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标反了 > 第695章 太子殿下冲冠一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倭奴是岛国,远离大陆,千百年来,和华夏作对的匈奴,鲜卑、柔然、契丹,他们虽然凭借武力一时间让中原王朝就范,最终却被埋入了历史的尘埃中。

因为倭奴是岛国,中原王朝在扩张的过程中,都没有把这些岛屿放在眼里。

唯一两次进攻他们,还是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他们都借着岛国的地理优势,躲过了一劫。

福兮祸所依,岛国固然有优势,劣势也很明显,就是一旦中原王朝登陆,就如同瓮中捉鳖。

就像是成华年,明朝最高统治者朱见深,已经看到日益壮大的女真人对明朝廷的威胁。

所以,成化帝就学老祖宗朱棣,对女真地区来了两次犁庭扫穴,史称成化犁庭。

这两次犁庭对女真人进行无差别的杀戮,对女真部落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让女真人代替明廷,往后推迟了一百年。

东北地域广大,气候严寒,又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甚至是外兴安岭。

很多女真人跑到山林中躲了起来,明军不适应寒冷的极地气候,让很多女真人最终逃脱。

几十年后,他们又繁衍生息,并且在萨尔浒之战中击溃明军,成为明军的威胁,并且最终取代了明朝,成化犁庭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这次扫荡倭岛情况不一样,他们都生活在岛上,一旦把岛包围,就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即便是,他们跑到山上,也能给揪出来,到了水里,也能给提溜出来。

那可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不给一点活路。

其惨烈程度,就是一直玩世不恭的常茂,也不由得担心起来。

“爹,不能再杀了,再杀就全杀光了。”

常遇春就是水浒传里的李逵,最大的爱好就是杀人。人都说他杀降兵,不杀老百姓,不然的话,老朱早把他给噶了。

这种政治童话也有人信,正所谓刀剑无眼,谁能真的分清老百姓和敌军?

万一元军把衣服脱了呢?

在前一世,常遇春还是杀了不少无辜老百姓的。不然,他和他宝贝女儿、外孙也不会遭到反噬。

也是因为他乱杀无辜,所以,一直都是给徐达做副将。

这一世,无论是对张士诚作战,还是北伐,朱标都作为监军参加。常遇春敢糊弄徐达,却不敢糊弄世子。由于朱标的牵制,老常没有杀的尽兴。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尽兴的机会,混蛋儿子居然出手阻拦。

“兔崽子,你怕什么?”

“爹,我们的任务是平定倭奴四岛,把他们并入我大明的版图。我们屠光了他们两个岛,到时候誓死抵抗?”

常遇春却轻蔑的说:“虎入羊群,怕什么?”

常茂也没有想到老爹会如此骄傲,他也是念过书,读过兵法的:“爹骄兵必败啊。”

啪的一声,常遇春抽了常茂一鞭子:“你如果害怕,就到后面去。”

挨了一鞭子,常茂才不敢多说,退到一边。

明军凶残屠杀的暴行,也已经传到了本州。

抵抗是死,不抵抗也是死。倭奴已经报必死的决心,要和明军决一死战。

一个伟人曾经说过,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打仗打的是科技、经济实力,综合国力。

明朝中叶,倭奴引以为傲的武士刀,在华夏铠甲面前不值一提。

李如松四万铠甲勇士对阵装备了倭奴刀的十六万倭奴兵,依然是被打的丢盔弃甲。

在本州岛,常遇春依然是一路杀戮。

不仅常茂不理解,就是徐辉祖、邓镇等人也反对常遇春这么杀下去。

“大帅,不能再杀了?”

“是啊,大帅,不能在杀了。”

他们一个是徐达的儿子,一个是邓愈的儿子,如果随意打骂,遭到徐达、邓愈的报复不说,弄不好还留一个欺负小孩的恶名。

常遇春没有像对待常茂那样,而是耐着性质问:“为什么?”

“大帅,陛下最反对乱杀无辜了。”

“这些倭奴害死了郭桓,还杀了我的好兄弟朱亮祖和赵庸,我不替他们报仇是不为人。”

常遇春一边说,还一边抹眼泪。

赵庸一直都是常遇春的副将,常遇春喜欢冲锋陷阵,主持中军的任务就落到赵庸手上。

说赵庸是常遇春的好兄弟,自然无话可说。

这朱亮祖以前还打伤过常遇春,常遇春居然说他们都是自己的好兄弟。这不是睁只眼说瞎话吗?

“倭奴虽然害死了朱亮祖和赵庸,郭桓,我们已经屠戮了他们两个岛。对他们已经惩戒完了。再杀下去,只怕朝野非议。”

“是啊,大帅。”

“本帅临行前,太子拉着我的手说,倭奴害死了孤的大舅哥,孤恨死了倭奴人。将军此去,一定要为郭大人报仇。”

“我说好,殿下说怎么办,俺老常就这么办。”

“殿下说,倭奴一线,不留一人。”

众人骇然,没想到,太子殿下居然下这个命令。他也没想到,太子殿下英明神武的人,居然也会被美色所迷惑。当真是红颜祸水。

尽管如此,徐辉祖是一根筋,还是力劝:“太子殿下,不过是一时气愤,下的命令。”

“是啊,那时候郭国舅刚死,郭美人在宫中日夜啼哭。太子殿下盛怒之下,下的命令。现在已经屠了两个岛,也算给国舅报仇了。”

“再杀下去,只怕太子殿下也难平息朝野的舆论了。”

“两位贤侄说的没错,可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太子没有下令封刀,我怎敢不听命令?”

常遇春在倭奴岛上,大开杀戒,消息传到应天,朝野震动。

太子殿下的太子妃,侧妃、侍妾不是淮西勋贵,就是江湖女子,孙秀青甚至是二婚女。江南文臣出身的吕芳赐给了齐王朱棣,做了侧妃。

一直到朱标封郭桓的妹妹郭照为妃,文臣集团在宫中才有了代表。

朱标为了郭照冲冠一怒,文臣们原本还挺高兴,认为朱标这是重视他们。

可是,常遇春如此杀戮,还是让文人们很不高兴。尤其是黄子澄、方孝孺、齐泰,练子宁等人,一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弹劾这老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