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谢凡也曾问过祖母,原来陆家有个规矩:
为了惜福,老人不做寿,别让上天知晓寿数,方能长寿。
孙嫣然听了觉得有理,直言自己以后也不再做寿,才好长命百岁。
谢凡笑嘻嘻应了,却对妻子说,这几年还是做做寿,毕竟要给小闺女相看夫婿。
闻言孙嫣然认真起来,一一盘算今日赴宴宾客家中的未婚后生和闺中女儿。
谢家两子一女,除去长子已婚,次子女儿婚姻大事都还没有着落。
长子谢阳性子沉稳内敛,自小得外祖父孙大人教导,习得一身好学问。
回老家南直隶参加院试、乡试,都一帆风顺,年纪轻轻便得了举人功名。
婚姻大事上,谢阳听从父母之命娶了于志仁幼妹。
于氏生得白皙高挑,又出身大家,温柔娴静,知书达理,嫁妆丰厚。
夫妻二人琴瑟和谐,婚后三年已有了一儿一女。
而于氏长兄于志仁因为在浙江政绩卓着,前日升任了正四品福建福州府知府。
对于长子长媳,孙嫣然是一万个满意,可次子谢春就让她颇为头疼。
谢春性格脱跳,虽然同兄长同年考上秀才,却没考中举人,更没成亲。
反而在南京老家同表叔陆平恭结识,十分仰慕海外风物,恨不得出海亲眼见识一番。
此时孙嫣然忍不住对丈夫抱怨:
“这么大人了,整日不着调,又不科举,又不结婚。将来要是跟着陆家二叔学坏,娶个番邦女子可怎么办。”
还好谢凡观念开明,又想着反正现下家境和谢凡年幼时早已不同。便安慰道:
“儿子也还年轻,晚些考科举,晚些结婚也不碍事。”
又打趣道:“嫣然忘了当年我们也结婚颇晚吗?你甚至说不想嫁给我呢。”
想起当年,孙嫣然不禁老脸一红,半晌才反驳说:
“那也是父亲肯为我操心,才能嫁给你。呦呦的婚事你怎么不多上点心。
儿子暂时不结婚就算了,女儿家婚姻大事,总是要父母更多操些心。
南城唐监生便对女儿婚事百万个上心,他家大姑娘十四岁就选了皇子妃,三个儿子也顺利定好了亲事。”
说到唐家,孙嫣然不免有些眼红。
谢凡倒不嫉妒唐家,毕竟自己做着官,女儿也没裹脚,可没法同皇家结亲。
只是想起女儿即将年满十六岁,还没定亲,谢凡也皱了皱眉头。
因为舍不得女儿受苦,又有孙嫣然小妹前车之鉴,所以谢家全家都默许了不给小呦呦裹脚。
于是小呦呦无忧无虑长到了十五岁。又从小同哥哥们一起随着外祖父读书,不只识文断字,更是颇有学问。
只是近些年来礼教越发严格,今日家中来访女眷,官宦人家年轻小姐都是三寸金莲,一派弱不禁风模样。
孙嫣然忍不住叹气:“现在北京城中恐怕难有合适人家。”
谢凡想了想说:“不如托人打听打听老家那边如何,张世贤他娘子王氏也没裹脚,性格也爽利。”
孙嫣然马上反驳道:“那可不行,张家小儿子可是个傻的,呦呦怎么能嫁去张家。”
谢凡本想说,找张世贤夫妇打听打听王家有没有适婚才俊。
对于王家,自家女儿算是低嫁,但是王家多年富贵。小呦呦嫁去,仗着父亲兄长身份,日子也自在。
可听妻子说起张世贤夫妻长子都没婚配,自己绕过人家亲儿子,反而去打听张世贤妻子娘家有无适婚男子,未免太免戳人伤口了。
于是略一思忖,说道:
“那陆家呢?平友表哥和伍氏都是和善人,他们独生儿子,达哥儿前一阵中了秀才。
前次回乡,陆舅爷丧礼上,我们见过,长得好,举止有礼,文章也好,将来是能中举的。”
谢凡暗暗算了算陆达和小呦呦的亲戚关系,已经出了三代,是能结婚的。
还未等谢凡说完,孙嫣然犹豫道:
“陆家达哥儿倒是好,可大了呦呦许多呢。虽然没娶正妻,说不定早有了妾室通房,叫女儿嫁过去辛苦。”
谢凡一想也对,以陆表叔的精明,估计盘算着等孙子中举有了功名再好求娶名门淑女。
可达哥儿二十多岁年纪,以陆家财力,他房中怎么会没有女子。
除非,达哥儿同他父亲一样,不喜欢女子。
谢凡又提议:“那于家如何?于氏是个好的,于家男子应该也不差。
于志仁说不定还有年轻兄弟、堂弟,我出面同他说和,他一定答应。”
谢、于两家本有师生情谊,又加上亲戚关系,谢凡想着小呦呦嫁去于家一定不差。
孙嫣然却叹了口气:
“看于氏就知道,于家规矩大得很。呦呦在家从小自由自在,嫁去山东,天远地远。
无依无靠,一大家子人里做新媳妇,平白一堆规矩,长辈又多。呦呦怎么能受得了。”
往日于氏侍奉婆母恭敬有加,又善打理家务,孙嫣然十分受用。可轮到自己女儿,她却百般不情愿。
谢凡一来也舍不得女儿远嫁山东。又想起于志仁政绩卓着,升迁迅速,朝中便有议论:谢凡与于志仁结党。
所以于志仁虽然升迁,却被排挤去了福建,无法回京。
对于谢于结党之说,虽然目下天子不置褒贬,但想起皇帝那副笑里藏刀模样,谢凡也打消了念头。
夫妻两人忙碌一整天,又为儿女婚事盘算了这么许久,劳心劳神,终于沉沉睡去。
此后谢凡照旧兢兢业业做事,更多留心同僚家中是否有适婚青年男女。
可也免不了怀疑旁人同自家结亲,是冲着自己权位,亦或真是想寻个好亲家。
九十大寿之后,谢老秀才再没认错过人,越发精神了起来。
一家人都十分欢喜,说老太爷一定长命百岁。
初夏傍晚,谢老秀才还同谢春与呦呦说起往事:
从与陆氏成亲,与周秀才交友,谢凡父亲早逝,再到教导小谢凡读书科举。
谢春与呦呦难得听曾祖父说故事,听得津津有味,直到子夜,方才各自回房睡了。
可惜乐极生悲,陆氏清早起来,便发现身旁丈夫已没了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