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凡听了送礼家人回话,心里忍不住有些忐忑:
“怕不是季太监觉得我这礼物太轻?”
细细回想在河南自己与季五福几乎朝夕相见:
大小官员对季五福都是客气有加,季五福也不曾作威作福,总是满面春风,进退有度,并不似气量狭小之人。
只是季公公城府深沉,叫人看不出喜怒深浅来。
“也罢,以后再与季公公打交道,我小心些便是。”
此后谢凡忙于公事,一点小小担忧倒也未曾放到心上。
每年谢家都会与陆家、张家互赠年货。
只是今年新年,陆家、张家所赠年货格外丰厚。
名头是谢老秀才来年即将年满八十。
八十耄耋,无论前世今生都是高寿。
可是谢凡已经多年为官,心思也自然而然多了起来,直觉便想着:
“两家送来厚礼恐怕并非只为祖父贺寿。”
但是祖父祖母见着家乡土产分外欢喜,大过年的,谢凡也不想拂了老人家兴致。只是欢喜过年,并不多言。
倒是季五福给谢家送了新春年礼。是一盒子精巧江南糕点,四方素白棉布帕子,随礼物也有一句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在北京城里,南方点心颇为难得,但是不算贵重。
和谢凡年前赠送冬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倒是四方帕子和诗句让人摸不着头脑。
季家人送礼来时,谢凡外出应酬并不在家中。
孙嫣然收下礼物,她对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一句冥思苦想,甚至翻阅书籍也未曾找到出处。
孙嫣然心中不禁纳闷:
“这诗并非古人诗作,难道季太监还会吟诗作赋?
只是这句没头没尾,好叫人莫名其妙。”
孙嫣然将礼物原样放好,待到晚间丈夫回家,便请谢凡观瞧。
谢凡先是打开点心盒子,见糕点精致可爱,随口便说:
“难得是家乡风味,等下送去给祖父祖母,让老人高兴高兴。”
接着见到素白帕子和诗句,谢凡猛然想起多年前燕九节白云观庙会情形,那个小小少年在僻静之处独自哭泣。
“那个孩子居然是季公公?难怪在河南时候,他瞧着我神色那样奇怪。”
孙嫣然见丈夫面色大变,便询问道:
“夫君识得这诗么?到底是何意思?”
“这诗是清,啊,是我亲自写的。”
谢凡差点脱口而出“清代诗人”,连忙改口是自己所写。
接着对妻子念出全诗,又将曾经见过季五福一事略略讲了。
孙嫣然听完《苔》诗,莞尔一笑,称赞丈夫原来如此才华横溢,又可惜谢凡忙于政务,无暇作诗。
谢凡再次冒用他人诗作,听得妻子称赞,不禁微微脸红。转头说起自己居然没能认出季公公,实在尴尬。
孙嫣然略一思忖,说道:
“但凡出身低微之人后日飞黄腾达,都不喜旁人提起旧日低贱。
多年前一面之缘,夫君未曾认出也是无妨。此后按照身份,恭敬应对便好。
不过这句‘青春恰自来’,似乎暗示夫君将有好事。”
谢凡也觉得妻子所言有理,连连点头。至于是否好事将近,谢凡并不在意。
只是想起季五福对着自己那似笑非笑神情,心中总有些发毛。
孙嫣然所言非虚,节后季公公果然登门宣旨:
“谢凡授工部尚书、进东阁大学士,与诰命。”又赏赐银币、羊酒如例。
工部尚书为正二品,二品官员可封赠二代:
因此谢凡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妻子,都得封赠。
谢老秀才得封文散官衔,为“资善大夫”,陆氏与孙嫣然得封诰命,为“夫人”。而谢凡父母,虽然早已去世,也得赠官衔诰命。
谢凡年仅卅五,便位列六部尚书、晋身内阁。
谢家众人皆是欢欣鼓舞。孙嫣然欢喜之余,稳了稳心神,暗暗打发来兴去拿来银子,又悄悄递给谢凡。
谢家全家磕头谢恩之后,季五福笑眯眯将谢凡扶起。
谢凡抬头正对着季公公俊美面庞,只见季五福一双桃花眼中饱含笑意,十分亲切。
此时谢凡已被这泼天富贵,给砸得头晕目眩。所以见季五福似笑非笑神情,尚未心中发毛。
谢凡借机将银子送给季公公,季公公却微笑不受,只是凑近谢凡,附耳说道:
“锦衣卫将谢大人自中进士以来,事事都上奏清楚了。
皇爷喜欢《西游记》,不喜《志怪录》。修筑堤坝那个滑轮,皇爷也十分中意。”
接着季五福后退两步,再客套几句,便匆匆离去,只留谢凡呆立当场。
晚间谢凡辗转反侧,思绪纷纷,脊背发凉,难以入眠。
谢凡因着治河赈灾有功,欢喜升官。
可是河南布政司却被查出贪腐。
粮仓账目中粮食数目与季公公率领锦衣卫暗中所查数目不符。
河堤修缮之后,账目上还有粮食万石,可仓中实际一斗麦子也无。
以汪大人和王知府为首一众大小官员都革职查办,下了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
季五福因查办河南贪墨一案有功,得封正四品御马监掌印太监。
不久之后,谢老秀才八十大寿,谢家好不热闹。
往年谢老秀才过寿,谢家都只在家中关门庆祝。
可是今年,一来是谢老秀才八十大寿,二来是谢凡刚刚入阁,圣眷正浓,炙手可热。
朝中大小官员,但凡与谢凡有过点头之交,都送来贺礼。
谢凡和孙嫣然见着种种礼物,实在焦头烂额。不光需将礼物一一登记记录,礼物中太过贵重者,还要想方设法退回。
此次寿宴风光体面,觥筹交错,人人和乐。
谢凡耐不住同僚轮番敬酒,也饮了两杯。他不胜酒力,昏昏沉沉中,恍然想起,前世不知何处所见一句话: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注释:
*出自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剧中《哀江南》,全文为: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