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两晋南北朝 > 第113章 低调的反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当宇文护绞尽脑汁,想撕破杨坚的防线,却没发现,身后有只冷静的黄雀,正死死盯着自己,这只黄雀就是对宇文护毕恭毕敬的宇文邕。

宇文邕并没有直接袭击螳螂,而是跑去和蝉结盟。为了消耗宇文护的精力,这个盟友还不能倒。于是,宇文邕暗中助力,帮助杨坚。

除掉宇文护后,宇文邕为了掌控权力,更是把杨坚当成心腹。为了拉近关系,干脆和杨坚联姻,让太子宇文赟娶了杨坚的闺女杨丽华。

杨坚贡献不大,身价却暴涨,看着都让人妒忌。于是,就有人不淡定了,开始给他挖坑。

先是宇文宪,跑去提醒宇文邕:“杨坚相貌庄重严肃,我只要见到他,心里就莫名其妙发慌,我担心他不会久居人下,得早点除掉他。”

宇文邕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你对他有了想法,心里才会发虚,在我眼里,他只能做个将军。”

接着是内史王轨,也去提醒宇文邕:“太子柔弱,并非社稷之主。杨坚天生就有反相,也非社稷之臣,倘若杨坚辅佐太子,那后果得多严重。”

杨坚比宇文邕大2岁,可王轨这话,前提是先把宇文邕送走,听着就恼火。宇文邕生气的说:“帝王都是天命,那么容易被夺走吗?”

按说,宇文宪和王轨妒忌杨坚,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和他斗法。或许,宇文邕还会高兴,毕竟,宇文邕需要的是忠臣和良臣,而不是谄臣。可俩人终究不是鸿鹄,境界到不了那个高度。

其实,他们能看到的,宇文邕也能看到。可宇文邕志在天下,连穆提婆都敢重用,更何况杨坚。这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远非常人能够把控。

更何况宇文邕能隐忍十几年,这内心的想法,别人也未必能看懂。

可杨坚也是只鸿鹄,虽然未必能看懂宇文邕,但要看懂宇文宪和王轨,也就是眨眼的功夫。

听说俩人打小报告,吓得更加谨慎。此后,就像曹操身边的贾诩,开始韬光养晦,隐而不发。正像《道德经》上说的:“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隐了没几年,宇文邕就退场了。等到宇文赟登台,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先给老丈人升官,再莫名其妙干掉宇文宪,一竿子下去,彻底打乱了朝廷的平衡。

但宇文赟不关心平衡,只关心有没有威胁。感觉没威胁了,就把自己变成太上皇。

可享福没几天,又觉得不踏实了。京城还有五位老王爷,都是实权派,要联起手来,自己都不是对手,更何况小皇帝宇文阐。

于是,颁道圣旨,把五个老王爷都赶出了京城。

这回,没等宇文赟继续享福,就开始不淡定了。因为,宇文赟突然开悟,发现自己仓促了,赶走五个老王爷,京城里就剩下杨坚,一家独大。

虽然杨坚韬光养晦,没什么作为,但有反相这事,世人皆知,传说太吓人。况且宇文赟不是宇文邕,根本没能力驾驭。于是,又打算对杨坚下手。

可杨坚不是宇文宪,可以先杀,后找理由。杨坚粉丝太多,关系复杂,当年宇文护都没敢下手,自己更不敢轻易下手,得先试探一下才行。

试探方式既简单又离谱,要杀了老婆杨丽华,看看杨坚的反应。跟杀宇文宪一样,没理由。因为杨丽华表现太完美,根本找不到理由。

举刀之前,特意放风给杨家,可杨坚连面都没露。还是母亲疼闺女,独孤伽罗一路狂奔,硬闯宫门,见了宇文赟就跪下磕头。

都是大理石地板,按豪华装修配的。独孤伽罗也顾不上了,连着磕,直到头上地上都是血,宇文赟才松口,算是放过了杨丽华。

命是救下来了,可事还没完。宇文赟要试探的是杨坚,才唱了这出戏,老狐狸不露面,这戏不得烂尾。

迫不得已,只好加戏,召杨坚进宫,单独观察。

屋里藏了不少刽子手,特意嘱咐过:“盯仔细了,杨坚脸色稍有不对,就砍了他。”

杨坚在尼姑庵里待了十几年,这处事不惊的童子功,独步天下。宇文宪见了,都得冒汗,更别说刽子手。

整个流程毫无破绽,等杨坚回到家,汗才开始往外冒,拿捏到位。

有了这次经历,杨坚没法再韬光养晦,得换个玩法,选择避世。避开这个混世魔王,避的越远越好。

宇文赟也是这想法,俩人不谋而合,给了个毫州总管,把杨坚打发出了京城。

公元580年,宇文赟在后宫玩腻了,想去攻打南陈。找内史郑译商量,郑译趁机推荐杨坚挂帅。

还没等出征,杨坚突然就崴了脚,出征日期只好推迟。

脚伤还没好,宇文赟又突然病倒了,而且是怪病,转眼就成了哑巴。几个近臣赶到病床前,宇文赟已经说不出话。几人私下商量,拟了个圣旨,让杨坚辅政,可见杨坚这人缘。

公元580年,宇文赟暴毙,杨坚升任大丞相。皇帝宇文阐只有8岁,大权握在了杨坚手里。

掌权之后,杨坚干了三件大事,为隋朝的开国奠定了基础。

一是把五个老王爷调回京城,派专人盯梢,防止兴风作浪。

二是废掉宇文赟的胡作非为政策,恢复宇文邕的治国模式。这招威力很猛,不但赢得了口碑,更是吸附了大量钻石粉。

当初,宇文邕重用汉人,但中枢机构始终被鲜卑人占着。杨坚没这禁忌,使汉人有了冒头机会,涌进来不少能臣强将,全是汉人。

三是改组州郡,更换官吏。简单说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包括地方官。当然,上位的更多是汉人。

三板斧下来,基本上就能笑傲江湖。偏偏第三斧下去,砍到了骨头,还是硬骨头。

这第三斧就是替换地方官。地方官都是土皇帝,谁愿意挪窝?可又不敢闹,就这么死扛着,等别人挑头。

挑头的是尉迟迥,宇文泰的外甥,是个智勇双全的老将。当年,跟随宇文泰,没放一枪占了四川。后来又跟着宇文邕征战北齐,是皇家的嫡系。

北齐灭亡后,尉迟迥驻扎邺城,镇守北齐旧地。同时,也是京城的外援。

杨坚也知道这骨头有多硬,就派出最强接盘侠韦孝宽去替换。于是,两个老帅展开了巅峰对决。

韦孝宽带几个跟班走马上任,尉迟迥在邺城悄悄筹备。半道上,韦孝宽派间谍去邺城刺探。回报说:“有异动,但没法坐实。” 韦孝宽于是装病,慢慢走,同时,派间谍继续刺探。

尉迟迥听说韦孝宽生病,派高级幕僚去迎接。这幕僚不是别人,是韦孝宽的侄子韦艺,被尉迟迥成功策反,上了贼船。

韦艺见了韦孝宽,东拉西扯,就是不说实话。韦孝宽七十多岁,是得道的老狐狸,看出了韦艺的心思,也不废话,直接下令:“拉出去砍了。”

看到韦孝宽大义灭亲,韦艺是真怕了,赶紧竹筒倒豆子,撂的全是实话。

有了证据,韦孝宽扭头就回长安。路过驿站,驿马全牵走,并嘱咐驿官:“备好酒肉,不管来的是谁,只管往醉了灌,出事我担着。”

尉迟迥在邺城掐着表等,没等到韦孝宽,知道坏事了,赶紧派人去追。

追兵到了驿站,想换马,没有,但酒肉管够。陪酒的,劝酒的,伺候的妥妥的。追了两三个驿站,人醉的不行,马累的不行,实在没法追,只好打道回府。

尉迟迥眼看打成了明牌,只好召集兵马,公开宣誓。

口号声一喊,尉迟迥自己都吓一跳,竟然半个北周都响应,包括: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四川。离长安越远,响应声越强。

公元580年,随着尉迟迥的公开表态,终于爆发了着名的“尉迟迥之乱”。

由于杨坚采用怀柔的治国政策,百姓都拥护,尉迟迥没敢打着“清君侧”的口号攻打长安,而是打算守住黄河,占据北齐旧地,搞个“划河而治”。

消息传回长安,杨坚赶紧召集军队,让韦孝宽挂帅,能人全部随军,打算一战定乾坤。

这一年,韦孝宽72岁,尉迟迥65岁,都是顶尖高手。可两边实力对比,韦孝宽明显占优。

韦孝宽代表朝廷,是正义之师,士气上胜一筹。又有杨坚后援,不用操太多心。

尉迟迥出师无名,道义上矮了半截,士气输了一筹。又没有后援,兵马粮草全凭尉迟迥操心,一堆烂事就耗掉尉迟迥一半精力。

相比之下,未曾开战,韦孝宽就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