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 > 第699章 关内稳定是第一需求(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99章 关内稳定是第一需求(下)

朱厚照和杨廷和在谈笑之中完成了对话。

之后返回朝中,面对来探听口风的人,杨廷和都是一派强硬的说:“此事,必须按律严惩。学问之争不在文章之上,反而在拳脚之间,这叫什么事情?既然各有想法,那就科举,去边区为政一地,好好施展心中才学才是正途。

妄想通过博取眼睛的手段,换来怜悯?可笑至极!

本官力谏于陛下,这群人都判流放,这辈子都留在西北遍地,好好看看天下真正大势几何,百姓是否真的如他们所想的愚昧不堪?

需要开民智的恰恰不是百姓而是他们!不历州郡事,不体察底民情,岂有了断?”

来听消息的人不由得觑了一眼杨廷和。

说的您老好像当初历经州郡事一样,也不知道是谁少年进士之后,一直留在翰林院做事,然后完成入阁的。

不过杨廷和脸皮厚,不怕,淡然说:“本官知道你们心中不服,但那又如何?本官这些年屡屡考察民间,微服私访,也获得了大量一手情报。

虽然本官不曾历州郡事,但该查,该看的一样不少。

什么好,什么差,本官都心中有数。

这群学子之中,争勇好斗者众,为人浮华的更是不少。

这样的人,怎么叫他们为民父母,爱民如子?

去西北好好的磨砺,洗尽铅华者,才有光明未来!”

杨廷和最后用了这句话,本质上是递给下边一张空头支票。

至于什么时候让他们有光明未来,那就不是他说的算了。

毕竟,牛人是拦不住的。

真正厉害的人,不管在哪里都会混的风生水起。

就比如,隔壁归化国的赵先生,那个带着一批儒生,结合天山特色、华夏历代制度,帮助吉囊折腾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体系的人。

人家还是被流放的逃人,结果却在吉囊这边,快速帮助吉囊完成制度化,让吉囊可以调集大量的资源,进行双头鹰扩张。

东边吃不到的他就去西边啃,然后再把西边全获之军,拉来东边当炮灰,给大明当练兵靶子。

只要打上几次,让这群西边的游勇散兵见识到了东面可怕,就能开始清理军中中层,从而完成新一轮的兼并。

如意算盘都快崩到内阁脸上了。

但杨廷和不反对。

朱厚照名为西征,其实是在消化之前吞下来的土地。

直到现在,朱厚照还在种田。

漠北草原武鸣一路向西,一路打到定边府外,就没有正面超过万人规模的冲突了。

焉耆州的战局,也只是万人以内的试探接战。

吉囊也不断贸易,双方就是一边小规模冲突,一边挖潜各自的力量。

只是大明的体量很大,大到朱厚照能同时征召边区少民西征,然后不断从关内将人口投射进入边区,从人口上完成本地的主体民族化。

所以,这群开始进行意识形态对立的人,不适合主战思想浓重的大明社会,需要暂时压制,但这些都是未来的种子,因此朱厚照也不得不选择将他们丢去边区。

等历练完了,关内没办法获得他们想要的身份地位,自然就会寻求诸侯王的藩属国。

藩属,就是大明用来试错的养蛊场,一旦发生变故,一时半刻也不会影响到大明。

如果真的出现了席卷天下的变故,那么大明面对死亡,一定会想办法调头。

修修补补也好,维新变法也罢,历代变法无外乎是为了国家的延续。

只要有足够的疆域,就算再败家,也不可能一下将老祖宗的疆域都丢了。

只要没死,就有机会东山再起。

不然,你当地球这张牌桌上对手换了一茬又一茬,咱们始终都在为什么?

因为底子里,我们是天朝上国。

上国!就该是上国,仅此而已!

不过可惜的时候,二十一世纪的天下,被各种民族主义带偏了,开始迈向了列国纷争的时代,始终没有一个新“周礼”,来解决新天下之主诞生的共识。

西方折腾出来的两极格局,玩起了楚汉争霸,结果搞出了一个“汉国”雄踞美洲,却将“汉中”西欧、“关东”东欧,丢出去的奇葩格局。

把好好的汉国剧本,搞成了西楚,也是没谁了。

反倒是一直在桌上的华夏,力推春秋玩法。

玩起了合纵连横,但吸取了教训,两边怎么折腾我不参与,有好处喊我,没好处勿扰,自己则悄咪咪的拉拢天下四方一切可以拉拢的小弟,力推春秋霸主的戏码。

结果玩着玩着,西方玩死了两极。

相当于楚汉争霸的时候,搞死了楚国,结果自己只捞到关中,让汉中做大,变得尾大不掉,根本没有余力控制关东,反而让一直闷声发大财的其他势力,多少吃到了苏联爆的金币,愣是搞出了董卓初期剧本。

然后阿美还不自知,带着几个国家就打成狗脑子,废立美元这个少帝,仗着兵强马壮扼守潼关,四处出击,深陷战争泥潭。

阿美霸王、后边跟着几个小弟,然后开始满世界搞事,却忽略了关东诸侯现在弱了点,但大家都在整合各自力量。

咱们也跟,致力进行“多级格局的促进”。

是不是很眼熟?

修路,铺桥,现代化,本质就是战国七雄对内搞基建、集权、整合的手段。

同时咱们喊“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这些顶层设计,就会成为新的“周礼”,让所有人都交流趋同。

等搞完了,十八路诸侯会盟,战国就要开始了。

于是,多级格局就会角逐出最后一个胜者。

也就是说,谁先完成外太空的探索与殖民,谁就是新的“秦制”制定者。

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统合,所有人思想统一到了一个高度的瞬间,中央集权就会开始维稳。

然后开始对外溢散新的增长点,如果没办法一步到位,那么人类文明内部,就会进行新一轮的资源重构,再内卷出新的人类文明主宰,不断修修补补。

这个过程注定曲折,但华夏死不了,因为华夏最不怕的就是重构的过程,因为华夏历朝历代都是在重构之中卷出来的。

宋崩溃了,给元留下了彻底开发的江南地区,元有了江南和北方,推行了行省制度,进一步整合了各个民族,完成了关内区域的主体民族汉化。

并且将云南、青藏、漠南漠北、东北纳入国家版图的一部分。

之后,元崩溃了,明来了,虽然只是用经济手段,控制了新疆、西藏、东北这些地方,但相较于之前的汉人历代,大明还解决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嘉靖朝开始,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海外土豆、玉米、地瓜这些可以在山地、坡地生产的作物进入,帮助大明彻底完成了湘西的整合。

并且逐步加剧滇黔地区的汉化。

当明崩溃了,清来了,云南居然能成为反清最后的战略要地,和三藩之乱的发迹之地,由此可见大明、清初这三百年的开发,到底还是基本完成了西南潜力的挖掘。

而之后,清赢了三藩之乱,带来东北、漠南。然后羁縻控制漠北,平定准噶尔的新疆,驻藏大臣彻底控制青藏地区,将疆域推到了朱厚照的目标——岭北长城沿线。

大清虽然败家,但保留下来了内东北、漠南漠北、新疆,民国接力,虽然丢了漠北,但他保住了东北。

对比东北,漠北的利益,显得微不足道。

因为华夏是人口大国,能高效产出粮食,兜底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而新疆、青藏这些盘口,都是在新中国之后开发和统合起来的。

简而言之,华夏一直在扩张生存空间。

败家子败掉的地方,大多都是华夏人少的地方。

这就是中央集权的优越性,综合实力是在不断扩张的,可以收缩,但收缩到了一定程度,生产力到了一定程度,所有收缩的力量,就是拳头砸出去的时候,很疼的。

简而言之,杨廷和赞成朱厚照的策略,也干系了未来他的家族利益,所以边区必须有足够多的人,才能维持边区不被丢弃,进而导致他家族未来的损失。

朱厚照提出的岭北长城计划,就很好的解决扩张之后如何自守的问题。

这是基于原来历史线清代版图的扩张政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