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武侠修真 > 侠影美颜 > 第44章 周易·泰卦第十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作者:【先秦】佚名

泰[1],小往大来[2],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注释:

[1]泰:卦名。《泰》卦由乾下坤上组成。泰,通畅、平安的意思,这是《泰》卦总体形势的特征。[2]小往大来:小,指坤阴。大,指乾阳。往,向外。来,向内。乾之三爻由上而下居于内卦的位置,坤之三爻由下而上居于外卦的位置,乾为健,坤为顺,阳代表君子,阴代表小人,所以说“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这种“小往大来”的动态的过程之所以吉祥亨通,是因为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发展趋势。

原边注:

《履》卦的卦象上天下泽,阳在上,阴在下,象征辨别上下之分的等级秩序,所以说“履者礼也”,《履》卦的总体形势就是遵守这种等级秩序的规定,循礼而行。《泰》卦的卦象与《履》卦恰恰相反,阳在下,阴在上,看起来是颠倒了上下之分的等级秩序,违背了循礼而行的原则,但也正是由于这种表面形式上的颠倒违背,才使得总体形势通畅平安,形成“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的和谐。

从《周易》的阴阳消长之理的角度看,一个社会群体不能只有君子而无小人,也不能只有小人而无君子,此二者作为对立的两极相互依存,相互消长,共同生活于社会的统一体中,乃古今之常道,天理之本然。如果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善的积极因素居于支配地位,则能合理处理二者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融洽,此之谓治世。反之,如果小人道长,君子道消,恶的消极因素居于支配地位,就会激化社会的冲突意识,破坏社会的和谐融洽,争夺不已,相互伤害,而成为乱世。

点评:

《泰》卦紧接着《履》卦发展而来。《序卦传》说:“履而泰然后安”,“而”是连词,一方面表示由履而泰是一种前后相因自然而然的生成系列,同时也表示此二者虽然看起来相反而实际上却是互相依赖,互相促成。儒家一贯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个命题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礼之运用,贵在能和,社会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是循礼而行的宗旨所在和趋向目标。另一层意思是说,美的理想应该是礼与和的有机统一,只有礼的节制而无和的融洽不能叫美;反过来看,只有和的融洽而无礼的节制,也不能叫美。《周易》站在阴阳哲学的高度对儒家的这个理想进行理论上的论证,依据《履》卦的卦象阐明秩序性的原理,依据《泰》卦的卦象阐明和谐性的原理。明确指出,阴阳两类势力由秩序发展而为和谐,关键在于此二者结成了一种交通往来的关系,而不是上下隔绝,否塞不通。

从《泰》卦的卦象看,乾为天,坤为地,天本在上而来居于下,地本在下而往居于上,这种天尊地卑位置的互换有利于阴阳二气交通畅达,往来无阻,促使万物生长发育,这是宇宙自然所普遍遵循的规律。社会人事的情形也同样如此,作为统治者的君主高高在上,作为被统治者的臣民卑处于下,如果把这种等级之分的秩序僵化固定起来而不交通往来,就会使二者的关系矛盾对立,相互斗争,永无宁日,整个社会缺乏共同的组织目标,无法形成“上下交而其志同”的和谐整体,所以必须进行位置的互换,君主屈尊就下以体察下情,臣民地位上升以使下情得以上达。这种位置的互换是一个“小往大来”的动态的过程。《泰》卦由“小往大来”而形成的总体形势,具有阳刚之德的君子在内健于行事,秉承阴柔之质的小人在外顺以听命,正是“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治世,其发展前景吉祥亨通,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1],以左右民[2]。

注释:

[1]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君主从《泰》卦的卦象中领悟到“天地之道”与“天地之宜”的普遍规律,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进行“财成”“辅相”的工作。后,指君主。财,即裁。财成,通过裁断决定而使之成就。辅相,辅助参赞。[2]左右:帮助、辅助。如《诗经·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点评:

天是最大的阳,地是最大的阴,“天地交”是说阴阳二气交通往来,双向互动,由此而促使万物生长发育,调适畅达,永葆蓬勃的生机,这是宇宙自然所遵循的普遍规律,称之为“天地之道”,“天地之宜”。社会人事活动也应该遵循这种普遍规律,以“天地交泰”作为最高的理想目标,从事“天工人其代之”的努力。君主是最高决策者,正是由于主观的人事努力遵循了客观的自然规律,所以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辅助民生,治理天下。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1],征吉[2]。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注释:

[1]拔茅茹,以其汇:拔茅草时,同根相连的茅草连带拔起。茅,茅草。茹,相连的草根。汇,同类。[2]征吉:向前征进,吉祥。

点评:

由于《泰》卦的总体形势是“天地交泰”,乾阳之三爻全都想与坤阴之三爻相交,所以初九的这种价值取向与九二、九三是属于同类的。

九二,包荒[1],用冯河[2],不遐遗[3]。朋亡,得尚于中行[4]。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注释:

[1]包荒:包容荒秽。[2]冯(ping)河:徒步涉水渡河。[3]遐遗:遗弃疏远之人。[4]尚:主动配合。中行:中道而行,指居于君位的六五。

点评:

九二以阳刚之质而居下卦之中位,刚而能柔,遵循中道,是一个刚毅果断而又温和宽容的大臣形象。在天地交泰之时,能够兼容并包,度量宏大,又有不畏艰险、涉水渡河的勇猛,胸怀广阔,坦然大公,不遗弃疏远以至顽愚之人,也不结交朋党,表现了“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的优秀品德。九二作为刚中之大臣主动与六五柔中之君积极配合,这就是“上下交而其志同”,君臣上下都以中道原则结成相应的关系而同心同德,对于实现《泰》卦之时的整体目标,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1],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2]。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注释:

[1]无平不陂(po),无往不复:物极必反,事物总是要向反面转化的,这是天道自然的普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陂,倾斜不平。[2]勿恤其孚,于食有福:不必患得患失,而应以诚信为本,诚信是做人的价值准则,以诚信待人,于食禄之道自有福庆。恤,患得患失的忧虑。孚,诚信。食,食禄,包括俸禄和官职。

原边注:

李光地《周易折中》引徐直方曰:“小人所以胜君子者,非乘其怠,则攻其隙,艰则无怠之可乘,贞则无隙之可攻,如此则可以‘无咎’,可以勿忧其孚矣。或曰:阴阳交运,否泰相仍,时势然也。虽‘艰贞’‘勿恤’如之何?曰:平陂往复者,天运之不能无。‘艰贞’‘勿恤’者,人事之所当尽。天人有交胜之理,处其交履其会者,必有变化持守之道,若一诿之天运,以为无预于人事,则圣人之易,可无作矣。”

点评:

九三处于天地阴阳的交接之地,即将由乾下坤上转化而为乾上坤下,这种发展势头不可抗拒,但是却与社会人事的价值理想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因为乾由尊位下降到卑位,坤由卑位上升到尊位,刚柔相应,阴阳交配,这正是《泰》卦的大好形势的本质所在,如果按照“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的发展势头,乾由卑位上升到尊位,坤由尊位下降到卑位,就会产生上下不交,卑不上承,尊不下施的局面,变成了否道,从社会人事的价值理想的角度看,这是难以接受的。因此,《泰》卦的九三爻处于由泰而否的转折关头,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究竟是放弃价值理想而顺应自然规律,还是坚持价值理想而违抗自然规律,能否找到一个中道的原则来处理此二者的矛盾,做到差强人意,所有这些可能的选择摆在面前,迫使九三作出断然的决定。《周易》提出的解决办法是“艰贞无咎”。“艰”是指处境艰难,要以清明的理性面对艰难的处境,不可掉以轻心。“贞”是坚守正道,所谓正道也就是中道,要同时照顾到自然规律和价值理想两个矛盾的方面,既要做到居不失其正,也要做到动不失其应。“无咎”是指对未来结局的预期,由于处境艰难,应对不易,对结局的预期决不可过高,能够做到无咎,不犯严重的错误,就算是比较满意了。这种处世之道,具体说来,就是“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六五,帝乙归妹[1],以祉[2],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注释:

[1]帝乙:商代帝王。归妹:嫁女。[2]祉:福祉。

原边注:

这种乾坤并建的原则实际上也就是中道原则,刚不必善,柔不必恶,刚柔双方皆以中道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到刚中与柔中相应,才是尽善尽美的理想。

点评:

帝王之女地位尊贵,屈尊下嫁与之相配的男子,象征六五柔中之君与九二刚中之臣结成阴阳相应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获得福祉,至为吉祥。就《泰》卦之时所追求的整体目标而言,就是要做到“上下交而其志同”,所谓上下相交,关键就是君臣相交,九二能尽臣道以与上交,六五能尽君道以与下交。但是从卦爻的组合情况看,六五以阴柔居君位,也就是女处尊位,九二以阳刚居臣位,也就是男处卑位,政治关系的君尊臣卑与家庭关系的男尊女卑不相协调,形成了矛盾。

《周易》反复强调,五为君位,二为臣位,这种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的等级位分虽然是固定的,但是由于阴阳两类势力此消彼长,上下无常,究竟是女处尊位还是男处尊位,却是变动不居,不能固定的。因此,为了合理地处理君臣之间的政治关系,应该奉行乾坤并建的原则,阴顺阳,阳顺阴,刚而能柔,柔而能刚,各自向对方寻求良性互补,协调并济,共同开创和维护整个政治系统的稳定和谐。从这个角度看,九二以刚中之德“得尚于中行”,主动与六五柔中之君积极配合,六五以柔中之德竭诚委任九二刚中之大臣,“中以行愿”,君臣同心,精诚团结,这就造就了一个政通人和的局面,实现了理想。

上六,城复于隍[1]。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注释:

[1]城复于隍:城墙崩塌倾覆于城壕之中。复,倾覆。隍,城壕。

原边注:

王弼《周易注》:“居泰上极,各反所应;泰道将灭,上下不交;卑不上承,尊不下施。是故‘城复于隍’,卑道崩也。”

点评:

上六处于《泰》卦的终结,按照乾阳上行、坤阴下行的发展趋势,《泰》卦即将转变为乾上坤下的否道,这也是符合治极必乱、高极必危的自然规律的,如同垒土筑成高耸的城墙却瞬间崩塌倾覆于城壕的情形一样。上六居于《泰》卦的上极,总体特征是上下不交,卑不上承,尊不下施,民心离散,国将不国,社会缺乏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种情况下,柔居高位的上六只能“勿用师,自邑告命”。孔颖达《周易正义》曰“唯于自己之邑而施告命”,即不可兴师妄动,只能在狭小的城邑之内行使政令。实际上是已经丧失了统率的权力。面对着这种既成的事实,命不可行,乱不可止,上六应沉痛反思,为当前的局面感到羞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