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南宋:帝国崛起 > 第262章 迁都事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勤政殿。

早朝继续中……

江璆拿出一本折子然后开始涛涛的念了起来。

“启奏陛下,此次出兵剿匪,共计歼灭海寇两千五百余人,俘虏八百余人。”

“我军阵亡九百三十六人,受伤七百六十人!战船损毁19艘!”

显然宋军的伤亡不小,海盗的强悍可见一斑。

但这战绩已经很不错,文武百官纷纷点头称赞。

“俘获大小船只五十余艘、黄金三千两、白银五十五万两、铜钱32万贯,另外还有茶叶、香料、玉器等物资一大批!”

哇!

哇!听到这文武百官的表情充满了惊讶。

“臣已经将这些通通登记造册、封存并转交于户部!”

“陛下,以上便是此次剿匪的战报。”

江璆的每一句话都充满力量,武将的风采十足。

这就是忠臣良将,江氏一族都是如此,赵官家欣喜无比。

“嗯!金戈铁马,海上亮剑,这一仗干得是真漂亮!”

海盗清剿了,也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

这是一箭双雕的没事。

这都是谁也没想到的,这一笔钱虽然不是很多,但用处可就大了。

“此次剿匪,将士们英勇无畏,所向披靡。朕决定对表现突出的将领予以奖赏加封。”

赵官家接着说道:“加封两淮水师统领江璆为游骑将军、加封副统领江兴为游击将军。”

“册封黑虎营指挥使沈龙飞、曹丹为御武校尉,册封黑虎营都头麻六为仁勇校尉,其余将士均论功行赏!”

“臣等谢陛下封赏!”江璆、江兴等人抱拳说道。

“另外,传朕旨意,受伤的将士一定要安置妥当,阵亡将士的抚恤也要逐步落实下去!”

“臣遵旨!”吏部尚书刘黻应道。

“战场上虽然流血牺牲在所难免,但朝廷要加大对阵亡将士的抚恤和他们家人的关怀!对他们的家人也不能不管不顾呀!”

江璆说道:“臣替那些阵亡的英魂感谢陛下体恤!”

“诶,这是他们理所当然的荣誉,不能让忠勇英魂烟消云散,而是要让他们受世人尊重缅怀!”

赵官家说的这些完全发自肺腑,并不是做做样子。

大臣们是看得出来的,而且赵官家是多次强调。

他已经彻底变了。

江璆抱拳又说道:“启奏陛下,黑蛇岛易守难攻,是难得的海上军事堡垒。”

“嗯!江卿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一起探讨探讨!”

“陛下,臣以为可将其打造为更加坚固的海上据点,派兵驻守。以防止海盗再度滋生,也可以保护来往于航线上的贸易商船!”

“嗯!说得很好啊!朕觉得这个建议可行。”

江璆没想到赵官家想都没想就赞同他的想法。

不过赵官家自然知道黑蛇岛的战略意义。

将来或许大有作用。

“尤卿,着令工部官员前往黑蛇岛勘测、绘制、建设费用为几何等工作。至于何时开工建设,那就择日再议。”

“臣遵旨!”工部尚书尤胜宗应道。

江璆又说道:“启奏陛下,我军所俘虏的海盗作何处置?”

“另外,海盗抓了二十余个倭国女人,这个是不是……”

倭国女人?

这倭国女人落入海盗手里,自然是没什么好果子吃了。

怕是被海盗给蹂爆了。

想到这赵官家不禁内心一顿狂笑。

没想到是海盗做了他想做的事。他现在是皇帝自然做不得。

赵官家想了想说道:“海盗俘虏就将他们发配到前线充军吧!”

“这个倭国女人嘛就将他们遣送回去吧,可安排她们随贸易商船回去。这个事就由兵部来处置吧。”

赵官家本来是想将她们放到**去,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把她们送回去,或许这样更损一点。

也不知道到时候倭人会有什么反应。

“臣遵旨!”兵部尚书夏贵欣然应道。

赵官家突然看向参知政事叶李问道:“叶卿,迁都建康一事现在进展如何了?”

叶李从队列中站了出来,并举牌说道:“启奏陛下,迁都建康一事,臣根据陛下的旨意以及实际情况,已经筹备得差不多了。”

叶李又说道:“只是皇宫规模较小,这个是不是……”

不过这个谁都很清楚的事,如果不加以扩建,建康的行宫规模自然不及临安皇宫。

但这是迁都,叶李多少觉得有些寒碜。

赵官家自然知道叶李的意思。

“无妨,天下未定,朝廷不宜大兴土木大费周章的扩建皇宫,只要够住就行。至于大不大这个无关紧要。”

“而且,建康也只是行在,将来朕一定要还都北方之地!”

“另外,宫内人员需要再度缩减,朕的意思就是只要不影响宫内秩序就行。”

“臣遵旨!”

赵官家扫视群臣:“众卿,你们以为何时迁都为宜啊?”

工部尚书尤胜宗说道:“启奏陛下,如果迁都,我们的兵工厂、造船厂等军工重地都在临安。建康、临安两地相差甚远,那是不是会影响生产和研发啊?”

尤胜宗所说的也有他的道理,重心转移,怕的就是这些东西受到不好的影响。

赵官家说到:“兵工厂、造船厂已经形成规模,自然不宜这个时候随朝廷迁往建康,一定会影响生产进度。”

“但临安仍然是行在的级别,临安还是临安。”

“只要大小臣工牢记使命,朕觉得并没有什么影响。”

兵工厂的事业已经蒸蒸日上,并且已经形成了规模和体制。只要按部就班,赵官家觉得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臣明白!”

御史中丞魏水禾举牌说道:“启奏陛下,迁都一事兹事体大,虽然做好了准备,臣以为仍然不能操之过急!”

听完,赵官家点点头并没有说话。

迁都这活自然是繁重的,当然不是动动嘴皮子那么的简单。

右丞相吴为说道:“启奏陛下,既然万事具备,那就迁吧!大家想想,那个时候天下臣民是不是会深深的受到鼓舞啊?”

吴为接着说道:“陛下如此,那我们作为臣子的还能怕了不成!只要迁都计划周到,臣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吴为早就对赵官家刮目相看,只要赵官家所做之事利于江山社稷,他是肯定支持的。

吴为说完之后,朝堂上安静了整整五秒。

或许有些大臣认为吴为的说法太过于冒进。

礼部尚书封学骏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过多三两年迁都,时机为最佳。”

“迁都涉及人员数量庞大,机构众多。而且现在朝廷的财力紧凑并不雄厚,所以臣以为再等三两年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