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赚千把万的银子,这都是小事。”
云逍喝了一杯酒,轻描淡写地说道。
崇祯瞪大了眼睛。
田贵妃张大了嘴巴。
一年一千万银子!
这还是小事?
‘叔父’,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查抄晋商,一共得到四千多万两银子。
这只是一次性的。
用完了,就再也没了。
大明可没有那么多的晋商,等着排队被抄家。
一年一千万!
这可是年年都有的,是长流水!
“并且还不仅只是银子的事情!”
云逍接着又淡淡地说道。
“还有好处?”
崇祯感到自己的心脏,快有些招架不住了。
“这事情要是能搞成,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粮食危机,土地兼并……大明所有的沉疴,基本上都可以解决。”
说着说着。
云逍自己都有些兴奋了。
大明如今已经是病入膏肓。
可这件事,却堪称是包治百病。
崇祯和田贵妃目瞪口呆。
方正化、程雪迎和林梳儿懵了。
“还不光是这些眼下的好处!”
“这件事要是搞成了,能够福泽子孙万代。”
“甚至让我九州,永世傲立于世界之巅,让异族仰视!”
云逍明显有些亢奋。
崇祯猛地站起身。
以至于膝盖碰在桌子上。
痛得他一阵龇牙咧嘴。
他却浑然不顾。
他盯着云逍,急声问道:“到底是什么事情,叔父快讲!”
“开海!”
云逍笑了笑,自嘴唇中吐出两个字。
“开海?!”
崇祯一怔。
随即眉头大皱。
开海,不是什么稀奇事。
这又算什么医治大明的良方?
前几天,他看了何乔远的奏章。
虽然奏章中说的天花乱坠。
崇祯却还是毫不犹豫地给驳了回去。
这倒不能怪他目光短浅。
从元朝跨海征讨瀛岛失败以来。
一直到大明,朝廷就实行禁海政策。
在世人看来。
开海有太多的弊端。
却得不到什么好处。
郑和七下西洋,耗资巨大,得不偿失。
这就是明证。
刘大夏一把火烧了航海资料。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时至今日,刘大夏这样的官员,依然占了多数。
田贵妃插话道:“我听说,从万历初年开始,朝廷曾经于漳州海澄县开海。”
“征收的税钱,也才是十三万两银子,这距离叔父所说的年入一千多万,相差太远了。”
云逍点了点头,“你倒是有些见识。”
田贵妃一阵沾沾自喜。
谁知云逍话锋一转,“可却是头发长,见识短,妇人之见。”
对晚辈说话,自然不用怎么客气。
田贵妃顿时面红耳赤。
她身份尊贵,又深受皇帝宠爱。
什么时候被人这么说过?
她十分委屈地看着崇祯。
谁知崇祯却是沉着脸,说道:“女人家别乱说话,听叔父说。”
田贵妃眼圈红了。
陛下,变心了!
“海贸利润惊人,前宋富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朝廷收不到税,不是因为海贸无利可图。”
“而是因为,商人与官员,以及海盗、红夷暗中勾结,通过走私避税罢了。”
云逍一语道破天机。
崇祯眉毛一挑,脸色阴沉下来。
“朝廷实行海禁,却禁不住商人逐利。”
“南方每年通过海运走私,将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海外。”
“每年的交易额,高达数亿两银子。”
“那些商人肥的流油,朝廷,却收不到一两银子。”.
听到这里,崇祯倒吸一口凉气。
数亿两银子的交易!
这能收多少税?
并且这还只是走私。
若是官方开展贸易,规模肯定要大得多。
一年一千万的税收,绝不是什么瞎话。
云逍接着呵呵一笑。
“郑芝龙、李奎奇这两个曾经的海盗头子,知道吧?”
“以前光是抢劫过往商船,每年就获利超过五百万两银子。”
“难道堂堂大明朝廷,连海盗都不如?”
“如果朝廷开海,征收通商海税,一年获利一千万两,这都是少的。”
一番话,让崇祯的眼睛红了。
程雪迎迟疑了一下,欲言又止。
云逍说道:“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我听人家说,海上有很多海盗。”
“有大明的,有瀛人,还有跟野人一样的红夷。”
“海盗这么猖獗,商船被抢了怎么办?”
程雪迎的话,也是崇祯,以及绝大多数大臣们的顾虑。
大明实在是被当年的瀛寇,给闹怕了。
“当年三宝太监,率领船队横扫大洋。”
“如今的大明,却因为害怕海盗而不敢下海。”
“永乐大帝要是泉下有知,估计会跳起来,狠狠地踢当今皇帝的屁股。”
云逍也是喝醉了。
说话也有点飘了。
崇祯一脸黑线。
‘叔父’的话,说的倒是没毛病。
可大明沦落到现在的这个样子,能全怪朕吗?
田贵妃瞠目结舌。
这陛下都能忍?
你是堂堂大明天子啊!
方正化却是早就习惯。
埋头喝酒便是,什么都没听到。
云逍接着说道:“海上有海盗,清剿了就是,又怎能因噎废食?”
崇祯苦笑:“朝廷如今水师不堪大用,又缺银子,剿灭海盗,有心无力啊!”
“郑芝龙、李奎奇,现在全都被朝廷招安。”
“他们对于海盗的巢穴,了如指掌,又擅长海战。”
“只要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再加官进爵,他们岂有不出力的道理?”
“等大明缓过气来,重金打造出一支水师,重现三宝太监当年的辉煌,管他什么海盗、红夷,横扫了便是!”
一席话,让崇祯点点头。
这主意,的确是不错!
不愧是‘叔父’。
不仅是陆地上的。
大海上的事情,也是了如指掌。
见崇祯已经被说动,田贵妃有些心急。
她忍不住开口道:“听说大海之上,可是凶险的很呢,船毁人亡的事情时有发生。”
崇祯眉头一皱。
这的确是个问题。
大臣们反对开海,这也是一个原因。
“大明无数读书人,自幼寒窗苦读,最终能够成为进士的,能有几人?”
云逍放下筷子,反问田贵妃。
崇祯替田贵妃答道:“怕是……千不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