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胪仪式次日,谢凡随着一众进士进宫向嘉历天子谢恩。因为谢凡是二甲第十七名,所以这次谢凡在进士队伍里偏前面的位置。
谢凡跟着前面人往前走,亦步亦趋,进得宫殿里边。远远见前方坐着一个穿着明黄袍子的青年男子。
“这就是当今皇帝了。”谢凡心想,“来到明朝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到皇帝呢。”他难免有些小激动。
可惜只是隔得太远并不能看清皇上的长相五官。
等走得足够近了,谢凡觉得差不多能看清皇上面目了,前面人又开始行礼跪拜了。谢凡只好赶紧照样跪下,然后跟着众人一齐“山呼万岁”、“谢主隆恩”等等。
虽然早有礼部官吏交待过,进宫后应当如何面圣谢恩,万一圣上问话应当如何应对。但是谢凡由于得知名次过于激动,那礼部官吏说话他也没记住。只见着他上下嘴唇一张一合,谢凡站在人群里假装听懂了。
所以谢凡并不完全清楚该说什么,只是随着众人一齐张嘴对口型。还好人多,也没人专门盯着他一人。
前面人跪下,谢凡便跪下,前面人叩头,谢凡便叩头。总之照着做,不出错。
谢凡心里突然有种前世参加集体活动那种感觉。
诗朗诵也好、大合唱也好,无论是做学生在学校里,还是工作后在单位中,各种节日活动、比赛表演,他都是这样:参加了又仿佛没参加。
迎着明晃晃的日头,走进华丽恢弘的宫殿,望着前方明黄色的身影,谢凡居然生出些恍惚感。
在谢凡一阵迷瞪中,新科进士谢恩完毕。
在走出宫殿的时候,谢凡忽然想到前世自己读大学的时候。班级参加青年节合唱比赛,本来谢凡一路对口型假唱,基本都完事儿了。偏偏校领导上台来和同学们亲切握手。
别人都是校长没来,就提前伸手。到了谢凡,校长已经伸出手,谢凡还没伸手。等谢凡反应过来,慌里慌张伸出手,又伸成了右手。
谢凡心想:“万幸皇帝没打算和新科进士们说两句,如果问到我,可就遭了。”
其实年轻天子本意是想与自己亲自点灯熬夜所选新科进士、未来股肱之臣,亲切交谈一番。
毕竟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又亲自批阅试卷,放在整个大明朝也是相当炸裂。这般事必躬亲,大明历位皇帝,也只有太祖洪武爷能做到。
只是皇上前日熬夜批改了三百份试卷,实在是筋疲力尽。传胪仪式当日天子便是哈欠连连。今日也只是强打精神硬撑,想早些结束,回去补补瞌睡。
接着便是天子在礼部赐下恩荣宴。
恩荣宴又称为“琼林宴”,参加者为新科进士,以及当科殿试各读卷并执事官。恩荣宴虽为御赐,繁文缛节比起鹿鸣宴更甚。
但皇帝并未亲临,只是命大臣一员待宴。本次恩荣宴侍宴大臣是簪缨武将,太保宁阳侯。
新科进士与各考官赴宴时,均佩戴着一枝簪花。
那簪花颇为精致,花剪彩为之,其上有铜牌,钑“恩荣宴”三字。
状元郎不仅位列进士中首席,所戴簪花也与其他人不同。状元簪花,枝叶皆银,饰以翠羽,其牌用银抹金。
众位进士一举一动皆是以状元为首。今科状元郎年纪不大,莫约三旬上下,生得相貌堂堂,此时意气风发,更是光彩照人。
谢凡照旧恍恍惚惚,万幸亦步亦趋,也未曾行差踏错。
等应酬礼节完毕,众人坐定。又有北京教坊司乐工歌伎上来载歌载舞。
谢凡略略看一眼乐舞,只觉还不如鹿鸣宴上南京教坊司,便开始埋头吃饭。
也许是谢凡此次有幸位列上桌,恩荣宴菜色倒是较鹿鸣宴更为丰盛一些。
桌上有:炸鱼、大银锭、堆花、双棒子骨、宝妆云子麻叶甘露饼、大油饼、风鸡、火煨猪肉、煨羊肉、小银锭、笑靥儿、醋椒猪肉、椒末牛马、醋椒鸡并鱼、汤三品、果子五盘、双下大馒头、牛羊肉、饭酒五钟。
谢凡照例沉默不语,只大吃特吃,除了酒水,一律光盘。
此后众人又去国子监拜谒先师孔圣,又是种种仪式,释褐易冠易服。谢凡也都照葫芦画瓢走完流程。
国子监中立碑,碑上有历届进士姓名名次。谢凡望着块块石碑,终于生出些真实感来,还有些得意:
“我这算是某种程度上的青史留名了吧?前世去北京旅游,见过国子监的明代进士碑。也不知道在这个世界,几百年后还会不会有这些石碑。”
仪式完毕,出得国子监,谢凡不出意外遇到了唐监生。唐监生早知道谢凡已经高中二甲进士,难得收起玩笑面孔,一本正经向谢凡作揖行礼,恭喜道贺。
见唐监生国字脸上没了笑容,一脸严肃,倒让谢凡有些不适应。只相约过几日得闲,一定请唐监生吃席,感谢他那日燕九节带自己去白云观打醮祈福。唐监生自然满口应下。
谢凡对于自己何德何能,居然高中二甲进士,依旧颇为困惑。
谢凡向来不爱交际,会试之后他便闭门在家休息。对于会试舞弊大案也只听了三言两语,不知其中首尾。
对此谢凡更十分疑惑:常解元才华横溢,他是亲眼所见,出口成章,文章锦绣。若说常解元须要漏题舞弊,谢凡着实不信,何况还有金陵会馆中其余一众举子。
距离进士观政尚有一段空闲,谢凡便前往金陵会馆打听一番。
到达会馆,却不见旁人,只有王举人仍在。只是王举人一张脸皱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见了谢凡,王举人也是格外恭敬。谢凡感觉不太习惯,但也勉强应酬了几句,便开口询问常解元如何了?
王举人听了却是一脸吃惊,忍不住脱口而出一句:“真是孤陋寡闻”。随即便自觉失言,又连连赔不是。
谢凡倒不在意,只叫他展开细说。
王举人便竹筒倒豆般一股脑儿说了。在二月会试之后,常解元为首金陵会馆一众举子自觉十拿九稳,便有些放浪不羁。每日宴饮冶游,通宵达旦。
可遭惹了另一个同在会馆借住举子,吴良的眼红嫉妒。吴良便是那个性情孤僻,不爱搭理旁人的。
因着吴良会试第一场在贡院里染了风寒,第一场便没能完卷,算是白来一趟。偏偏还不能马上打道回府,须得三月初一大运河开漕通船了,才能乘船回应天。
这吴良当真无良。眼见自己会试无望,又见常解元等人洋洋得意。便心生毒计,向给事中钟旭日举报常解元等一众举人得了副主考方敏漏题。
接着便是谢凡所知道的,方敏被罢免,常解元等一众人下了锦衣卫诏狱。
可谢凡不知道的是,连带着金陵会馆借住一众举人,都被“请”去了锦衣卫诏狱“喝茶问话”。举报人吴良和王举人也未能幸免。
说罢王举人深深叹了口气。
谢凡也实在不解吴良为何如此损人不利己,又有些庆幸正月初三那日自己吃了韭菜合子腹泻,没能同去拜见座师,也免了这无妄之灾。
心中想起《道德经》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只是当着王举人,谢凡不好表达自己深感庆幸,只好好言安慰了他几句。
接下来谢凡便开始准备搬家。
自洪武十八年,洪武爷为了锻炼新科进士的政务处理能力,便让新科进士前往六部九卿等衙门实习政事,名曰“观政”。
在翰林院、承敕监、中书署等近侍衙门观政的进士称为“庶吉士”,而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观政的进士则称“观政进士”。
既然观政,便要每日去衙门点卯,六部衙门都在东城西城。而南城居民则多数为贩夫走卒。他们现在所住南城是平民百姓所住之地。陆家父子与张世贤住在南城,生意往来倒是十分便利。
可三月初一大运河已经开漕,陆家父子与张世贤不日便会贩货回江南。所以他们三人并不会续租南城四合院。
三月四合院房租就要到期,于是谢凡赶紧托了牙人房仲,预备在北京东城西城里找个小些的宅子单独居住。
朝臣们为了方便上朝,一般在东西长安街上住。因此东西长安街上多是深宅大院,屋舍严整,街道也是干净体面。
可是谢凡作为二甲进士出身,只授从七品官衔。虽然观政时期亦有足额俸禄,但是从七品每年俸禄仅为八十四石。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折色”。
所谓“折色”便是以米折物,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
折色也有规定:“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钞;三四品米钞各半;五六品米六钞四;七八品米八钞二。”
所以谢凡作为从七品新晋观政进士,还好总有八成俸禄是米。也就是说,谢凡一年俸禄只有67.2石米。其余便是宝钞和苏木胡椒。
而米价么,根据年份不同,会有波动。
丰年一两银子可买十多二十石米,欠年则不到十石。六十多石米,折成银子无论如何也就不到十两银子。
苏木胡椒还好,是药物和染色物料。总能拿来用用。至于大明宝钞,购买力下降得厉害,聊胜于无。
按照北京城内物价房价,谢凡实在是无法负担住在东西长安街这样,既繁华又方便的地段。
因此谢凡找来牙人后,便说出自己的需求:在东城西城,离朝廷衙门近些,清净些,整齐些。
那牙人便问:“老爷能付多少租子?”
谢凡狠狠咬牙说到:“每月五两银子!”
这已经是谢凡能给出的房租极限。
到京城赶考,祖父祖母给了谢凡二十两傍身钱,路上山东临清西门庆给了二十两,陆家和张世贤给了二百两。到北京城时候,谢凡一共有二百四十两银子。
可是来了北京,又是租房,又是吃穿用度烧煤取暖。时不时还有人情往来,请客送礼。作为新科进士,一众同乡同年,后面少不得又有应酬往来。谢凡现在手中满打满算也只有一百多两可以用来生活。
俸禄就那么点儿,所以谢凡只能吃老本。可一年六十两银子房租,是非常沉重一笔负担。若是再多了,谢凡恐怕就没钱过日子了。
那牙人却想也不想,就说道:“老爷所说这样宅子,每月恐怕要十两。”
谢凡不信,硬要牙人带着自己去看东城西城月租五两银子的宅子。
那牙人也不拒绝,便带着谢凡去看。
果然那些便宜宅子,要么窄小拥挤,要么破烂漏雨,要么周遭吵闹。
偶尔有房屋好些的,说是属于东城西城地界,却已经紧紧毗邻南城,离着各大衙门天远地远。若是谢凡去衙门点卯,只怕天不亮便须得起床。不然就要买个马车或是驴车代步。
接着牙人又带着谢凡看了些租金贵些的宅子,果然地段、大小、房屋样样都好。
谢凡随着牙人看了一天房子,累得筋疲力尽,也没寻到可租的宅子。
不禁心中咬牙切齿说道:“都说钱是王八蛋,可长得真好看。
我这辈子都考中了进士,居然还要当北漂!还不能负担整租房子!”
那牙人也不催促,只是一番了然神情。
等谢凡沉默不语,一脸失落的时候,方才幽幽说道:“老爷不妨问问家里,可否资助一二?”
谢凡当场听了,只阴沉着脸,默默无语。
可是傍晚回到四合院中,谢凡便点灯向祖父祖母写信,说明自己须再要几十两银子,用于在北京城中生活。落笔又想起白云观中所求平安符,只好叹了口气,将平安符和信件放在一起。
因为现在寄信回溧水,再等家中差人送银子自然是赶不及了。
所以次日一大早,谢凡起床后便去找表叔陆才明。先拆借一些银两,好将房子租下。等陆表叔回溧水后,再用自己信件,找祖父祖母兑银子回来。
注释:恩荣宴流程菜色参考《明会典》,房租则参考《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舞弊案参考唐寅舞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