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老者讲到儒国的四个独特的方阵上阵杀敌,最后全部战败被敌人杀害。唐小敖他们听了都非常感慨。
多小鱼眼神坚定地说道:“如果一个国家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状态,那它将注定没有未来可言!与其在这里坐以待毙,倒不如前往其他三个国家寻求新的机遇和发展。”其他人都表示赞同。
老者说:“你们说的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因为到别国需要很大的财力,没有钱是出不了的,除非偷偷的跑过去,偷偷跑过去到庄子国和孟子国还是可以的,到墨国就会被当成奸细,抓起来杀掉。”
多小鱼问到:“那儒国的有钱人是怎么出去的?”
老者微微一笑,透露道:“儒国的有钱人通常会借助一些秘密通道或者特殊关系,将子女和家人送往孟子国。这些通道可能只有少数人知晓,而且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此外,他们还会寻找可靠的中间人或使者,通过贿赂和打点,确保安全过境。毕竟,金钱在某些时候能够打开这些秘密通道。”
唐小敖一脸疑惑地问道:“到底要用什么具体方法呢?”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答案的急切渴望。
老者缓缓说道:“正是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才使得自己的子女以及家人们能够在孟子国中安然无恙地生活下去。”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稳与睿智,仿佛这些方法是他经过多年实践和思考所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而孟子国这个神秘的国度,也因为他口中的故事变得更加引人入胜,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
原来儒国那些有权有势的,通过如下方法把钱转到孟子国,使子女和家人在孟子国生活。
方法一:官府官员和权贵们交巨款给孟子国书院,然后子女就可以到孟子国最好的书院读书,毕业后留庄孟子国,就成孟子国国民,靠考试进入孟子国书院读书的,也有回儒国的,到儒国再考试,才能有一份工作。而那些,权贵们子女毕业后不回国,可以留在孟子国,咸为孟子国国民。
方法二:是子女找一个在儒国做生意的孟子国人和他(她)结婚,然后就可以把借子女带到孟子国,然后再解除婚约,这样也能成为孟子国人。
方法三:因为孟子国和墨国都宣称,只要在他们国家所生的孩子,都是他们国家的人,是不准带回别的国家的,所以刚结婚的有钱人家的子女趁没有怀孕的时候申请旅游到孟子国去或者商务活动,就在孟子国生下孩子,孩子就是孟子国人,父母就要在那边照顾他们,这样经过几年时间也可以成为孟子国人。。
方法四:就是有钱人假装赌博把钱输给自家在孟子国的人,这样钱就可以转移到孟子国了,有钱存在孟子国后,就可以再安排子女经过各种渠道进入孟子国,然后拿这笔钱再生活。
方法五:老百姓没有钱,想到孟子国怎么办?从边境偷偷的过去,或者挖地道过去,到孟子国偷偷藏起来,偷偷参加工作等满五年后也可以,也可以成为孟子国国民。
如此五法,可使子女和家人皆可以到孟子国居住。
林燕儿疑惑地问道:“为何有如此之多的人都心驰神往于孟子国呢?这个国家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可以让人们趋之若鹜?”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不解,仿佛想要从周围人的口中找到答案。然而,唐小敖只是面带微笑,神秘地摇了摇头,似乎并不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大家不约而同的全部向老者望去。
老者说这孟子国确实有魅力,能吸引人去。
“据说,孟子国的文化底蕴深厚,学术氛围浓厚,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求学。而且,那里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人民生活富足。”老者顿了顿,接着说,“更重要的是,孟子国提倡人人平等,贵族和平民没这么大的差距,并且这边的国王王位,老百姓可以轮流当,国王每五年可以选举国王,官员只能当五年,任何人都可以当,老百姓也敢和国王进行吵架,传承“民为重,君为轻’的传统。突出了老百姓的地位,所以体现出人人平等的样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众人听得入神,心中对孟子国更加向往。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一同前往孟子国一探究竟。”唐小敖提议道,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
其他人纷纷响应,决定踏上这趟未知的旅程,揭开孟子国的神秘面纱。
唐小敖他们和老者告别准备到孟子国去。
老者说:“这两天孟子国和儒国之间的道路因下雨被淹,不能通行,你们不能通行的话,你们可以绕到墨国过去,再有墨国到孟子国,顺便可以参观一下墨国,这也是一举两得。”
唐小敖他们赞同,于是他们和老者告别,从儒国花钱雇了辆车,他们穿城而过,向孟子国进发,走到半路,果然路被大水淹了,没办法,他们又返回儒国,重新办理通往墨子国的通行证,向北向墨国进发。
快要到达墨子国的时候,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墨子国的农村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景象。这里的家家户户都住着统一风格的茅草屋,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给人一种古朴而自然的感觉。这些茅草屋的墙统一被刷成了白色,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格外清新雅致。
走近一些再望,可以看见每座茅草屋的白墙边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五颜六色的花朵争相开放,散发出阵阵芬芳。而在院子里,也有许多精心栽培的植物,它们或高或矮,或疏或密,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有的院子外还有小桥流水,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给整个村庄增添了几分宁静和优雅。
傍晚时分,夕阳如血,余晖洒落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在村子的入口处,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竹子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这里是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围坐在竹林边,他们或闲聊家常,或切磋棋艺。其中一位老人手持棋子,沉思片刻后,巧妙地落下一子,引得周围阵阵喝彩声。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仿佛岁月的痕迹并未给他们带来太多困扰。
不远处,几位中年人身着朴素的衣裳,谈论着生活的琐事和未来的生计。他们肩负着家庭的责任,努力工作,希望能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尽管生活并不轻松,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
而在花草丛中,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正在追逐嬉戏。他们欢笑着,奔跑着,尽情享受着童年的快乐时光。有的孩子专注于捕捉蝴蝶,小心翼翼地靠近,然后猛地伸手一抓;有的则蹲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欲望。孩子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让整个村庄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站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这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不禁陶醉其中。
这时赶车的说:“马上到墨子国了,前面有个关卡,过了关卡就是墨国了,就进入了刚才望到的墨子国的那些白墙茅草屋的农村了。”
他们来到了关口,守关的士兵验过唐小敖他们儒国的证件,经过仔细盘问,得之是大唐的客人,又怕唐小敖他们是奸细,给他们开了和墨国人不一样的证件,只有这种证件,被检查时,要经常接受盘问。
他们通过关口后,进入墨子国,唐小敖说:”天快黑了,我们赶紧进城。”
多小鱼说:“离进城不知多远,没有马骑也没有马车座,怎么走?”
林燕儿踢了多小鱼一脚,嘲笑说:“怎么走点路都不吃不了苦,不如不要出来,躺在大船上睡觉不好吗?是谁嚷着要出来游历?”
多小鱼苦笑着,躲着林燕儿,生怕她又踢他。
唐小敖和郑平都笑了。
在此时,忽然听到一串马铃的响声大家都转头朝这边看,原来是一对马车,正在马路上行走。
多小鱼一看马车高兴起来了,对大家说:“我们可以花重金让这些马车让我们坐着进城不更好吗?”
大家都说好,多小鱼拦住了马车,带头的马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年老的马车夫,看到多小鱼拦住马队,不知道什么原因,下马来质问。
多小鱼向车夫说明了情况,并表示愿意支付高价车费。车夫考虑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一行人坐上马车,朝着墨子国城池的方向驶去。
一路上,他们欣赏着墨子国的风景,感受着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马车内,大家兴奋地讨论着在墨子国的计划。
不久后,马车抵达了墨子国城门。多小鱼等人谢过车夫,踏入了这座陌生的城市。他们好奇地四处张望,眼前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新奇。
夜幕降临,他们找到一家客栈安顿下来。在房间里,他们商量着接下来的行程。唐小敖提议先了解一下墨国的情况,再做进一步打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决定明天开始探索这座神秘的国度。
他们来到客栈大厅吃饭的时候,有很多人吃饭,大厅有一牌匾,上书“大食堂”,这里是一个大食堂,专门供人吃饭的地方。
林燕儿说:“为什么叫大食堂呢?”
唐小敖说:“他们这边叫大食堂,我不懂,但是我们唐朝专门有‘大食堂’制度,是唐太宗设置的,在唐朝的时候,朝堂上议论国到中午还没有议论的结果,大臣和皇帝都饿了,唐太宗下令在一起吃饭,一边吃饭一边谈论正事,这样就形成一个大食堂制度,在唐朝得以保留,后来就是官府工作的时候,到吃饭的时候,在一起吃饭,然后一起商量正事,更后来,只吃饭不讨论政事,他们这边看来是专门吃饭的地方。”
他们忽然看到和他们一起进城老者,他们一行也在这边吃饭,他们过来问老者,老者说:“我们刚分手,又在这里见面,看来我们很有缘。”原来他们天晚了,住店,第二天把粮食菜交到官府那边,等几天,等筹筹备好的布料和其他物资再用回去。
唐小敖请他们过来吃饭,老赵摆摆手说:“谢谢公子的好意,我们吃饭是不要钱的。”
唐小敖比较好奇问老者:“为什么吃饭不要钱?”
赶车老者说:“你们吃饭要钱,我们吃饭不要钱,因为我们在墨子国中,不管到哪里吃饭都是不要钱的,但是你得参加劳动,根据劳动强度和成绩,给有一定的分数,干了一天活,可以得到劳动成果十分,强度大的加两分或者一分等于十一分或十二分,这些劳动成果分可以到官府换成钱,不过一般换的少,就按分积攒,用时才去换。我们每个月都有一张卡片,把每天劳动成果都有专门的人把它记上去,盖上章。我们在本地方吃饭,也不要钱,每天吃3顿饭要扣掉劳动成果三分,一顿是一分,打饭的时候把这张卡拿去,让他减掉一分,然后再盖上章。如果一家夫妻男的挣十分,女的挣到六分,那就是十六分,一人一天花掉三分,如果还有个小孩,就是花掉九分,十六分减九分,今天结余七分,如果要花钱买其他东西,也要从这里扣。他们到这里吃饭,跟家里一样,也是一天扣掉三分,这里的人到他们那里吃饭也不要钱,也是扣掉成果三分。”
唐小敖看到他们光吃饭,不喝酒,就问道赶车老者:“你们为什么不喝酒?”
赶车老者说:“我们实际也想喝,但是酒不在免费范围内,这个每顿一分钱里一分里面不包括酒,喝酒得另外花钱花。每壶酒是劳动成果的三分,是我们一个人一天的伙食费,如要喝酒,就没法吃饭,所以喝不起。”
唐小敖说:“我们请你们喝,帮我们带进城,我们得感谢你们。”
就叫多小鱼去买酒给他们,多小鱼买了四大壶酒,叫店小二送在老者的桌子上,那些人见到酒非常的高兴,就把酒壶拿起来倒在碗中喝的好不高兴。
这是唐小敖请赶车老者过来,到他们这边来吃饭喝酒,好有机会叫老者讲讲一墨国的风土人情。
老者过来,首先感谢唐小敖他们坐车给他们车费钱,又请他们喝酒吃饭,并讲到他们住在郊区农村,他们在农村是种粮食种菜,然后送到城里,又从城里换来其他生活用品,再每家每户进行分配。
老者讲道,他们住的房子都是官府盖好分配给他们的,按人口分,如果人口增加就要申请分户出去,又可以申请房子,房子申请来之后,里面的家具都是官府提前做好的,如果要损坏,就要拿自己的钱出来修补。他们基本上不做饭,因为每个村里面都有统一的食堂,大家都去打饭吃,按照自己劳动成果分去扣除,想吃好一点的,就要多花钱。超过50岁的就可以免费去吃。他们穿的衣服都是制服,制服都是官府发的,每年一套薄的,一套厚的,穿不完,可以卖给别人。”
这时多小鱼说:“怪不得你们国家人人穿的衣服都一样,原来是国家免费给的。”
赶车老者说:“如果你要穿的好,就要拿自己的钱出去买,大多数人都穿统一的衣服。”
唐小敖问道:“你们的老年人是免费吃穿住吗?”
赶车老者说:“我们国人只要超过50岁,就不用再干活,享受和正常一样的待遇,免费的吃穿住,每月还要再领一点零花钱,可以买点其他东西,虽不多,但是零花够了,何况之前还攒了一些钱。”
林燕儿说:“那你们国家真的太幸福了。”
说话之间,又有很多人都到这种食堂来吃饭了,他们排着队打打着饭,挑着菜,然后打完饭菜后,把一张纸片给里面管事的人记一个记号,盖个章,表示消费劳动成果一分,非常的清楚。有的人打完饭菜之后又掏出自己的私己钱去买了一点酒。他们不用做饭,到这里吃的现成的,非常的愉悦和高兴。
唐小敖又问到赶车老者,他们墨子国人到大夫院看病是怎么看的,并且孩子上学是怎么上的?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