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木匠天子 > 第79章 泰州心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常言道:三恩难报。

一曰:养育之恩;二曰:授课之恩;三曰:知遇之恩。

当得知,天子清理兵部,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做事之后,徐光启那颗沉寂已久的心,也顿时一片火热。

“徐爱卿,快快请起!”

朱由校见状,心中暗自点头的同时,也赶忙上前将他扶了起来。

再次坐定之后,朱由校开口问道:“徐爱卿,通州新军原定编制是多少人?”

徐光启:“回陛下的话,是五万人!”

朱由校摇了摇头:“五万人是不够的,朕准备将其扩编至十万人!”

“这......”

一听这话,徐光启也不由愣了一下。

朱由校见状,不由问道:“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陛下,这十万新军,每年耗费巨大,不知国库那边.....?”

徐光启一脸迟疑的看了朱由校一眼,他倒不是担心练兵的事情,而是担心钱粮能不能供应的上。

朱由校摆了摆手:“钱粮的事儿,朕来解决,爱卿就说,这十万新军,几时能成?”

“回陛下的话,若是钱粮能够及时供应,臣可以保证,只需三年,新军便可成为一支威武之师!”徐光启斩钉截铁的说道。

“唔~,三年吗?”

朱由校摩挲着下巴,细细思量了一番,而后点了点头:

“三年就三年,朕将练兵一事,全权交于爱卿,有什么需要,爱卿尽管提出来,朕一定满足!”

徐光启重重的点了点头:“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负陛下厚望!”

朱由校笑着问道:“对了,不知徐爱卿对于组建新军可有什么规划,提前跟朕说一说。”

徐光启将自己的想法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然后说道:

“陛下,臣以为,组建新军,当先从兵源入手。

如今各地卫所驻军已经糜烂,不堪再用,当从民间招募,以新的制度进行统练。”

朱由校点了点头:“那爱卿觉得,从哪里招募合适?”

徐光启想也不想的说道:“臣以为,首选当是四川、广西!”

“好,那就先从这两个地方选吧!”

朱由校点了点头,后世的他,对于这两个地方出的兵,自然非常熟悉。

“对了,秦良玉不是在四川吗?可以把她调过来,协助爱卿一同负责新军一事!”

说起四川,朱由校不由想起那位威名赫赫的女将和她手下那支能征善战的白杆兵。

“如此再好不过!”

徐光启自然也听过秦良玉的大名,对她也是佩服的很。

说完兵源之事,徐光启继续说道:“陛下,军之盛,在器之利。

一支强大的部队,除充足的粮草、坚定的意志、优秀的将领之外,最重要的,还要装配优良的武器。

因此,除常用的刀枪铠甲以外,臣还准备于新军之中,装配火器、火炮!”

“嗯,火器还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朱由校来说,想要与建奴作战,训练一支火枪兵远比训练一支骑兵要快捷的多,也更加省钱。

随即朱由校问道:“朕听说,爱卿对于火炮很有研究?”

徐光启点了点头:“是的陛下,臣跟随传教士利玛窦的时候,曾仔细研究过佛郎机的火炮!”

“那好啊,研制新型火炮的差事,也由爱卿一并兼任了吧!”

朱由校顿时开心的笑了起来,直接又给徐光启加了一副担子。

徐光启道:“陛下,臣对于火器只是粗有研究而已,有一人比臣更加适合火器的研究!”

“爱卿是说毕懋康吗?”朱由校笑声问道。

徐光启点了点头:“回陛下的话,正是此人!”

对于毕懋康,朱由校一支都有关注,这可是一个火器专家。

在他撰写的《军器图说》当中,详细的介绍了火铳,也就是燧发枪。

相比于以往的火绳枪,燧发枪简略了发射过程,提高了射速,极大的增强了步兵对抗骑兵的能力。

在中国,燧发枪的出现时间,与欧洲那边大致相同,可惜,并未得到推广,在满清时期,也只是作为皇帝的猎枪。

因此,作为穿越者的朱友明,又怎么可能放弃燧发枪这种利器?

之前,是因为兵部那个环境实在糟糕,根本无法让毕懋康安下心来进行研究,这才没有对其进行提拔。

如今兵部空了,徐光启也来了,这个毕懋康也该隆重登场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随即说道:“既然爱卿觉得此人可行,朕自当重用。

不过,他现在任职顺天府丞,朕直接提升、任命的话,怕是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爱卿回去之后,可以上一封举荐的题本!”

“哦,还有,爱卿练兵需要人手,若是有合适的人才,都可以向朕举荐!”

一听这话,徐光启不由心中一动,他知道,天子这是在帮他组建一支自己的班底,以保证自己能够一心一意的做事。

徐光启随即说道:“陛下,臣倒是认识一些人才,只因他们的学说,不被接受,因此一直都是平民身份。

臣担心,若是举荐的话,内阁和六科那边,不会同意!”

“哦?”

朱由校眉头一挑:“爱卿说的莫非是,心学泰州一派的人?”

“回陛下的话,正是!”

徐光启点了点头,心中也隐隐有着一丝忐忑。

要知道,他们这一学派,不仅极为摒弃程朱理学,而且还对论语、六经、孟子等儒家典学提出了批判。

他们认为,那些学说都是儒家弟子们随手记录或者瞎编出来的,并非真正的圣人之言,更不能作为万世之言。

可以说,泰州学派,本身就站在了所有文官的对立面,自然不会有人允许他们进入官场。

而今徐光启向朱由校提出这些,也只是带着一丝期望罢了,万一能成的话,那岂不是更好?

看着突然不说话的天子,徐光启的心跳也不由变得有些缓慢了。

“好啊,只要是人才,爱卿尽可举荐上来,内阁不同意,朕就给他们下中旨,只要他们敢接,朕自然就敢用!”

在徐光启心中忐忑之际,朱由校那宛若天籁一般的声音传入了他的耳中。

徐光启在地跪伏于地,朗声道:“请陛下放心,只要陛下一句话,他们定当俯首而来!”

他的脸色也因为激动,而显的有些通红,对于朱由校所说的中旨,也是毫不在意。

泰州学派的人,连天下的文人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是一道中旨了,你只要敢用,我就敢上。

随后,徐光启将自己熟识的几个人,一一说与了朱由校。

朱由校也不含糊,直接命王安去草拟任命的圣旨,将这些人全都塞入了兵部和户部。

对于心学泰州一派,朱由校还是比较了解的,这是一个唯物主义学派,最是讲究实干。

这样的人,当然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