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学士虽然名头上只是皇帝顾问,官阶仅为正五品。
可是实际上各项政务皆出自内阁票拟,内阁权柄如同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此时内阁之中有五位学士,五位学士之间地位高低乃是依据进入内阁之前后顺序。
所以谢凡在内阁之中,地位最低,年纪也是最轻。
自从季五福宣旨时暗暗说起《西游记》和《志怪录》,谢凡只觉芒刺在背,越是位高权重,越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唯天子马首是瞻。
可谢凡在山东乡试中亲取解元于志仁却仕途颇有些坎坷。
于志仁对着师长恭敬有加,观政后也顺利授兵部武选司主事,可偏偏对于朝廷边疆战事却过于直言不讳。
因着对朝廷东南抗倭一事上了折子,于志仁便被上官打发去了贵州谪戍边疆,任一个小小知县。
谢凡本也想借着阁臣身份,捞一捞自己亲学生,所以在吏部部推任命正式发出之前,谢凡专门下帖请于志仁来商讨。
谁曾想,于志仁对于戍边一事不忧也不恼,反而踌躇满志,立志要在边疆有一番作为。
谢凡见于志仁长方脸上一派坚定,便将那一句“替你想想办法”,给吞回了嘴里。
反而说了些在河南治河赈灾所得心得体会,地方胥吏如何阳奉阴违、如何征发民夫、如何清查粮仓等等。
这下于志仁倒是听得用心,不仅用心,还连连询问细节。
谢凡将于志仁送到门口,想到坊间传闻贵州穷乡僻壤:
所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
谢凡忍不住为于志仁担心:
“毕竟现在贵州是偏远地区,也不知他一个富家子弟能不能坚持得住。”
结果出乎谢凡意料,于志仁不仅坚持得住,还屡有捷报传来:
教化乡民,重修驿道,引进良种,鼓励耕种,还身先士卒,荡平山中盗匪。
于志仁三年期满,升迁为浙江宁波府正六品通判。
在宁波府,于志仁又整顿卫所部队,多次击退倭寇入侵。
谢凡在北京连连收到捷报,也为自己门生感到得意。
顾三郎出身浙江宁波,听得于志仁抗倭,便请求谢凡保举自己投奔于志仁帐下,为家人报仇。
谢凡想到顾三郎追随自己已经十年有余,一直尽心尽力。
相对自己早年收留之恩,顾三郎的报答可谓绰绰有余。于是修书一封,保举顾三郎谋个差事。
皇帝雄才大略,事事皆要花钱。
所以本朝历来缺钱,为了替天子分忧,内阁六部提了诸多方法广开财路。
比如改革税赋,不再按照人丁征税,服从徭役。
以土地数目进行收税,而官府需要民夫劳动,则另给工钱。是谓“摊丁入亩”。
谢凡知道民间户籍混乱,收缴赋税多有困难。所以又将早年所提“一条鞭”法,旧事重提。
现在谢凡身为阁老,权位今非昔比,更有皇帝大力支持。“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都从东南地方开始,渐渐实行全国。
改革税赋虽然功在千秋,可赚银子还是慢了些。
于是谢凡深思熟虑之后,又提议打开海禁。
参照盐引,朝廷每年发出海引,允许一些商人出海贸易,再派沿海卫所军队护卫,对抗海盗。
如此这般,朝廷得钱极快,沿海卫所多了好大一笔进项,商人出海也安稳许多。
张家和陆家借着谢凡暗示,提前知晓了朝廷即将开海禁。两家都做了万全准备,早早便获得海引,大赚特赚。
张世贤夫妻齐心,生意红火自不必说。许是因为近亲结婚,可惜夭折了一个儿子,另一个儿子也不太聪明。几个女儿倒是聪明伶俐。
陆有富前些年去了,如今是陆才明当家。
陆平友随着父亲经商,已能独当一面。他夫妇膝下只有一子,却没做生意,只专心读书。现已考中秀才,正备考乡试。
陆平恭则干脆同妻子定居南洋,方便生意往来。
几年之后,谢凡甚至听张家陆家说起,有卫所海军带着全副武备出海,假意护航商船,反过来将倭寇给抢劫了。
实在成了“官方海盗”,可对朝廷来说有利无害,所以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它去了。
谢凡入阁时,本来位居最末。可架不住谢凡年纪最轻,在谢凡入阁之前四位阁老或是因着年老致仕,或者由于丁忧回乡。
夙兴夜寐十年之后,谢凡竟然成了内阁中资历最长之人,位列首辅。
谢凡成为首辅,祖父谢老秀才也年满九十岁。
以如此高龄来看,谢老秀才和陆氏身体还算硬朗,但是近日以来,谢老秀才记忆力越发差了。
谢老秀才常常忘记自己是不是吃过饭,换过衣裳。少不得被陆氏抱怨几句。
只是老夫老妻之间,偶尔斗嘴倒也有几分乐趣。
后来谢老秀才见到谢凡甚至都喊起了儿子的名字,对着两个重孙子则会喊成谢凡。
起初谢凡也没太在意,以为祖父嘴瓢。
只是笑笑,告诉祖父,叫错了名字。
再后来谢老秀才彻底糊涂起来,拉着谢凡,叫着谢凡父亲的名字,还劝勉他好好读书,早早考上秀才。
说到激动处,甚至还会出题考教谢凡。
说来无奈,虽然认不清人,谢老秀才出题倒是条理清晰,丝毫不错。
万幸谢凡沉浸四书五经多年,入仕为官之后又做了几任考官,不断练习,应对起来游刃有余。
听到谢凡答复,谢老秀才方才满意点头,放谢凡回去。
一日谢凡从衙门回家晚了一些,还未褪下官服便被谢老秀才瞧见。
谢老秀才见谢凡身着绯红官服,顿时大喜过望。连连夸赞儿子大有出息,做了大官,光宗耀祖。
一家人都颇为无奈,但也陪着谢老秀才欢喜了一场。
哄得老人家安心上床睡觉,方才完事儿。
谢凡位列首辅,老太爷九十大寿,谢家自然又是张灯结彩,好一番庆祝。
本来谢凡还有些担心老祖父在寿宴上犯糊涂,可出乎意料,谢老秀才在席上神智清楚,对答如流。
谢老秀才两次整寿都大操大办,陆氏比丈夫年长,却从不曾办过寿宴。
孙嫣然不禁好奇,晚间悄悄询问起谢凡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