军,亲自来攻打颖川。到了城下,先撂狠话:“活捉王思政的,封侯,重赏。如果王思政死了,就让他身边所有人去陪葬。”
重赏之下,全是猛人,王思政被打的弹尽粮绝。想自杀,所有人求情:“你死了,我们都得陪葬。”
敌人更着急,大老远就喊:“可不能死啊,封侯就靠你了。”
无奈之下,王思政选择投降。看高澄那气势,都以为会活刮了王思政,可高澄以礼相待,封官,重用。别问为什么,这就叫气度。
侯景造反,西魏赔了个王思政,南梁赔了个萧渊明,就侯景没事。
躲进寿春,侯景还不安生,又想试探萧衍。侯景赶跑了寿春太守,再给萧衍上道折子:请罪!
萧衍菩萨心肠,下道圣旨:以后寿春归你,好好治理。同时,送来了贺礼和任命书,侯景一脸懵。
摸不透萧衍,侯景继续试探,宽待百姓,赢得口碑,再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萧衍继续装瞎,不干涉。可高澄看不下去了,耍个手段,和南梁通好。
侯景急了,哭着去找萧衍:“高澄正嫉恨我,如果两国和好,我怎么办?”
萧衍安慰他:“我是天下之主,哪能失信于天下,安心工作,我会保你。”
侯景感激涕零,转过身就开始怀疑:老头一副菩萨脸,深不可测,到底靠不靠谱。于是,决定再试。
回到寿春,侯景假冒高澄笔迹,写封信给萧衍,要拿萧渊明换侯景。
萧衍不辨真假,当时就回信:好主意,只要见到萧渊明,马上交出侯景。
侯景这招够阴,直接揪出了狐狸尾巴。可见到真狐狸,侯景一身冷汗,根据保命原则,侯景选择了造反。
公元548年,侯景在寿春仓促起兵,兵力8千左右,口号是“清君侧”,史称“侯景之乱”。
这点兵,规模不算大,但影响很大,不但拆散了南梁,还搅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改变了历史进程。
侯景出发后,留座空城,高澄趁机抢占了寿春。这只黄雀,没继续跟着侯景,而是掉头,去抢占淮南。
此时的建康,正在告急,根本顾不上淮南,高澄没费多大力,就占据淮南,把边境线推向了长江边。
高澄开疆拓土,立下大功,回去就想篡位。可谋划太过谨慎,侍卫都打发出去老远,不准偷听。被厨师钻了空子,一刀剁了高澄。
厨师名叫兰京,老爹兰钦是南梁名将,与陈庆之齐名。兰京也是个将军,可惜是个败将,被东魏活捉。幸亏兰京手艺好,成了高澄的私人厨师。
等到南北和谈,兰京趁机要求回家。可兰京是奴隶,没资格谈条件,被高澄一顿臭骂:“再提回家,就杀了你。”
兰京带过兵,有指挥能力。眼看回家无望,就动员几个奴隶,打算暗杀高澄。等到高澄商讨篡位,支走了侍卫,兰京逮着机会,假装送食盒,闯进房间,刺探虚实。
高澄气得破口大骂,把兰京赶出房间,随后对幕僚说:“这小子知道了咱的秘密,得早点除掉。”
兰京出了房间,也没离开,爬门缝偷听,正好听到这句,赶紧返回厨房,拿把杀猪刀,藏托盘底下,又来送食盒。
进了房间,没等高澄开骂,就亮出家伙,几个幕僚东躲西藏,但高澄是主谋,没机会躲,第一个挨刀。
公元550年,高洋继承了齐王封号,回到邺城,逼迫孝静帝元善见禅位,建立了北齐。
北齐立国,功劳最大的是高澄,铺好了一切,就差最后一步,突然就嘎嘣了。消息传出去,最郁闷的是侯景,早嘎嘣几天,自己就不用造反了。可侯景不知道,自己不造反,高澄也没机会嘎嘣。
没郁闷多久,侯景就乐了,一路杀到建康,竟然没人拦。倒不是侯景动作隐秘,而是萧衍没了权威。
守城的禁军领班,是萧衍的侄子萧正德,被侯景收买,直接引狼入室。萧衍也发了勤王檄文,几路援军大老远就扎营,一起看热闹。
萧衍被困在台城,再想传命令,只能靠风筝传递。可就算传出去也没用,最大一路援军是萧衍的儿子萧绎,盘踞江陵,镇守荆州,实力最强。
可惜不是太子,不愿出兵,就等萧衍和太子蹬腿,自己好接班。萧绎不牵头,其他人没法出兵,只能看热闹。
太子萧纲,性格懦弱,正六神无主的陪着萧衍。萧衍气定神闲,继续禅定。
城里城外两种唱法,侯景看懵了,想去找萧衍谈判,可见到萧衍,吓出一身冷汗。萧衍几十年的佛学造诣,充满了威慑力。
侯景没办法,只能擅自加戏,拟订了一个新的官员名单,拿去给萧衍签字。萧衍也顾不上慈悲,一顿臭骂,拒绝签字。侯景心惊胆战,就是不敢下手。没办法,只好玩个损招,把台城搬空,留个空城给萧衍。
公元549年,86岁的萧衍没吃没喝,硬撑了几天,活活饿死在台城。
萧衍这寿命,在历史上的皇帝中排第二,也算是个高寿皇帝。只可惜,开局霸气,收尾狼狈,堪比后世的唐明皇李隆基。俩人都是半生勤政,半生乱政。
李隆基乱政,是因为痴迷杨贵妃。萧衍乱政,是因为痴迷佛法。李隆基乱政后,身边跟的是李林甫和杨国忠,萧衍乱政后,身边跟的是朱异。
当初,逼反侯景就是朱异的主意,侯景叛乱,喊的口号也是清除朱异。只可惜,侯景进建康之前,朱异就被吓死了,害得侯景一肚子怨气,没地方释放。
《易经》上说,飞龙在天之后,就该是亢龙有悔。多硬的道理,都是土生土长的文化,可萧衍偏要去学进口的佛教。
要学也行,好歹悠着点,可萧衍偏又学过了头。老话说得好,过犹不及。“不及”的时候,还可以弥补,可过了头,就只剩下后悔。
萧衍本想成佛,可一念成魔,家、国、天下全毁了,这历史的前车之鉴,后人除了“哀之”,还更应该“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