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左光斗神色凝重,对于朱常瀛的话没有否认,不过他指着舆图三个大点道:“以工代赈,自古以来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每次最多十万民众,若是过了十万,光是负责围守的兵士,都要有三五万之多,如今直接七十万,虽说分割三地,但是每一地至少也要二十万。”

左光斗是参与过修黄河河道的,当初劳工不过五万余,可是河道太长了,需要加固的地方也太多了,最后硬生生用了两万兵马才能勉强维持不生事端。

百姓聚集一处,若都是同宗同族还好,只要把控住宗族老者一般不会生事,可是现在参与水泥路建设的,可是流民,天南海北的流民啊。

他们可能民风不同,可能民俗不同,甚至可能原本就有仇怨,人太多了,短时间内也分不清楚。

那么隐藏的危险,可就很大了。

还有一点,那就是这些人都是流民啊,受的苦太多了,难免对朝廷,对官府,有一些怨言。

人少的时候没事,吃不饱的时候也不怕,可是修路不可能不让人家吃饱,吃饱喝足了,若再遇到一些其他事情,说不定就要闹出乱子了。

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卫所改制了。

现在大明的两套军制,一个就是卫所,一个是战兵系统。

战兵系统的兵,都是招募而来的,全都在九边重镇,这可不能动啊,更不能随意调往内地,而内地全都是卫所官兵。

卫所改制的事天下早都传遍了,京城附近的卫所已经慢慢跟着清查田亩进行改制。

可是河南山东湖广这些地方,还远远没有开始啊。

而这些地方,又是乡绅官员盘根错节之地,对清算天下田亩,本就是怨气颇深。

这几件事一起进行,被有心人抓住,天知道会不会再来一场内战。

朱常瀛知道左光斗在想什么,不过他并不放在心上:“左阁老,你啊…还是不了解朱威。”

左光斗一愣:“王爷何出此言?”

朱常瀛摆了摆手:“别叫王爷了,我早都不是了,若是左阁老愿意,就叫我一声常瀛,真不行的话,我也是研究院院正,叫我院正也行。”

朱常瀛再怎么说也是皇家子弟,哪怕没有爵位了,也不是左光斗能够直呼其名的,不过现在再叫王爷确实不合适了,左光斗想了一下,也就遵从朱常瀛的意思。

“院正,我与朱公爷虽然并未见过几面,但是我敢肯定,朱公爷爱民之心切,非一般人可比!不论是大基建计划,还是田亩统筹又或者是卫所改制,朱公爷首要都是保证百姓的利益,我担心…担心若是真的出了乱子,朱威可能…”

朱常瀛叹了一口气:“我的左阁老啊,你见过朱威几次啊?是不是都被他的表象迷惑了?你看朱威长的周正,对人待物也是一板一眼的,你就真的以为朱威像你那些学生一样?是个讲究的主了?”

左光斗皱着眉头,有些不悦:“院正,我自认我看人一向很准,护国公这人我虽未了解透彻,但是不论在京城,还是在宁夏,护国公对事对人的态度,我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朱常瀛洒然一笑:“你呀你呀,也不怪你,你是一心只读圣言书的人,你对军中之事了解不深,要知道…朱威显露头角这十年中,死在他手里的鞑靼人女真人,或者白莲教或者孔家人,加起来少说二十万,在日本更是灭了一国千万人口!这样的人…你竟然还担心他不够果断?”

左光斗摇头:“这不一样,对鞑靼女真或者日本,都是对敌,对孔家人白莲教,都是在为大明挖去腐肉,而对待百姓,与这些人不一样的。”

“那你可听闻英国公他们几个朱威的学生,在山东的事情?若你知道,那你就会明白,朱威其实并不像表面上的那样,而是一个异常有原则的人,谁坏了规矩,谁就该受到惩罚!”

左光斗有些迷茫:“英国公他们?在山东怎么了?”

朱常瀛现在终于明白朱威为何总说文武不能全然对立了,左光斗也算是少数几个拎的清的文官了,可是对于武将这边,还是武将中领头的几个大人物,都不太关心,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算了,与你说再多,你也不会懂得,你只要知道,若单论果断,天下无人能出其右者。今日不早了,左阁老慢走,我这身子可就送不了你了,请自便!”

说罢,不管左光斗的反应,自己拨弄着轮椅进了里屋。

左光斗无奈,只能收起舆图出门而去,他是去英国公府的,有些事啊,他可是越来越感兴趣了。

……

陕西榆林。

徐希领着三十万流民在这里安营扎寨,不过朱威只给了他五千兵而已,由秦成带队。

这五千人要管着三十万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好似秦成也并不想着怎么去管他们,只是在流民营帐附近的地方休整,没有徐希的召唤或者营地不出什么事的话,这五千人马,并无动作。

三十万人每日所需的物资是个天文数字,哪怕光吃饭一人一天吃个半饱也要一斤杂粮,这三十万人可就是三十万斤啊。

运送粮草物资以及水泥等生产物资的车辆绵延数里,要不是在官道附近,说不定都运不进去。

这三十万人中,青壮劳力其实只占了六成而已,其余的,都是老弱妇幼。

也就是说能干活的,其实只有十八万人。

这也足够了,水泥路修建起来速度快的很,只要地基打好,其余的都是异常简单的。

在这风风火火的工地之中,出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

不是别人,正是朱二与朱熊他们。

他们在宁夏也办不成什么事,刚好朱熊身后的那人,给了他们一个发财的渠道,那就是来榆林工地,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小孩子玩具之类的。

虽说这里的人都是苦哈哈,但是朱威也是给了他们少许工饷的,青壮劳力没人每天三文钱,钱是真的不多,但就是这三个铜板。让这十多万人每日是干劲十足。

偶尔也会花个一两文的,买点许久未能买的东西,哪怕只是一朵头花。

东西不值钱,赚的也少,可是架不住人多啊,朱二他们每日进账纯利润都能有个百两左右。

一百两银子,可是能在宁夏盖院子了,是真的不少了。

朱二是一心扑在生意上了,但是朱熊可就不一样了,他与这些流民熟络之后,就与那些人谈天说地,什么都说,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民生政策,让这群没见过世面的流民都将朱熊当做贵人先生了。

一个卖肉屠夫,竟然能被当做贵人先生,说到底啊,还是民众愚昧无知。

之后又有一些生面孔的人,偷偷混入其中。

三十万人啊,要找出来可就不容易了,不过对于这事,徐希与秦成都好似无所谓的样子,好似巴不得他们能搞出一些事情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