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商君,为万民立法,长篇不定时更 > 第110章 (一百一十)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三)路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0章 (一百一十)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三)路桥

激进的游牧部众基本被冒顿带到了北地郡,有公叔赢熙和公孙衍在北地郡镇守,目前相安无事,鉴于大秦西进,大肉汁、乌孙、冒顿三部的进军方案在军机处依旧争论不休,不过好就好在随着对地球仪的深入了解,一个更广阔的天下在各要员心中播种,随即各种方案层出不穷,可依旧没有一个可行能达到预期的方案。【总不能真抓去修长城吧?】

没有了北方的压力,与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的关系也算融洽,虽说中原大战已经在进行了,可真要保魏韩不灭,已经没有举国动员的必要。

一支有信仰的队伍必须在这个时候建设好,知识不够可以到阿房宫进修。最简单,在路桥的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基本就能进入国府视野。

五尺道的拓宽,先秦的五尺大概是后世的1.3-1.4米,这样的路要急速行进,只能是对向封路,否则崎岖的山路,陡峭的悬崖,只会造成会车之时灰飞烟灭。

就是这样的一条道路,司马错当年和孟厘还得一米一米的奋战动员了无数巴蜀民众才得以建成,巴蜀(巴郡到蜀郡)道要扩展、蜀汉道(蜀郡到汉中)要拓展、汉咸(汉中到咸阳)道更是要拓展。

早在《字典》一书成文并开始一个学社一典之时孟夫子就泼了一头冷水,1000万人口的大秦,实际上知道朝堂的不到200万。

更多的都在大山深处,那里的土地完全不可能实施孔夫子的井田制。孟夫子在此刻正式融入大一统的大秦。

曾几何时孟夫子还打听到在古髦国出来的民众还在打探姜太公是否还活着,毕竟在他们老家还流传着早已经东进的羌族姜姓一族迟早会出神仙。

而神人姜子牙就是他们认定的天命之子,姜太公的号召,髦国举国出兵加入武王伐纣的行列。

只不过本该得到封赏的髦国与羌人一般,又一次被放逐到了更西部,甚至是进入了后世称为青藏的高原地带。

或许是武王伐纣不足三年就薨逝了,而武王也好、周公也罢、姜子牙更甚,战略都放到了东面,西面被忽略了。

好也就好在孟夫子也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说服了髦国,更是在短短三年间互通有无,基本了解也认可了大秦的存在,而那个华夏一统对于他们却是太遥远了。

也只有把路桥修到他们城镇、他们的乡村、他们的深山谷底雪山之巅,羌人的子孙才有机会出来看看这大好河山,甚至在孟夫子不惜国库荡然无存之时的义渠全境内迁时段一年不到,上任教育部长与统计部长之时,直接财政倾斜的往髦国倾斜。

另外一边越过黄河,往东而去的大道,本来的历史是需要修筑长城的,可此刻,需要的是军用高速公路和驿站,自九原郡一路狂奔3000里,修通之后三天之内大军可以随便南下。

直道之余,有木质甚至铁质轨道的驰道也在蓬勃规划中,代郡往北海、瀚海郡的直道也是少不了的,否则庄子也不可能到达北海浩瀚郡,而辽东往北海方向再直达乌拉尔山脉的军用便道,更是有必要上马,除了军事投放,更多的是肉食自由,小爷在前世可是餐餐有肉的存在、且不是商君那种最多也就炖几两肥羊肉。

更卒。简直是上天赋予小爷的,在保证工农生产的前提下,闲置人口全部可以到工地上有偿干活,这个偿不是什么铜币,而是一大堆国营厂出来的如棉被、保温壶、农具、甚至是盐粮那样的一大堆刚需品。

而这些,都给国人们计工分,无论男女,只要是17-60岁的,参与的,只要不是太懒惰的,都计,当然懒惰的劳动改造司会给予足够惩治。

曾几何时为了逃徭役而躲到山林之中的民众,又回来了,曾几何时在山东猪国跪着干活却没有一分报酬的民众,又一次逃民到秦国。人口统计让孟夫子有点懵逼,而小爷,前世也不曾做过相关职务,这一切通过试验,慢慢通过计然师,还是有机会的。

只是目前义渠学院,侧重点要么军工要么农耕。

“要致富先修路”,热火朝天的工地,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虽然苦却没人觉得苦,虽然累,可这条路是给自家村里修的,朝堂还给工钱...还有传说中在封建王朝奢望的平民百姓吃饱饭...早就延续那套三班倒,一班休息、一班学习、一班修路的传统,再次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国库的粮草慢慢的充盈了起来,而不挨饿的百姓自然而然的都极其欣慰。只是国库屯粮的仓库却在发愁。这已经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