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 > 第329章 湛元明 王守仁(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9章 湛元明 王守仁(下)

儒家在没有成为统治学说之前。

一直在追求“仁”,在历代读书人的加持之下,“仁”的含义也就变得无比复杂。

就连孔子,他认为的“仁”也有针对不同人不一样的看法。

简而言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毕竟儒家核心是“有差的爱”。

但问题在于,华夏的儒家学问根基已经受到了法家的侵蚀,墨家的渗透,道家的挤压,乃至于后来佛家进入华夏大地,更进一步补强了所有华夏人的天人观念。

长达两千年的历史长河冲刷之下,宋明儒家早就不是最古早的那套手段。

董仲舒天人合一。

周敦颐太极学说。

程、朱延展整顿理学。

同时还有张载横渠四句所代表的践行本质。

接着,明代陈献章首重宋代陆九渊心学,并且开枝散叶。

湛若水作为陈献章的嫡传弟子之一,曾被陈献章耳提面命,亲自教授学问,他也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最有名望的心学大家之一。

只是因为朱厚照乱入,王守仁的龙场悟道所获篇章,被朱厚照带偏了一部分。

接着,王守仁从最开始的《儒学辩证法》一书开始研习朱厚照的理论。

随后《开平六法》直接开起了朱厚照和王守仁之间的部分分歧。

王守仁终究是地主阶级,现在还能忍受国家对于地方控制,核心在于他的根基还未被朱厚照毁灭。

并且朱厚照做出了补偿和拉拢。

所以说,王守仁本质算是朱厚照的弟子兼看中的臣子。

但坏就坏在这层身份。

朱厚照进一步将《矛盾论》、《阶级论》、《天演论》拿出来。

这三套理论如果深究,不难发现,核心其实都是道家和法家的体系。

道家讲究无为,先秦时代,有一部分道家人演化出法家。

然后儒家内部也分裂出了荀子主张礼法的异类,进而出现韩非子这个荀子弟子的法家集大成者。

王守仁不可避免受到朱厚照思想的笼罩,接着因为受到了《儒学辩证法》对于思辨的能力的提升,已经让王守仁不再过分迷信古老学问。

但中国人讲究万变不离其宗。

所以他们不可避免将朱厚照的思想套上古老的学派称谓,于是就被朱厚照抓住核心。

号称百经之祖的《易》,其主要核心不是法古和不法古,而是告诉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人要学会变易。

于是乎,朱厚照自己用后世内容,结合如今时代体系完成的《天演论》,本质上只是着墨于四个字:“用进废退”。

朱厚照是知道古人智慧不能被小瞧的,他们只是眼界不够,不代表脑残。

所以,朱厚照在找了半天古今文之后,最后确定的《朱厚照版本天演论》核心为用进废退,就是想要告诉世人,不是时代不行,而是你不用,你连去做都没有做,你希望成功能找上你?

那么,知行合一,也就能套上来。

本质上,心学、理学的内容,一个主观唯心,一个主观唯物,核心还是中国这个时代的文人对于天地的认知。

那么想要扭转主观到客观,就需要辩证思维。

这就是为什么朱厚照让王守仁学他的文章时,是先给《儒学辩证法》,然后给他《阶级论》的暴论让王守仁感到恐惧之后,再把《天演论》融合进去。

因为天演论,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客观唯心。

毕竟,时间太长了,人从什么地方来的,鬼才知道。

不管是进化也好,是天演也罢,现在人首先要做的是,掌握物质,让自己能安然活下来。

真正的核心,也就凸显出来的了。

“以人为本。”

那么下一个方向,王守仁也有自己的看法。

那就是:“人与仁同,天仁合一。”

只不过这个太过恐怖,王守仁并没有与湛若水明言,只是淡淡的说:“前段时间,陛下赐了个泰西人做我仆从,我与之了解了他们的宗教。”

“哦?什么宗教?”

“十字。”

“十字吗?说说看。”湛若水果然被吸引了,好奇的问。

王守仁大体讲了一下西班牙的天主教。

湛若水沉吟片刻道:“泰西之人,居然让神甫干预政务,果然蛮夷之地。”

“西番也是如此。”王守仁摇了摇头,“只不过听说泰西诸国正在内乱,有好些教派……陛下曾说,对于一神教,就如同儒家一般,非此即彼,党同伐异,异端比异教更可恶。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大兴,便是儒家已经隐隐开始迈向儒教的感觉,这对于皇权而言,是不对的。

于是北朝推崇佛教做大,想要借此压制佛教。”

当王守仁说出此言的时候,湛若水已经沉默了。

没错,儒家在成为统治工具的那一刻,其实已经出现了部分的宗教化。

只是皇权嗅到危机,士族还举着儒家相当挡箭牌,于是佛教被引入,道教被推崇,都是为了钳制儒教的诞生。

效果还不错,至少诞生了盛唐。

结果盛唐的代价是五代十国。

赵宋取而代之之后,儒家势力全面抬头。

经历了一百五十年的激烈角逐,心学失败,理学定鼎。

历史上一直到清代,乃至现代,长达八百年的岁月,都是理学的天下。

然而朱厚照的出现,阻挠了这个进程。

王氏心学在朱厚照有意无意的支持之下,已经开始成为大明朝如今的学问顶流。

王守仁与杨一清他们这些理学大臣达成了协议,坚决反对朱厚照的法家道统替换儒家道统的想法,进而融合诸家思维,想要开启新的世代。

当然更重要的是,王守仁对于泰西了解越多,越发感觉朱厚照整顿儒家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反对儒教的诞生,而是反对儒教进入玄谈化。

朱厚照要将儒教改造成一个“以人为本”的宗教。

朱厚照在谋算未来。

儒教必须呈现出一个不歧视“奇技淫巧”,不歧视“农工商者”,追求实干兴邦,文武兼备的兴盛感觉。

也就是所谓的古仁人之风。

而这个,将会无限加大传教的难度,因为儒家在董仲舒之后,就是设计出来统合举国各地知识分子思潮的。

目的在于维稳,这就是一神教的优势。

并且,王守仁可是亲自与朱厚照讨论过邪教传播为什么那么快。

核心一点在于。

进入门槛低,获得回报看起来大。

只要你信,你就永生不死,就能升官发财等等。

可是儒家如果变成儒教,需要古仁人一样的艰难才能成为真正儒者,那么理学前车之鉴,就是王氏心学的未来。

理学追求存天理,灭人欲,不也在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之下,陷入了绝境?

所以,王守仁放弃“仁”的高度,转为“人”的目标。

以人为本和以仁为本,一字之差,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天壤之别。

“西方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本陛下称呼为文艺复兴。但其实所谓的文艺复兴,只是拿着天方人翻译并加工的东方各族文集作为基底,进行的一场激烈的宗教冲突。”

王守仁如是道:“他们核心叫做解放天性,这一点不适合我朝。因为我朝以宗为主,宗族才是核心。”

“你是说……”湛若水眼瞳一缩。

“没错,所以我们得修改,以家庭为主。小家为主,尽可能弱化宗族,但这个需要一个根基。那就是小家庭拥有抵抗风险的能力。而想要获得这个能力,就必须提振生产力。”

王守仁说着,眼中流光溢彩:“陛下已经在做了,王艮被陛下看中,原来如此……陛下看中的不是王艮的明哲保身。而是安身立本之业,不必拘泥世俗目光。

做工能活就去做,行商能活就去做,首在活下来,其次立本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