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春愁赋》
作者:【唐】司空图
芳滟滟兮翠绵绵,泥晨霞兮泊晚烟[1],郁情条以凝睇[2],袅愁绪以伤年。群企胥悦,幽栖自怜,胜事而何人忘返?赏心而与我相捐。当其玉律惊春[3],香风拂曙,晴阳小苑之道,绀霭青门之树[4]。绣毂相追[5],金羁并骛[6],携艳冶以争出,指狭邪而共趣。贪壮岁之娱游,惜繁华之易度。岂知低摧上国[7],寂寞良辰,林幽莺吊,院古苔新。暗想歌钟之会[8],出随车马之尘。落日归卧,悬琴叹频,孤枕役故园之梦,一宵惊白首之人。
江枫暮兮江水渌,荡羁魂兮劳远目,倚兰棹兮雨霏霏,历苹洲兮衣馥馥。千古兮此时此地,愍输忠而见逐。边鸿下兮边草生,拥玉帐兮滞龙城,折柳厌河梁之赠,落梅传戍笛之声。万里兮此时此日,叹积雪之徒征。莫不惨澹伤神,回环萦虑,念郢阙以回首,忆帝乡之归路。虽阳和之暗攻,自眇默而谁诉?
于是情驰天末,黛敛闺中,徘徊暖榭,徙倚芳丛。燕泥滴滴而檐坏,蛛网迷迷而帐空。怜笙罢兴[9],挑锦停功[10],怨韶光之虚掷,与长夜而还同。若斯者固纷尔多状,浩然莫穷。彼人情之贸迁,系植物之荣悴,何深衷之委郁,谢圜煦于天地。萦心夜焚,凝魄朝醉,同垢衣之莫浣,岂萱枝之可慰[11]。愿昭畅于春台,雪胸襟之滞义。
注释:
[1]泥(ni):阻滞。[2]凝睇:注视。[3]玉律:玉制标准定音器。古以十二音律配十二月,故吹律管以候节气。[4]绀霭:青色云气。青门:汉代长安城东南门,因门为青色,故称青门。后泛指京城城门。[5]绣毂:绣帐为帷幕的车子,古代妇女所乘坐。毂,车轮中央车轴贯入处的圆木。[6]金羁:指装饰金玉的马。羁,马络头。骛:奔驰。[7]低摧:憔悴。上国:指京城。[8]歌钟:听歌鸣钟,谓歌舞欢乐的生活。[9]怜笙:刘向《列仙传》中载“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罢兴:没有兴致。[10]挑锦:拨梭织锦。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寄滔。见《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11]萱枝:萱草。《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释文:“谖,本又作萱。”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鉴赏:
“愁”,是晚唐司空图(837年—908年)的生命底层的基调。他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在乱世踽瑀而行,乃一愁肠满腹的君子,如同他在《情赋》序中所写“愚尝赋《春情》数百言,状其思媚,自谓摭众骚之遗,恨遭乱而失”。这位因遭乱而恨失大展宏图机会的愤慨文人,在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军入长安,僖宗奔蜀时,因不克跟从僖宗,乃退还河中。后任知制诰、中书舍人。昭宗即位,复召为舍人,未几以疾辞,后归隐中条山五官谷。本篇作于司空图隐居之时。
《春愁赋》以三部分写春愁。第一部分叙写春景及往日京城春游之欢乐,而自己独愁。第二部分叙述屈原之放逐,李陵漂泊异乡二则古事,发古人之春愁幽思,映照自己百曲难伸之愁肠;第三部分又叙写实景,却如蜘蛛结网,深入春愁之精髓,借春情之惆怅写幽微之自伤,娓娓道出“何深衷之委郁,谢圜煦于天地。萦心夜焚,凝魄朝醉”之情。
赋一开始,“芳滟滟”“翠绵绵”二词写举目远望滟滟水光,绵绵山色,时间的递转由晨霞到傍晚云烟缭绕,外在的美景,兴发出春思,“郁情条以凝睇,袅愁绪以伤年”抵不住对过往的凝视回想,引起“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悲情,悄悄忆起当年京城春游、艳冶狭邪的轻狂岁月。
回忆跌宕在过往的春游盛事中,四六句交错其间,节奏转急,在曲江西南芙蓉小苑前,骑着金玉雕饰的骏马,与女子们乘车一同出游,或并驾齐驱,或争相追逐,欢畅娱游,繁华匆匆;哪里会料到唐僖宗黄巢之乱,军入长安,僖宗逃往凤翔,又迁往宝鸡,故国蒙尘,京城孤绝,空辽的故都,古老的院落,仅有莺鸟幽怨哀啭,“寂寞良辰,林幽莺吊”在风中低回。此时,由春光至春游,一实一虚,一面回旋在记忆的宝盒,一面与现实两两对照,孤鸟回首,孤琴高挂,孤枕幽梦,白头老翁司空图“落日归卧,悬琴叹频,孤枕役故国之梦,一宵惊白首之人”,只有夜夜在欢乐激荡的音符与马蹄声中,梦魂牵引,饱噬“胜事而何人忘返”的“幽栖自怜”。
第二部分以屈原、李陵古人古事千古之愁写起,在自怜自怨中,怀想千古之愁,借二人皆漂泊在外不能回京之境,衬出自己亦是无法回京的自伤;屈原“输忠而见逐”,如《楚辞·招魂》云:“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渌渌江水旁枫木依依,有飘荡在外的魂魄,仍遥慕远眺家园,春雨霏霏衣馥馥,只盼君王回顾;另有滞留龙城的李陵,如边塞孤鸿,因战败被俘,有国难投,有家难归,在戍守边疆的笛声《梅花落》曲中,无缘踏上归途。两人一念郢都,一望长安,却同样黯然神伤,温暖的春光微照,却难解幽幽的愁曲。
最后一部分,春愁由实写虚,愈转愈深,仍以古人之愁映照作者之愁。司空图眼看唐王朝亡在旦夕,自己又无能为力,只好归隐山林。隐居本求超脱自在,但现实之国事波澜,又使他不能忘怀报效国土的心志,文人屈原之愁,武将李陵之愁,交织于作者矛盾的心理和无可奈何的心情,最后不得不自我排遣,并表明消愁的愿望。
于是乎作者收起愁苦敛眉的忧郁,出楼阁、观亭榭、倚花丛。告诫人们人生韶光莫虚掷,长夜漫漫无穷尽,要学会转化愁情,将深藏的郁结,还诸天地之间,春光的温暖可以洁净垢衣,可以让萱草忘忧,可以让人消除愁苦。
这样清新直接的语言,直指人心,诚如李调元《赋话》卷二说:“唐司空图《春愁赋》云:‘林幽莺吊,院古苔新’,眼前景,口头话,一经组织,字字颖妙,读之若旦晚脱笔砚者。晚唐诸名家若司空表圣、陆鲁望、吴子华,大致以新颖为宗,而词必己出,面目各不相似。”所评甚为真切。
本赋情景交融、古今交错中,深化了时间与空间的千古同愁,今春之愁到往事之愁,再到千古之愁,让闻之者愁之又愁,听之者同生伤春、伤逝之愁,在古今对比中道出悲愁的况味!因此,在公元907年,朱温废去唐哀帝,篡唐建立后梁,次年又将哀帝刺杀,司空图闻此讯息后,绝食而死,他的春愁忧郁与屈原一般,无法扬其波而转化自在、迎接春阳,在凝睇自怜中幽栖萦心、夜焚凝魄,终将“自眇默而谁诉”,无限愁绪幽邈绝尘,回荡在空中、在文字间、在历史的情怀中,并且投射在读者们的心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