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唐朝观世音 > 第96章 善会圆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善会举起石头哈哈大笑:“此乃天造,就将这方石头取名‘问禅’。”

岩头和尚接过石头:“正是。是也。天之造化,我亦去下河而求。”

渫水河畔,岩头和尚和一群百姓在河中寻石。各自抱着捡得的石头,在河内沙滩上欣赏,其乐无穷,其趣融融。

善会大师:石者,山之造化,骨出于脊梁,走西川北壁,闯南关东截,入澧水、进沱江。累累伤痕兮得其果,年长月久兮得美名。源青山耳抱大负于江南,狂为娇子矣。

洛浦寺,善静禅师:“元安大师,贫僧来自长安金城,特礼谒洛浦元安大师。”

元安禅师:“南游参学,佛缘甚深,暂当园头,种菜打杂如何?”

善静禅师:“也是!也是!”

静善禅师在菜园种菜。

一游僧前来看他种菜。

一僧人进寺。

一僧人问元安禅师:“大师,何处可参学?”

元安禅师:“四面是山,阇黎向哪里求佛?”

那僧人走出寺院,又来菜园。

善静:“尚且定不安心,还是远去吧!”

那僧:“师傅说,限贫僧十日,下一转语,否则无收为徒。”

善静:“你可有了转语?”

那僧:“不曾想出。”

善静:“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那阻野云飞。”

那僧:“阿弥陀佛,我这就去。”

善静:“不可道出是我语。”

那僧进入寺内。

元安打坐,问:“你可有了转语?”

那僧:“有了。”

元安禅师:“说来听听。”

那僧:“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那阻野云飞。”

元安禅师:“谁语?”

那僧:“自语。”

元安禅师:“出家人不可有诳语,得如实而说。”

那僧:“罪过。罪过。是那园头所教。”

元安禅师:“你暂且留下来吧。先与园头参学。那园头可是五百人头的大师呀!”

僧人们在耕耘,两棵参天银杏树伟岸。一棵千年大樟树下,老百姓庇荫,歇息。

普慈寺大雄宝殿内。

一禅师正在墙壁上书写,旁边站着众多弥陀。

大雄宝殿墙壁上显示四句话:“过后方知前事错,老来才觉少年非。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一弥陀:“善会大师,这咋解释?”

善会大师:“每个人都想得到大自在,都不知如何才是自在之心。所以在行为上总是放纵不羁,不计后果。也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人生想要什么?怎样去行善,以至于一生忙忙碌碌,而又惶恐不安,直到错误已经发生了,才知道错了,可又悔之晚矣。所以,我们年轻人选择好人生目标很重要。有的想当官,可不知道当官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而认为当官风光,有地位和名望,结果当上官了,忘了目标,胡作非为,贪得无厌,欺压百姓,后来得到的就是违背从善,受到惩处。”

一和尚:“善是最高目的,弟子明白,无论做什么都必以善言、善行、善知、善觉。”

善会大师:“《尚书·伊训》有言:‘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传》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的观念,一直植根于我们几千年的文明长河中。因为太想得大自在,所以毫无底线、没有原则,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不仅不知为善,而且错得有理,内而外之,小而大之,社会公众习以为然,并深深地不以为然,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茶室内,众僧人饮茶。

茶僧正在冲洗茶器。茶桌上摆有天目茶碗、茶叶桶、茶勺等。茶僧左手持壶,右手拿布先将茶器清洗。

生有一炉子,另一僧正用鹅毛扇给炉扇火。壶中的水在腾热气。

一个僧人:“扇是为拂尘,怎还能生火?”

善会大师:“时时勤拂拭,勿使着尘埃。扇适用于拂去尘埃,当火中有尘埃,用扇拂去尘埃,也就心明而自燃了。”

一僧人:“善会长老,所悟正如东坡‘从来佳茗是佳人’。”

开水已经沸腾,茶僧开始冲泡。

善会长老:“茶器亦有三种境界,一是茶器,二是器约,三是不器而器,是人文。”

一僧人:“师傅,如何解释?”

善会大师:“饮茶者,有平常心。手中所用器皿,均为禅具。”

一僧人:“茶空间,禅空间。心由境生,我自有道理了。”

善会大师:“品茶在乎台简,器洁,水静,身正,心纯,气和,手稳,言柔,语低。对于爱茶人,特别期待能与好茶邂逅,更愿与好茶之人相识相知。”

一僧人:“茶可解困克乏,提神益思,禅可造心。”

善会大师:“泡茶,看六道程序,实属六菠萝蜜。”

一僧:“何为六菠萝蜜?”

善会大师:“先喷水;然后是烧水,风炉用香木,同时洁净自己的身体,意思是“持戒”;准备花,花代表慈悲,因为生命都会消逝,这是“忍辱”;然后点燃线香,使自己集中精神,这是“精进”;然后吃饭,准备简单的怀石料理,意味着“禅定”;最后是点灯,意味着“智慧”。”

一僧人:“能与师傅饮茶论禅,就是在悟道人生。”

善会:“平日生活有修行,禅无远近记当下。饮茶最在重于心。你们饮茶者记住‘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所以我有‘禅茶一味’,就是用饮茶的这种方式,把佛理融入每日的生活中,佛法存于茶汤。”

赵州禅师问:“如何是道?”

南泉云:“平常心是道。”

赵州禅师云:“还可趣向否?”

南泉云:“拟则乖。”

师云:“不拟时,如何知是道?”

南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也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是非!《碧岩录》有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普慈寺大殿,善会召集各主事,打坐大殿。

善会:“无与众僧,话到累岁,佛法深知。吾今幻质,时尽即去。

汝等善保护,如吾在日。勿得雷同世人,辄生惆怅。”

众僧:“幸得大师教化,一切铭记在心。”

观世音:“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去吧!去吧!”

善会奄然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