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末做枭雄 > 第八十一章 举行冠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抚了一众流寇首领之后,杨鹤又将秦锋召到了近前,准备好好的奖赏一番,可是赏点什么好呢?

赐予财物?

救济饥民,安置流寇,全都需要大量的财物,现如今,杨鹤处处精打细算,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半花,可是财政开支依旧很紧张,根本没法用财物进行奖赏。

提升官职?

秦锋今年才十九岁,已经是白城子守备官了,还统帅着数千精锐之士,仅仅因为举行了一次阅兵,就对其提拔官职,只怕有人该说闲话了。

不能给财物,又不能升官职,那奖赏点什么好呢?

略加思索,杨鹤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秦锋,你今年十九岁了吧?”

“回总督大人的话,正是!”

“本督看你束发为髻,想来未曾举行冠礼?”

“未曾!”

大明律法规定:皇帝、太子、皇子十二岁至十五岁行冠礼,官员、庶民十五岁至二十岁行冠礼。

举行冠礼,代表着一名男子正式成人了,而冠礼仪式,一般是由亲生父亲、家族长辈,或者师尊来主持。

秦锋的父亲早逝,家中没有长辈亲属,也没有拜过师尊,故而一直没有举行冠礼,还梳着少年人的发髻!

“呵呵,你已是一军主将了,即将为国家征战四方,若不举行冠礼,实在有些不合规矩,这样吧,你回去好好准备一下,三天之后,由本督亲自为你主持冠礼!”

“多谢总督大人厚爱,卑职感激不尽!”

杨鹤和秦锋亦师亦友,关系亲密,前者绝对有资格为后者主持冠礼的。

再说了,由堂堂三边总督亲自主持冠礼,这绝对是一件特别有面子的事情,多少人求都求不来呢!

……

三天之后,三边总督府大堂中,秦锋的成人冠礼如期举行。

仪式由总督杨鹤亲自主持,老将军尤世威充当赞者,另有大小文武官员百余人做观礼,过程极为复杂:

第一步,已经斋戒了整整三天的秦锋,好好洗了个澡,换上一身全新的礼服。

第二步,设下香案,备下祭品,隆重的祭祀了天地、山川、神灵,以及列祖列宗。

第三步,将秦锋的束发打散,重新挽髻、加簪、着缅。

第四步,由杨鹤亲自为之加冠,首加缁布冠,既一种黑色布冠,谕示秦锋已经长大成人,可以肩负起成年男子的责任了,比如说:娶妻纳妾、生儿育女,为家族延续血脉!

次加皮弁冠,既一种用鹿皮缝制的皮冠,象征着秦锋有资格成为一名战士,可以为国家征战四方了。

三加爵弁冠,广八寸、长一尺六寸,前小后大,用一种极细的葛布做成,戴上之后,秦锋就拥有了祭祀宗庙的权力!

三次加冠之后,按照规矩,还要给秦锋起一个表字。

男子成人之后,为了表示尊重,就不便再直呼其名了,需要另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或者表示德行、志向的别名,称之为表字。

取表字这件事,自然还是由杨鹤负责了。

“来人啊,取文房四宝来!”

“诺!”

侍从们取来了笔墨纸砚,放在了一张红木桌案上,而后杨鹤提笔在手、沾满了墨汁,迅速写下了一首七律:

文武双全谋略精,杀败胡虏百万兵,

北伐欲捣黄龙府,十二金牌意难平,

奸臣陷害莫须有,千古遗恨风波亭,

粉身碎骨亦无悔,来世依旧做汉卿!

写完之后,杨鹤在‘汉卿’二字下面重重的点了两点,而后颇为感叹的说道:“万历三十二年,本督考中进士,而后被朝廷加封为绍兴知县,上任途中,路过杭州,特意前往西湖之溿,祭奠了宋岳鄂王之墓,并做下了这首诗,秦锋,今日本督将这首诗送给你,并正式为你取字:汉卿,希望你以后效仿岳鄂王,驱胡虏、保江山,爱士卒、亲百姓,精忠报国、永为汉卿!”

说话间,杨鹤将写好的诗递给了秦锋,并在秦锋的肩膀上重重的拍了两下,其中大有深意。

秦锋足智多谋、勇武过人,既有弄银子的办法,又有训练军队的本事,堪称是天下奇才!

问题是,天下奇才,往往都桀骜不驯、难以驾驭,这一点在秦锋身上尤其明显。

看似眉清目秀、人畜无害的,实则腹黑心狠,还带着一股子难以言喻的野性,这样的人一旦为恶,足以翻天覆地!

因此上,杨鹤才给秦锋取了‘汉卿’这个表字,以此来时时提醒他,做一辈子的忠臣良将,千万不要误入歧途、危害天下。

“多谢总督大人赐字,卑职一定牢记心中!”平心而论,对于‘汉卿’这个表字,秦锋还是很喜欢的,绝对的高大上、有内涵、有档次!

可是让自己效仿北宋名将岳飞,那就要看是什么事了。

征战沙场,驱除鞑虏,没有问题。

严明军纪,爱护百姓,没有问题。

奉公廉洁,两袖清风,同样没有问题。

……

放弃北伐,交出兵权,任由奸臣、昏君诬陷至死,还连累家人流放岭南,部下相继惨死……这种傻事自己坚决不干。

秦锋的人生信条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谁敢让我死,我先叫他亡,那怕是皇帝老子也不例外!

何为汉卿?

汉者,泱泱华夏也,卿者,军中将帅也。

我秦锋,乃是华夏之卿,不是帝王之卿,更不会为了某个昏君、庸君,做愚忠之臣!

天下者,人人之天下也,你若守不住,那就换我来!

……

再说招抚的事。

一场精彩的阅兵式,将四十七位流寇首领吓得胆战心惊,再也不敢狮子大开口了,而是乖乖的返回去,带着手下人马接受了招抚,整个过程异常顺利,期间没有一个敢炸刺的。

总督杨鹤言而有信,给这四十七位流寇首领都封了散官,就是白拿俸禄、不用干活的官职,还赐了住宅、银两,让他们一辈子衣食无忧。

至于十万流寇,按照之前计划好的:一部分前往神木煤矿工作,包吃包住,还有银子赚;另一部分负责清理无定河的河道,开垦两岸荒地……全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虽然招抚了十万之众,可不愿接受招抚的流寇依旧众多,对这些冥顽不灵者,那就只能实行铁腕政策了!

如今蒙古人正在内讧、打的异常激烈,根本无力南下劫掠,趁此大好良机,总督杨鹤决定从榆林、宁夏、甘肃、固原四大军镇的驻军当中,抽调出四万精锐人马,交由老将军尤世威统一指挥,讨伐那些不肯接受招抚的流寇们,争取早日平定乱局!

决定下了,命令却没下,为何?

没有钱粮!

如今大明朝国力空虚,再加上朝廷上下蛀虫太多,以至于财政开支困难,军队拖欠粮饷的事情极为普遍,而西北边军的拖欠情况最为严重了。

就以榆林镇来说,从万历四十七年开始、到崇祯三年,军饷连连拖欠,一直就发不全。

经过计算,十二年时间,朝廷共计拖欠榆林镇军饷、高达一百五十三万八千余两白银。

榆林、宁夏、甘肃、固原四镇加起来,拖欠的军饷更是高达五百多万两。

领不到军饷,又吃不饱肚子,故而西北边军中逃亡的情况极为严重,而逃亡的边军们,很大一部分变成了流寇,四处攻城略地、烧杀抢夺,流寇大军的战斗力不断上升,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

“啪、啪……不够,差的太多了,没有钱粮,边军将士们难以效命,又如何剿灭流寇……唉!”

中午时分,总督府二堂中,杨鹤一边对照着账册,一边飞快的拨打算盘珠子,脸上则布满了愁云。

西北边军拖欠的军饷太多了,以至于士兵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士气低落至极!

现如今,要想调动大军出征,首先得给士兵们补发军饷,如此才能鼓舞士气,全都补上是不可能了,起码补充几个月的吧!

还有粮草、军械、战马都需要补充,而这些都要银子。

杨鹤计算过了,补充军饷、粮草、军械……全都折合下来,至少需要四十万两银子,如此才能调动大军、征讨流寇。

问题是,西北大旱,赤地千里,百姓们死走逃亡、十室九空,各州、府、县能征上来的赋税非常之少,就连维持官府的日常开销都很困难,更别说为数万大军提供粮饷了。

赋税征收不上来,只能向朝廷求援了。

最近这段时间,杨鹤连着上了十多封奏折,请求皇上和内阁重臣们能调拨一些钱粮过来,以便大军剿灭流寇之用。

而每次得到的批复都是:‘国库开支困难,着实难以调拨,至于剿灭流寇所需之粮饷,望三边总督府自行筹措!’

自己要是能筹措到粮饷,还会厚着脸皮多次向朝廷求援吗?

看着寄回来的奏折上的御笔朱批,杨鹤真是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