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了你着想,你还给我们发脾气,我不要你的东西,你给我拉起走,你爱扔就扔。”老太太被女儿甩了脸子,心里也不高兴了,火气一下就上来了。
“娘,您老就少说两句,小妹这不是心疼您心疼她侄子侄女吗,你看看我们村有谁家的姑娘能拿这些回娘家的。”朱张氏紧紧抱着朱桂香的胳膊不让她动。
朱张氏觉得此时的老太太很轴又不讲理。
疯魔了一般。
“哼,她这哪是心疼我,这是来给我甩脸子的差不多。”老太太还嘴上还在说着难听的话,不愿接梯子。
朱桂香翻了个白眼,她不伺候了,爱咋咋地。
“大嫂这些东西你收着。”朱桂香转头对朱张氏说道。
“好,那大嫂就腆着脸收下了。”朱桂香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朱张氏没有再推辞。
如果她不接下,就让朱桂香就这样走了,她有直觉朱桂香以后不会再来朱家了。
“老大媳妇你是不是想反了天,连我的话都不听了?”老太太脸色更加难看了,觉得他们都不听她话。
“娘,这是小妹送给我这个大嫂的。”朱张氏无奈的看着老太太,意思就是送她的,老太太没权利干涉。
心想老太太是不是中邪了。
“哼,那以后我就不管你们了。”老太太气鼓鼓的回了屋,还小声嘀咕:“一个个都不听我话。”
朱张氏跟朱桂香对视一眼,同时无奈一笑,老太太越来越小孩子心性了。
朱桂香跟朱张氏两人把牛车上的东西全部下了下来。
朱桂香一手提一麻袋,轻松的提进了屋。
朱张氏就是用两只手抓着麻袋的两头,费劲的搬进去。
“大嫂我来搬。”朱桂香说着脚下加快了速度,几个来回东西都搬完了。
朱桂香又把外面的两袋谷子提了进来,对朱张氏说道:“大嫂这谷品种好,又香糯很好吃,你留一些做种子。”
“好。”朱张氏正有此意。
朱桂香又打开装红薯的麻袋给朱张氏说道:“大嫂这是红薯,煮在干饭,稀饭里都可以,也可以就这样煮起吃两三个就饱了,也可以蒸来吃,又糯又甜可好吃了。”
“这红薯我还没见过呢!”朱张氏拿出一个红薯吃惊的道:“这恐怕有一斤一个。”
“差不多,这红薯产量比土豆还高,结的比土豆还多,这是我在黑锋山找到的,是我们大佣的头一份,大嫂可得捂好了,我准备明年开始种植,到时候培育的多了,再交给村民,明年我种的时候我教你种。”朱桂香认真的嘱咐。
“那我可得把这红薯收好了,明年种。”朱张氏说着就要拖着麻袋进屋藏着。
“放我那屋去。”老太太这时走了出来,还是故意板着一张脸。
她那屋没人敢去,也藏的住东西。
朱桂香摇头一笑道:“这是拿来给你们吃的,这红薯不好保存,放久了会坏的,等明年种植多了,我再教你怎么保存。”
母女哪有隔夜仇,这不老太太气了一会儿就好。
朱桂香有空间红薯不会坏,外面是要挖地窖保存的。
“这好东西我可吃不下,妮子你说这要怎么保存?”老太太觉得这红薯吃了是浪费,要留着做种子。
“挖地窖保存。”
老太太一噎,这就两袋红薯就要去挖个地窖,好像不值当。
“娘,我那还有好些呢,明年种的肯定够,你们就放心吃。”朱桂香劝道。
老太太只得点了点头让朱桂香把红薯拿进她那屋,随后再锁上门,不过她还是想挖地窖,挖来明年用也行。
朱桂香又打开其他麻袋,交代他们:“这些都是最好的种子,你们明年就种这个。”
老太太跟朱张氏看着这些不仅漂亮没有坏,而且又比平常的种子大一半,眼里全是惊讶,心想朱桂香这是从何处得来的种子。
“小妹这一盆泡豆子怎么回事?”朱张氏注意力放到泡黄豆上了。
“我准备教你们做豆腐,提前泡好豆子就好做。”
“做豆腐!”老太太两人同时睁大眼睛盯着朱桂香一脸惊讶。
“你何时学会了做豆腐?”老太太疑惑的道。
朱桂香轻笑一笑,不在意的道:“我之前看过一本杂记,上面有一些记录,这不前几天我就给琢磨出来了。”
“你这书还真没白念。”老太太道。
朱桂香从小得宠,朱老爹教儿子们念书,朱桂香也是跟着一起学的。
“这豆腐是传家的手艺,我们不能学。”朱张氏摆手不同意学。
“这有什么不能学的,大嫂学会了也有一个手艺不是,一家子也有个进项,到时候去马长镇卖又碍不得我生意。”朱桂香分析了其中的道理。
老太太一想还真是这么个理儿,便点头道:“妮子说的对,老大媳妇你就放心学。”
他们一辈子光靠种庄稼那他们老朱家就只能是这个样子了。
有个手艺天天有进项,还能供娃子们去念书,将来好有出息。
老太太都发话了,朱张氏只能学了,同时心感激的不行。
今日也是巧了,其他人都上街去了不在家。
朱桂香先给朱张氏讲了一遍豆腐的做法,老太太也在一旁听着。
讲完后他们打了水把石磨洗干净,再把泡好的豆子洗了一遍。
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开始推磨磨豆子。
磨好豆子,又沥豆渣。
他们把豆浆放进锅里,老太太烧火,朱小松一直是个隐形人,远远的站在一旁看稀奇,也不碍着他们。
朱桂香拿了老太太的针线篓子,把里面的针线布拿了出来,把娄子拿去洗干净。
“小妹你洗这娄子做啥呢?”朱张氏奇怪的问道。
老太太也好奇的盯着朱桂香,似乎要她给一个说法。
“等下给豆腐定型用。”朱桂香笑着解释。
朱桂香从随身布包拿出熟石膏,随后拿了碗用水泡上,泡的时候还不忘给两人解释。
这时院子外传来了叽叽喳喳的声音,朱家其他人回来了。
“呀,哪来的这老些东西?”一个妇人的惊叫声从堂屋传进灶屋。
这是朱桂香的三嫂,朱杜氏,为人有些小尖小利,大的问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