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余天的整编挑选之后,整个贺人龙所部十万余人中,近三万新招募的兵士被周建安所裁撤。
这些人全部都不符合周建安所制定的招兵条件。
当然,他所说的条件可不是指威武军的招兵条件,而是他亲自为大明所制作出的招兵条件。
其中他对于大明的军队也进行了分级,一共为四级。
第一便是威武军,其标准规格是最高的。
第二便是京营和各边军之中的精锐,例如关宁军等。
第三便是边军和地方督抚标军、
第四则是除去以上的各地方军。
而这里面的招兵条件最基本的便是第四项,首当其冲的便是年龄的限制。
周建安规定,招募兵士的年龄需控制在十六至三十之间,超过三十者已然不再进行招募。
其二便是身体体格的要求,一些简单的体力测试必须过关,至于身高则是不能低于四尺六寸五分,也就是后世的一米五五左右。
身体必须是健康,无残缺,如此才能承受适应长期的训练和艰苦作战。
再然后就是调查其家庭出身,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政审、
只是在这个时候,这一条件并没有那么严格而已。
经过这些条件的筛选之后,贺人龙那十万余人基本上就只剩下了不到七万人左右。
而在秦翼明上任之前,周建安将其七万人进行了混编,原有的所有人马进行打乱,并且从京营和江陵,汉阳等地的军队之中抽调出了一百七十三人,将其全部安插到了这支军队之中的各个重要位置上去。
以前贺人龙手下的一些大将,例如副将周国卿,参将薛勇,参将赵光远等人则是直接被安置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位置上去,虽然还没有罢官,不过也距离不远了。
同时将这些人的亲兵直接进行了裁撤,如此一来贺人龙经营了许久的队伍直接土崩瓦解。
仅仅十余天的功夫,周建安就已经完全的掌握了这支军队。
当然,他可不想直接去指挥,所以在秦翼明抵达之后,他立刻将七万余人中较为精锐的两万人全部交给了秦翼明统辖,而后秦翼明也会对其麾下进行一些调整,而这就是他的事了,周建安不会进行任何的干预。
至于剩下的五万人,周建安也是进行了调配。
其中两万人立刻动身,前往汉阳府进行驻守,现如今汉阳府以及沔阳州都在威武军和京营的管制范围内,而他们的主要任务可不是驻守城池,而是主动进攻,所以有了这两万人的补充之后,周建安就可以腾出手来,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另外剩下的三万人之中,周建安将其中的两万人又调派给了孙传庭,这些人将绕一些路最后抵达汉口城之中,没办法,江河被罗汝才控制,想要过去就必须得绕路了。
剩下的万余人周建安则是下令将其交给了常德府。
孙可望对于常德府可是虎视眈眈,这个位置也是拥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虽然周建安暂时没空去搭理孙可望,但也是迟早的事,只要将常德府守住,那此处便是日后进攻孙可望所部的排头堡。
如此布置之下,周建安可以确定的是,罗汝才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难过。
只需要一切筹备完毕,不久之后,便绝对是大明官军兵临武昌城之时!
到了那个时候,即便罗汝才所部拥有绝对的水上优势,周建安也有绝对的把握将其歼灭。
秦翼明到达以后,便立刻前去对周建安进行了拜见。
之前他的姑姑秦良玉也是受到了周建安的伤势,从而成为了大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名女总兵官,这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秦良玉虽然不是那种任人唯亲之人,但是这对于秦家和马家的帮助是绝对不小的。
换而言之,秦良玉是周建安手底下的人,而他自然也是周建安一系的。
有这层关系在,秦翼明在拜见周建安之时那可以说是相当的恭敬,周建安对其也是进行了一番嘱托,毕竟讲明了这一次自己南下的任务。
这一次,他打算最好在一年以内解决南边所有的叛乱,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太现实,但是当秦翼明反应过来眼前之人是谁的时候,心中一瞬间就充满了干劲。
要知道秦翼明去见自己的姑姑之时,秦良玉更是毫不掩饰的称赞周建安之雄才伟略不输岳武穆,戚少保!
他姑姑可很少夸赞别人, 即便是夸赞也从未有过如此高度,可想而知自己这位姑姑对于靖国公是有多么的看好。
通过一番交谈,秦翼明更是暗暗发誓,这一次定要建立一番功业,为他们老秦家,好好的扬眉吐气一回!
之后周建安便将整个荆州府的防卫交给了秦翼明管理,同时嘱咐他积极进行备战之后,周建安便率军回到了沔阳境内。
在沔阳境内的一处长江直流之中,一队又一队的官军正在不断的进行渡江训练,威武军和京营虽强,可偏偏由于身处北境,不善水战都是夸奖了, 是压根就不会水战。
要说他们不会就算了, 要是当地有会水战的兵士也就罢了,可问题就出在湖广境内会水战的水军也少的可怜,唯一的那一点独苗也在和罗汝才一开始的初始便全部报销。
倒是左良玉手里还有一些水军,可想要动用那几乎是没什么可能的事。
所以现在能靠的也就只有他们自己了。
不过还是有一些好消息的,例如威武军的将士们个个水性都还不错。
有这样不错的条件下,周建安又相继找到了不少会水战的水军,在他们的训练之下,威武军将士们进展迅速。
短期的训练虽然不敢去与罗汝才的水军硬碰硬,但是趁着罗汝才所部不注意,悄悄的渡江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就在周建安筹备着渡江之事之时,罗汝才和孙传庭这边都有了不小的动静来。
除此之外,由于威武军的加入,朝廷的大网越来越紧,民军之中的另一股力量,有些坐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