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用硫磺干馏,然后经过硝石再次加热后集气能得到硫酸吗?”
鲁斌在带着布朗特参观完硫化橡胶工厂后问道。
布朗特一脸懵逼,他哪里知道为什么,他平时用的硫酸都还是用绿矾石炼制的,那产量简直低的可怕。
———————————————
其实硫酸的成规模制备始于15世纪下半叶,当时的原料就是绿矾石,通过对其加热分解、吸收制取硫酸。
16-17世纪,有多人研究了硫酸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其中,塞拉(AngelusSala)于1613年进行实验,在湿空气中燃烧硫黄制得硫酸,但得率很低。
硫黄是单质硫在自然界中形成的矿物,加热单质硫可以使其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但由于矿物中存在一些杂质,可能对反应有催化作用,达到反应条件就使得一部分的二氧化硫转化成了三氧化硫。
进而溶于水产生了硫酸,这可能也是收率较低的原因(以上为我的猜测)。
1666年法国药剂师梅里对其进行了改进,在制备过程中加了硝石(KNo3)。
发现硫酸的收率明显提高,这项发现使得需要硫酸的制药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
布朗特看着橡胶工厂出产的硫酸简直就是一坛接一坛,这效率完全吊打欧洲一众炼金家。
心中一阵突突,这尼玛,这么成熟的炼金工厂,新老板好像不是好忽悠的啊?!
布朗特摇摇头,表示不理解。
鲁斌一脸鄙视的说道:
“这说明硫磺和绿矾石当中都含有相同的物质,并且硫磺里面的含量更高,所以制备的效率也会更好!”
这个布朗特当然能理解了,要是没有这种认识的话,他也不会觉得尿液可以炼黄金了。
鲁斌一眼看穿了他的想法,于是把他带到实验室演示了一遍硝酸的制备。
“知道为什么你们制备硝酸的效率那么低下吗?一个是比例问题,第二个就是加热过程当中漏气了!”
鲁斌瞬间转化为化学老师,把给波义耳信中的内容再给布朗特解释了一遍。
并且阐述了为什么水、气、火这些不是元素的原因,布朗特一脸不忿,但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刚开始参观肥皂工厂时他就感慨,原来风靡欧洲的R.c肥皂就是新老板的产业。
当他看到鲁斌居然能根据废液的体积,配置相应的石灰水得到火碱时,简直惊掉了下巴。
要知道,这个时候无论是玻璃还是肥皂里面使用的碱液纯度都非常之低,完全没法和鲁斌的方法相提并论。
布朗特这才反应过来,这特么哪里是新老板招研究员?
这特么是化学大佬找学徒工啊!
……
鲁斌看着布朗特越发谦卑的态度,直接问道:
“这里生产火碱溶液的硝石是用的智利硝石,而用欧洲进口的却不行,你知道为什么吗?”
布朗特一脸犹豫的说道:
“同样可以当成是黑火药的原料,难道是里面的物质不一样?!”
鲁斌点点头,开口说道:
“这两种硝石肯定有部分成分是一致的,因为都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硝酸。”
“而在反应结束之后,留下的物质就不一样了,这部分物质就是两种硝石的区别了。”
“这就说明,化学反应一般都是一种化合物之间的物质置换,我们研究的就是这里面的关系和条件。”
鲁斌没有讲潜台词:
那就是物质不会平白无故产生,如果物质本身不含黄金那就必不可能变出黄金来。
当然,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鲁斌还是从简单的常识开始潜移默化的改变他的想法。
在鲁斌给布朗特授课的过程中,斯蒂文兄弟也在一旁认真听讲,本身实验室内硫酸和硝酸的生产就是这两人负责。
……
———————————————
没两天的功夫,布朗特对于鲁斌的态度从一开始的仅限于身份地位差距的恭敬,变为对于鲁斌渊博知识的崇敬。
鲁斌其实也没有讲太多东西,只是阐述了各种单质物和化合物的区别,其中“可能”存在正负价,即所谓的阴阳。
为此,基于质量守恒,鲁斌用简易的化学方程式解释了反应的原理。
当然,这里演示给布朗特看的化学方程式只是非常简单的文字描述,并不是那种缩写。
鲁斌估计这个时候要给他讲氢原子、氧原子这些,他会原地爆炸。
为此,鲁斌偷偷把记忆里的初中化学知识脉络图画了出来,准备适当的放出一些内容,用来抛砖引玉,刺激布朗特的探究热情。
而且按照这个脉络研究下去,才是化学的正确方向,看似简单的一副图,却是后世无数化学家一辈子的心血。
……
布朗特再也不大口逼逼炼黄金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老板兼师傅,掌握了这么多知识都没准备炼金肯定是有原因的。
况且看鲁斌的样子,小小一个实验室的研究,净是些新奇发现,所赚取的利润貌似也不比点石成金差。
“你要知道,化学是一门科学,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试错的!”
“而点石成金是神学,当科学还有路走的时候,我们完全没必要去寄托于神学。”
鲁斌无意之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导致布朗特大受震动,这在他看来完全难以理解。
“难道炼金学也能和数学一样吗?”
布朗特好奇的问道,这个时候波义耳还只是提出假设,化学完全没有成为一个单独的学科、脱离炼金和神学的范畴。
鲁斌点点头:
“当然!”
“以后不要用炼金这个词了,化学又不只是炼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