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边缘时光 > 第292章 唐导很疑惑:别人的鱼怎么就成了你苏老师的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2章 唐导很疑惑:别人的鱼怎么就成了你苏老师的饵

苏易、陈雪、唐导在茂林别院一起商量剧本。

第一集就要抓住观众,每集一个梗,时长控制在两分钟以内。而且,还要控制成本。

现在的人们没耐心,如果第一眼就没被抓住眼球,恐怕立马就划走。题材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苏老师,如果不是文化题材,要找一些梗倒也不算太难,但既要正能量,还要有文化内涵,这个难度的确不小。”唐导从事影视制作已经十多年,执导的微电影也有上百部,可苏易的要求,依然让她感到很为难。

“剧本这块,由明源书院来主创。这次参加剧本创作的团队共有六位老师。的确,我们的限制有点多,既要有历史的真实性,还要有看点。第一集《仓颉造字》是带深化色彩的,有发挥的空间。”

苏易在手机上找出仓颉的资料,发到微电影工作群里。这个群只有九个人,苏易、陈雪、唐导和负责剧本主创的另外六位老师。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规范和使用,在创造汉字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仓颉的籍贯,据《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明一统志·人物上古》亦记载:“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传说,仓颉造的第一个字是鱼。是根据一个搁浅在沙滩上的鱼留下的轮廓生出的灵感。所以,我在这第一集中构思中,以沟通障碍为切入点。以甲骨文到草书的发展为线索。”

“沟通障碍为切入点?”唐导有点不明白苏易的意思。

“这是希望在第一集中就强调文字的功能性。因为从文字的发源就是以沟通为目的。”

“苏老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文字的功能性是沟通,那么现在很多书法家的字,恐怕好多人不认识,这是不是违背了仓颉造字的初衷?”

“唐导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先不说那些鬼画符的书法,就是正经的草书,恐怕没有书法基础的人也不认识。所以,这就要说到书法的另外一个特性:艺术性。”

“这个恐怕有点抽象,不太好表现。”唐导有些担心,如果只是一种说教,恐怕观赏性会打折扣。

“唐导,您以前练习过书法吗?”苏易看着唐导,唐导和苏易的目光碰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

“苏老师,我要说没练习过好像也不对。上小学的时候有书法作业,不,课表上是大字课。应该也算是练习过吧。”

“那就行。我把您当做书法小白您不会介意吧?”苏易笑着问唐导。

“本来就是啊,有啥好介意的。说是零基础也不为过。”和苏易接触的时间不算短了,唐导也了解苏易绝没有轻视自己的意思。

“那请唐导移步,看看我写能不能带动您的情绪。”苏易说着站起来。

“苏老师,这,您写字,带动我的情绪?”唐导在心里有点怀疑,一个人写字可以把另一个人的情绪给带动起来,这听起来咋有点玄幻呢。

唐导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画面:那位唐装大妈写字的视频。难道苏易要……唐导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苏易的胸脯。这也抖不起来啊!

苏易走进正对院门的那个房间。房间里有一张二米二的书案,书案上铺着军绿色的书画毡。苏易打开书案上那方石砚的红木盖,拿起一瓶矿泉水,在砚池了倒了小半池。接着,拿起放在墨盒上的一块松烟墨。

“苏易,我来给你研墨。”陈雪伸手接过苏易手中的松烟墨。

唐导笑着看了陈雪一眼,心想,苏老师还真是有女人缘。她还不知道苏易和沈静已经分开。也即不还拿苏易开玩笑。

“唐导,要不您点个内容?”苏易从笔架上随意取了一支兼毫大楷。

“苏老师,您这不是为难我吗?我哪敢在您面前冒充文化人?”

“那我就随意了。”苏易也不矫情。随即,苏易在书案上铺开一张四尺宣纸。

“苏易,你看可以了吗?”陈雪用墨锭试了试墨汁的浓度,已经有点粘稠了。

“可以了。”苏易看了看砚池中的墨汁。

“我以前读过一首北大学生诗社的诗,写的很不错,今天就写这个内容。”苏易开始在砚池里调笔。

随着调笔的动作,苏易也调节着自己的呼吸。神情渐渐沉稳起来。

苏易轻轻从砚池中提起毛笔,屏气凝神,轻舒右臂,竖掌平腕,兼毫大楷的笔锋悬在雅宣的右上角,当苏易感觉到蓄积在笔锋的浓浓的笔意充满张力,如弦上之箭。

沉肘、顿腕,兼毫逆锋而入,苏易能感受到了笔锋入纸的凝重,雅宣和兼毫的对抗,一股气流从丹田而上通过胸腹,穿过肩臂,直达肘腕,最后凝于指尖,身随心动,笔随意行,或徐如清风,或急似奔雷,游如蚕丝鼓风,顿如高峰坠石,或平铺直拖,或裹锋疾行,提、按、顿、错,恍惚间已到最后一笔,犹觉纸短意长,笔势难尽,康自儒切腕斜顿,兼毫直落而下,拨管,收锋,最后一点如飞石钉在了雅宣上。

猛一提笔,苏易拢住笔势。轻轻地放下笔,漫声吟到:“也曾人间横行,驾长车,带吴钩,千山踏平。也曾黄昏对雨,生平事,家国愁,有泪如倾。”

唐导已经看得呆了。此刻,她想起了杜甫的《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

没有掌声,良久,唐导才从一种情绪中平复下来。

“苏老师,我有信心了!”唐导是第一次看苏易写字,就被书法的艺术魅力震撼到了。

“唐导,这还只是过场戏。”苏易将砚台的盖子盖上,这墨如果留一夜就成宿墨了。

这还是说过场?过场是戏剧中的俗语,也可以说是术语。正戏之前用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音乐的序曲,过门是一个作用。

唐导心里有点疑惑,别人的鱼,怎么在你苏老师这里就成了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