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由之前的“贤臣”,到现在的态度直接强硬了起来,初步展露自己的本来面目。
如果是换成了一个能君的话,或许这个时候还会忍耐下来,等之后找到机会之后,再将高欢一系彻底连根拔起。
只不过,袁熙,明显是没有这个城府的。
以至于,短短的时间之内,这两方就仿佛是撕破了脸一样,几乎成了一番势如水火的模样。
甚至,到了这个时候,再配合上之前,袁绍这时和高欢有关系的传闻,原本不相信这些传闻的人,现在都开始有些相信了。
经过了这一遭之后,高欢的狼子野心,可以说是昭然若揭。
而在此期间,清河崔氏突然宣布了对于袁熙的支持,让原本有些不支的袁熙居然局势逆转了起来。
清河崔氏,原本就是河北有名的世家大族,是当地有名的望族。
汉末时期,这个家族刚刚进入崛起的状态,还没有到之后最巅峰的时候。而这个家族最巅峰的时候,应该算是在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进入鼎盛时期,并在北朝初年达到极盛,北魏孝文帝时入“卢崔郑王”四姓高门;唐代位列“七姓十家”,出宰相十二人,与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并称为“崔卢”。
但这个时期的清河崔氏,虽然还没有进入到百余年之后的极盛状态。可是,崔浩这一位历史之中清河崔氏最有名的几人之一的出世,也让这个家族比起历史上这个时期本应该有的状态更加的鼎盛。
崔浩,他可是曾经袁绍手底下的左右两大谋士之一,甚至在最开始的时候,他是袁绍手底下的第一谋士,直到了袁袭到来之后,这才开始,有人能够和他并列。
而袁绍这种顶级世家推出来的诸侯,他的一些政策,也都是有利于世家的。它所代表的,也是这些大世家的利益。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取得一众大世家的支持。
而袁潭,在袁袭的支持之下,决定暂时和自己的兄弟联合在一起,先搞掉自己高欢外人再说。
袁熙这个时候本来就对高欢恨之入骨,而且,得到了清河崔氏支持的他,一瞬间感觉自己又行了,故而,并没有拒绝袁潭的建议。甚至还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好好的教训一下他眼中的这个叛徒。
而在这两兄弟联合起来的打压之下,而他们的手底下,还有袁袭、雀浩这些人的辅助,势单力薄的高欢,很快就落入了全方面的不利状态,在各个方面,都落入了下风之内。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几家依旧保持着一定的克制,依旧还没有轻启刀兵,没有转化成实际的军事斗争。
或者说,他们三家多多少少都在等时间,等他们在之前的大疫之中,恢复足够的元气,如果等他们手中有了足够的力量之后,自然不会再轻易饶了对方。
可是,在这方面,高欢自然是比不上背后有大量世家支持的剩下两人的。在恢复速度上,他是要处于落后地位的。
按道理来讲,时间如果拖的越久的话,他的胜算就越低。
可更加没有让他想到的是,他低估了袁袭的魄力,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个时候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在袁袭的支持之下,袁圣领五百兵马偷袭了高欢的府宅,将高欢、高澄、高延宗在内的高氏族人斩尽杀绝。
也就只有一个高干,因为事先就已经投诚,这才留得了一命。甚至不只是保住了小命,而且还高升了。
袁绍不愧是将高干当成半个儿子来养的,这货在袁绍这边的待遇不在他们几个儿子之下,而他这个外甥也没有辜负袁绍,在高欢暴露出他的狼子野心之后,就已经打算和高欢分道扬镳了。
说到底,别看这两个人出自于同一个家族。但他们陈留高氏也不是什么小家族,家族子弟多了去了。他一个主系,而对方不过是一个旁系,虽然也有些族中兄弟的感情,但要说这个感情深厚到什么程度,那也还不至于。
而袁袭,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个时候的当务之急,应该是休养生息,恢复之前的元气。
故而,原本占据优势的他,这个时候更加不想将这一件事情拖延下去,而是采用了这种乱刀斩乱麻的方法,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这一场政治斗争。
长时间继续这样内斗下去的话,严重影响他们冀州休养生息的动作。
原本,高欢一戏被赶尽杀绝之后,他残留下的这块蛋糕,袁熙一开始也想要吃一口的,总不能都让袁潭一个人吃了。
真要是让对方一个人全部吃了的话,等到他消化了,袁熙日后恐怕就要在袁潭的面前乖乖的当弟弟了,虽然他本来就是弟弟。
不过,袁熙他也不担心袁袭敢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他。能够用对付高欢的方法,不代表就可以同样用在他的身上,大家的身份地位可就是本质的区别。要是用同样的方法的话,那可是要出事情的!
甚至,这种办法就算是用来对付高欢,就算是他们自己人,在事后也不知道有多少反对的。
袁袭这般,说白了就是直接不守规矩掀桌子了。
可是,奈何让袁熙无可奈何的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原本表达了对于他支持的清河崔氏,却给了他一记有力的背刺。
直到这个时候,袁熙这才猛然惊觉,就连原本中立派的崔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袁袭说服,暗中支持袁潭。清河崔氏之所以在那个时候支持袁熙,也不过是为了出于先干掉高欢的目的。
事实上,清河崔氏从来就没有真心支持过袁熙。
所幸,逢纪、审配等人虽然并非是一个时代最有名的谋士,但并非是无名之辈,多少也是有点本事的。
也幸亏他们这个时候果断建议袁熙壮士断腕,退出渤海,离开的权力争夺的中心。故而,这才在剩下的一众支持者之下,获得了中山、常山两郡之地的掌控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