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儒和小五走后,高阳王的侍从陈荆便来了。
手里是一张张抄写好的佛经,字迹工整,一看就是练过书法的。
她直视着陈荆的眸子,眸子里满是疲倦和一些道不明的东西。
屈居人下,肯定帮着干了不少脏活累活。
“既然高阳王如此有诚意,那本宫就替他送到归善寺去,让高僧帮他好好念念经。”
陈荆知道她看出来不是高阳王写的了。
“娘娘能否借一步说话?”
她嘴角微扯,终于敢直面她了。
“扶风,看茶。”
看诊屋内,陈荆对着帘幕那头的人影,思量些许。
窗外滔滔江水流淌。
“娘娘可知北燕接下来的意图?”
“不知。”
“北燕南下,大梁一向重文轻武,只有高阳王能够击退燕军,只有他能够保住大梁。”
看来北燕真的打算攻打大梁,西戎战事说不定是他们的契机。
陈荆是在告诉她,站队高阳王才是正确的选择?
难道狗皇帝扶植的苏家父子已经战死疆场了?
义渠之战恐怕另有蹊跷。
“本宫只是个后宫妃子,一个女人,高阳王恐怕看错我了。皇上只不过垂怜我片刻而已,若是有更合他心意的人,我便什么都不是。”
对你们没有利用价值。
陈荆喝了口茶,茶香弥漫开来,让人心情舒畅。
“娘娘恐怕低估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王爷也不是想让娘娘做什么铤而走险的事。
只不过是了解了解皇上的动向,吹吹枕边风而已,顺便能帮娘娘挡住其他后妃的攻击。”
她摸着杯子上的桃花图案,思忖。
“本宫无意于权利争斗,你们另找他人吧。”
话说得这么直白,该不会再来了吧。
“娘娘,”
和凝站起来,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扶风,送客。”
——
次日,皇宫迎来了柔然和亲的公主。
皇帝和太后一起,召集所有妃嫔坐在流云殿,迎接公主。
虽然外面战火连天,但皇宫内仍然维持着秩序。
该纳妃纳妃,该办宫宴办宫宴。
梅妃照旧闭着眼,捻佛珠,俗世无法叨扰她。
云嫔头戴金步摇,甚是招摇。
惠嫔自从上次被和凝揭穿老底,便没了气焰,看到她不再数落,转而从眼神流露出憎恶。
用眼神骂人。
和凝并不在乎,她与刘绫小声交谈。
“听说这嘉音公主是柔然第一美人,有湛蓝色的眸子,要是与皇上生下孩子,肯定长得好看。”
梅妃或许也有些外族血统,那深灰的眸子真是好看。
可惜从来没看过梅妃笑。
她很好奇,中秋那夜梅妃到底在干什么。
既然没传出消息,应是梅妃的宫人救回来了。
刘绫微微点头。
“我也听说了,好奇她的人很多。昨日公主的轿子停在京城郊外,就有人慕名前去偷看,结果什么也没看到。”
“好神秘。”
皇帝看她那副垂涎三尺,急不可耐的样子,比自己还着急。
中秋那夜以后,因义渠战败,他还无暇顾及其他。
不过暗卫来报,高阳王私下多次找她,不知二人说了些什么。
——
香嫔应着中秋那夜的传闻,对月嫔甚是不喜。
高阳王对她施压,要拿下皇帝,可是皇帝现在正忙着战事,根本不理她。
香嫔心中甚是郁闷,现在又来了个嘉音公主,看来这皇宫内庭不好呆啊。
现在宫里除了梅妃分位最高,便是云嫔、惠嫔、月嫔、宁嫔、香嫔,五嫔鼎力。
不知这新来的嘉音公主会得什么分位。
众人都把目光投注在殿门前,期待着来自异域,腿长腰细的美人。
各怀小心机。
柔然来的使节来到殿前,随后将公主迎入。
结果出乎意料。
那迈入殿中的公主,只是个半大孩子。
她穿着束腰华服,头戴毡帽,深棕长发,一双湛蓝眼眸甚是水灵。
和凝的嘴角抽搐,“这就是嘉音公主?”
惠嫔端在手上的茶杯顿住,李修容停下八卦的嘴巴,香嫔攒住的绢帕忽的松开了。
梅妃见众人都没声响,终于睁开那双深灰眸子,看看是怎么回事。
深灰眸子流露些许疑惑,随后又闭上。
皇帝显然有些怒意。
北燕打算盘也就罢了,柔然也来惹他。
公主走到殿内,行礼。
“柔然安乐公主,参见皇上。”
皇帝微眯眼睛。
“柔然和亲,似乎缺点诚意,原定的嘉音公主呢?”
安乐抬眸看着皇帝。
“回皇上,嘉音公主是安乐的姐姐,只因嘉音性格顽劣,不受管束,近日逃离柔然不知去向。我父王无奈之下只能让我顶替姐姐,前来和亲。”
见皇帝不悦,安乐又急忙解释。
“我虽年仅十岁,但是父王最疼爱的女儿,他愿意割爱给皇上,自然是有诚意的。”
李修容小声和裴修媛嘀咕。
“才年仅十岁啊。”
好小,这么小就要远离故土,到异国和亲。
和凝倒是看这安乐喜欢得很,湛蓝的眼睛,多好看呀。
“等安乐及笄,便可以侍奉皇上。”
柔然虽不是大国,但国内盛产矿石,制造兵器乃一流。
再加上疆土内半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安居一偶。
若是将来与北燕大战,必定要用上他们。
皇帝抬手按压太阳穴,闭眼凝神。
他慢慢吐字,“柔然安乐公主,远道而来,朕颇感欣慰,就封你为纯妃,赐住锦和宫,赏金五千两。”
和凝垂眸,狗皇帝的后宫真是什么都往里塞。
不惹纤尘的尼姑,性格千奇百怪的世家小姐,她这个披着女医皮的杀手,敌国刺客,心怀鬼胎的皇叔送来的细作,未及笄的童养媳。
难怪没孩子。
宫中那么多宫殿,真的是前人住过,后人又来。
锦和宫以前住着的一个孙常在扎小人被凌迟,一个赵才人行刺当场被杀。
也不知这纯妃知道了,晚上害不害怕。
对了,她还不知道长乐宫以前住过什么人呢。
回头问问刘绫。
纯妃跪地谢恩,“谢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