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所言极是,臣佩服之至。”
“王爷大才,在文坛名震四方,都是因为王爷博览全书,融会贯通所致。
臣佩服至极。”
薛仁贵和王玄策两人连忙开始奉承起来,也是为了缓解一下纪王的尴尬。
他们跟随李慎这么多年,李慎什么德行他们还能不知道。
纪王到现在还有不少字不会写呢。
有时候给陛下的奏疏上,还有涂涂改改的痕迹,不是画圈就是画叉,这要是换做别人早就罢官了。
“小事,小事,既然玄策你知道想请,那此事就由你去安排,打探一下哪里能够有地方可以大面积种植竹蔗。
对了昆仑蔗也要种植。
哼,不给我,我还不能自己种么?到时候运到长安,我也不给你。”
李慎最后有些赌气的嘟囔着。
“是王爷,臣稍后就派人去探查。”王玄策领命。
“对了,给五哥写封信,让他带领辖区内百姓也跟着一起种植,不需要良田,荒地就行。
告诉他放心,到时候纪王府全部回收,不会让百姓做无用之工的。
嗯......你在告诉王洪福一声,让他弄几十大车礼物送到五哥那里。
岭南那是烟瘴之地,生活困苦,虽然被削了爵位,可怎么说也是皇子,不能太寒酸了。
石头记一下,一会告诉王妃一声。
纪王府里不是还有不少过时的丝绸,云纱,锦缎么,多运过去一些。
还有她们不带的那些金银首饰玉器也一并送去吧,到时候再做新的。
西域的毛毯还有不少,也送过去一些,剩下就是茶叶,酒水,香皂,吃穿用度什么的让王洪福看着办。
路途遥远,去一趟别白去。”
李慎做着细心的安排,考虑到李佑在那边生活困苦,李慎决定扶贫一下。
虽然有时候纪王府的商队去岭南也会带一些东西给李佑。
可是总有用完的时候,而且一次也不会带很多。
说起来,李佑所在的地方距离繁华的广州还有不短的距离。
去一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岭南地区山林丛生,道路崎岖,李佑呆的地方又有些偏远,着实不便。
这次李慎就多弄一些东西过去,反正纪王府也用不上还占地方。
很多东西李慎觉得过时了,可是在外面一点都不过时,尤其是在岭南地区,那更是难求的东西。
石头和王玄策齐齐行礼领命。
“那行了,没什么事了就都回吧,把本王交代的事情做好。”
事情谈完李慎也有些累了。
“臣告退。”薛仁贵和王玄策起身行礼,退了出去。
李慎撸着猫在发呆,感蔗这件事李慎还是耿耿于怀。
他在考虑要不要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
~~~~~~~
晋王府书房。
此时书房里面满地的茶杯碎片,李治站在中央喘着粗气。
显而易见,刚刚他发泄了一通。
门边站着李义府,也就是晋王府的长史。
“王爷息怒,要不坐下来喝杯茶水,说说究竟为了何事?”
李义府刚来,进来后就发现满地狼藉,他还没有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晋王到底遇到了什么事,会如此大发雷霆。
李治见到李义府进来,缓和了一下,来到书案前坐下,发现没有杯子。
李义府立刻打开门,对着远处的下人招了招手。
“给王爷拿一套茶具过来,还有,快把这里收拾干净。”李义府吩咐着。
下人进来后连忙开始收拾,并且有人取来新的茶具放在茶几上。
一切收拾完毕,李义府才吩咐下人出去。
“王爷先喝杯茶,什么事让王爷如此愤慨?”李义府边说,边给李治倒了一杯茶水。
李治端起茶一饮而尽,才开口说道:
“本王刚刚从宫里出来,陛下要交权了,要禅位了。”
“什么?陛下要禅位了?怎么会这么快,我们估计至少也要两年时间。
吐蕃和西突厥都没有解决,还有辽东道那边的三个小国。
陛下怎么会突然想要禅位呢?”
听到这话,李义府也是万般惊讶。
他们都推断过,陛下禅位至少需要解决了西部的问题,还有辽东的问题,甚至还得有西南蜀地的问题之后,才会禅位。
一个是有开疆扩土的功绩,另一个不把问题留给太子。
解决这些事情他们推算至少也要两年时间。
“本王怎么知道,刚刚我与魏王入宫给母亲请安,然后.......”
李治开始打开讲述起来李世民的命令。
“你自己说,这不是要禅位的前兆么?”
“竟然还有此事?”李义府听后也皱起眉头。
“王爷,若是真是这样,恐怕陛下还真是想要退位了。”
“哪里有那么简单,你难道还听不出,陛下是在本王面前故意这么说的么?
陛下是在告诉本王不要有非分之想了。
看来西州的事情让陛下很生气,对本王也有了芥蒂。”
李治一脸的阴沉,他可不是变现的那么傻,这点嗅觉还是有。
“唉~~~只可惜我们最后棋差一着,功亏一篑。
臣有些想不明白,我们计划了数年时间,应该做的天衣无缝,为何还会被抓到了把柄。
最后关键的赵国公居然临阵倒戈,不然,我们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
李义府叹息一声,有些惋惜。
他们计划了这么久,没有想到被纪王这么轻松就给破解了。
如果是对付其他人,早就成功了。
他想不明白的事,纪王到底用了什么办法,威胁住了长孙无忌。
“西州的事情本王也在思索,李慎为什么会知道,难道真的是因为王文成留下的证据?
那些证据其实并没有什么作用,重点是长孙无忌那个老贼,为什么会临阵倒戈。
若是弄不清这一点,那以后还如何跟他合作?”
一提这个李治就有些憋气,长孙无忌若是坚持,这件事就成了。
“王爷,这个就只有王爷去亲自问了,想要查肯定是查不到的。
这种事长孙府一定会做好保密,可能知道的人也就赵国公一人。”
李义府猜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