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改时,朱宣伊借机扩大监察机构的力量,完善御史台谏君王、察百官的职责,在郡、州两级增设监察院,在县一级则派驻监察组。】
御史台全体成员眼睛一亮,御史台的春天要来了!
他们昂首挺胸、精神抖擞。
其余官员却只觉束缚着自己的绳更紧了。
朱宣伊若有所思。
在地方设立监察机构固然很好,但千万不能让监察与行政混为一体,否则监察机构将失去原有作用。
还有一个问题,监察机构监督百官,那谁来监督监察机构呢?最怕监守自盗、贼从家起啊。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昭文吏治建设的文风改革、健全科举、限制恩荫、完善考核、合并州县、机构改革、裁撤冗官七条措施,还剩下最后一项出台吏法。
比起三改的刀光血影,出台吏法相对而言就温和得多。
简单来说就是,朱宣伊让以易青轶为首的法律编纂小组单独制定了大胤的《公务员法》,规定官吏的品级、录用、职责、考核、升迁、奖励、回避、俸禄等,将限制恩荫、完善考核、裁撤冗官的部分成效法律化制度化,使官吏管理更加规范。】
易老太爷抚须,因年老而污浊的眼睛闪着光亮:“修订律法,还得是我青轶孙儿!”
言语间的自豪难以掩盖也从未想过要掩盖。
说起来,自从得知易青轶将主持修订《胤律典》后,易老太爷便日日研读律法条文,手不释卷。
大抵是被重孙坑孙子给弄怕了,易老太爷不仅自己读,还押着重孙学;不仅重孙学,孙媳、重孙媳也学,连家中仆从也要每日听他念上半个时辰。
现在,易家已经形成了人人学法的良好氛围,正在往人人知法、人人守法、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信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这一良好方向迅猛发展。
近来大胤掀起评奖热,易老太爷想着,要是评“遵纪守法最美家庭”,他们易家高低得冲一冲,保底前十,力争前三,展望第一!
【除了上述八条措施,朱宣伊在澄清吏治上也有一些别的努力,比如:
她格外重视官员的地方工作经验。
她效仿汉宣帝,在任命刺史等官员时,召见并询问这些官员的治理之策——有点像现在的任前谈话、任前考核。
她注重官员能力提升,不仅举办公文撰写的培训班,还让工部、刑部、大理寺等部门举行本系统的培训班,也组织过州郡间的交流会,意在使官员们学习新知识、交流好做法,集思广益探讨治理难题的解法,争做新时代优秀官吏。
对吏治建设,朱宣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苦心人天不负,她的付出得到回报,昭文时期是史学家们盛赞的吏治清明。】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惠帝喃喃自语。
难道他没有试图裁撤冗官吗?
难道他做不到任前谈话吗?
难道没有臣下向他提出澄清吏治的建议吗?
怎么可能没有呢?
他有过裁撤冗官的尝试,只是没有坚持。
他也曾在臣子任前询问地方治理经验,只是频率不高。
辅佐朱宣伊进行一系列澄清吏治改革的官员正是从他惠帝朝成长起来,他们也曾怀着为国为民为君的心,以饱满的热情向他提出澄清吏治的建议,只是他没有接受。
同样是被裁官吏聚众闹事,朱宣伊面临的情况比他面临的更为复杂,可朱宣伊却能坚定坚决地遏制、打击冗官,继续推进裁冗。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惠帝再一次说出这八个字,长长地叹息一声,“唉——”
他知道国朝的问题是什么,他也有忠心能干的臣下提出解决办法,他也曾做过改革努力。
只是,面对改革的巨大阻力,他畏惧了。
他畏惧臣下怨恨他是一个刻薄的君主,畏惧官吏的不配合,畏惧改革中将会出现的种种难题与困境。
所以那时他想:朕努力了,只是这实在是实现不了。不如就维持现状,现在国朝不也很好吗?大家相安无事,君臣和乐,不是很好吗?
他中止了裁冗,放弃了改革,将那些锐意革除积弊的臣子外放为官。
他为他们选了好地方,以减轻心里的愧疚。
其实他的心里明白,没有被解决的问题经过日积月累,将会使大胤疲累、孱弱。
他只是不愿意面对,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而他的女儿朱宣伊,不愿意如此,尽管困难重重,她也要解决问题,推进改革。
改革可以适当放缓脚步,但绝不能止步不前。
他没有勇气和魄力,但是朱宣伊有。
“好一个新时代啊。”
惠帝真心地赞叹,他浑浊的眼睛里充满复杂的情绪。
他是旧时代的人,那些冗官还有改正融入新时代的机会,自己却只能站在萧瑟孤寂的旧时代远望新时代的灿烂。
祝福你,伊伊;祝福你,大胤——惠帝无比诚挚地想。
这期视频似乎到这里就结束了,朱宣伊感慨万千,望着满殿臣工,她忍不住道:“诸卿,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呀!”
薛泽若微微一笑,道:“陛下,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王清然:“陛下,我们一步一步走,问题一个个解决。”
其余人纷纷附和。
方知清:“陛下励精图治,臣等必竭心尽力辅佐陛下。”
王展:“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功到自然成。”
钟灵韵:“陛下,臣会永远陪着陛下。”
......
看过这一张张或是年轻或是年老的脸庞,朱宣伊的眼睛有些温热,她点点头,含笑道:“好,好。”
君臣同心,何事不可为?
听完青橘的讲解,荷娘也有很多的感想:“君王是国家的领头人。她不一定非常聪明,不一定什么都会,不是圣人不是完人不是天才,但她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并且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澄清吏治的许多措施都是臣子们提出来的,具体的实践也是下面的官吏在操作,可是,君王如果没有不畏挫折的勇气和坚定不移的决心,臣下的建议再好、为国为君为民鞠躬尽瘁的心再强烈,也是枉然无用。
荷娘再一次感叹:“跟对人真的很重要!”
果然,治国与治家有共通之处。
她跟着珈兰小姐,从前别人觉得珈兰小姐病怏怏、性子冷,总是待在庄子,不受重视,没前途。
谁能想到,珈兰小姐现在是沈家最有前途的人?
连带她这个下人,地位也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