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宇心中确实是这样想的,只留给后辈子孙财富是远远不够的,家族精神才是一个家族最有价值的,或者是家族最大的财富。
晚清名臣曾国藩留给自己家族后代的训条,值得后辈们去学习,他的十六字家训为:“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还有曾国藩十六字箴言:物来顺应,当时不杂,未来不迎,既过不恋。
董晓宇看到林飞燕低头在思索,大概猜出她的心思,她爱自己的父亲,而且林爷爷走前与林姨有了约定,下辈子继续他们之间的父女情,以弥补一个父亲的遗憾。
“林姨,既然你猜出了这片地的,以后这里就是林家、董家、周家、马家、姜家、刘家、丁家、程家、李家、田家共十家的祖地,那明年清明节,我们把林爷爷的墓地迁到这里,新年后我找人把半山腰那一片空地修整一下,但这一片地不属于墓地,我们只能低调行事,在那里建一套房子,作为家族的祠堂,里面存放骨灰盒和牌位。”
林飞燕和林震雄两人听了董晓宇的安排,甚感欣慰,尤其是林震雄,虽然他是土生土长的金陵上,他在金陵最多只能找到自己爷爷的墓地,那是自己父亲在世时每年清明节带自己去上坟祭拜先人的。
虽然林爷爷在世时,能找到自己的父母亲坟墓,那倒是在他手上安葬的,也就是林震雄的爷爷奶奶,以前找不到那是因为战争,八年抗日战争,不仅炸毁了很多房子,很多墓地也炸没了,林爷爷自然知道林家的祖地在那个位置。
可哪一片区域被轰炸过,死人都不知道有多少,都在那一片区域埋葬了,都是土坟,根本不知道自己祖先的墓地怎么寻找,所以战争才是最可怕的毁灭,在林震雄一代更加不可能找到自己的祖先了,最多能找到自己的爷爷奶奶,也就是林建华的祖父祖母。
而以后有了家族,只要家族没有发生重大事件,家族不衰落,祖地就不会被遗弃,至少不会两代后就弃祖,如果真如董晓宇所说,国外有的大家族传承几百年,那可能传承了十几代人甚至更多代。
其实华夏国内也有很多家族传承了好几百年的,只不过他们没有大肆宣传而已,现在随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太多人,很多人开始离乡背井,现在又有人开始提自己的祖先。
这是对中国忠孝文化最大的认可,可惜经历过十年文化大革命,很多姓氏的家谱都被焚烧了,现代人越来越冷漠,跟这次的文化运动要说没关系,估计是正常人都不会信的。
当然,董晓宇没时间去感慨历史,让自己的后辈子孙,不仅继承祖辈们辛苦得来的财富,更要知道祖辈创业的艰难,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也可以说创造财富易,守住财富难。
董大勇听到自己的儿子这么说,心里更加自豪,自己的儿子考虑问题总是这般深远,作为董晓宇的父亲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心安。
老年人一过七十,都会不自觉地考虑身后事,虽然残忍但不得不面对,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会因为你怕,你有巨额财富,你曾经坐过高位,会优待你,它是永远不会缺席的。
规律之所以是规律,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整个世界运行的法则,它跟定律有本质的区别,定律则是有条件有前提的,规律是没有这些的,但它依然存在,规律就是真理无需证明。
祖地这个话题,在除夕夜,讨论起来虽沉重,但大家都是过来人,都明白这是客观规律;有人说,父母的存在就是为自己与死神之间建起一堵墙,而董晓宇家中的老人,最年轻的林姨和张姨两个人再过几年都要七十岁,他们面前都没了父母这一堵墙,都看透生老病死这是规律,都能坦然接受,没觉得不吉利,反正现在家中的孩子们都出去玩了。
董晓宇和林巧儿明白,从今以后,除夕夜,一家人必须回东山岛上的家里过除夕,他们夫妻俩都必须学会皖南老家的祭祖仪式,这也是一种传承,除夕夜女人要准备那些祭祀所用的物品,董晓宇准需要记住整个仪式的流程,这些都是皖南董家的传承。
今年除夕祭祖祭品都是母亲徐兰芝准备的,林巧儿在一旁做助手帮衬自己婆婆的,明年这个时候,就需要以自己准备为主,婆婆徐兰芝在一旁指点。
董晓宇也是一样,明年他自己是主祭,父亲董大勇会在一旁提示自己,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符合皖南祭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