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几日,朝堂之上,众人发现原来那个拙口笨舌的六小王爷虽屡败屡战,却愈战愈勇。

隔天才被抓住的漏洞,第二天不但补上,且还带着一堆滔滔不绝的证据与道理,大有在哪里跌倒便要在哪里站起来的架势。

到了第三天,六小王爷直接让人扛了一个木架子上朝。

迎着一众老臣目瞪口呆的表情,李泓暄于架子上挂起数张巨大宣纸。

众人细瞧时发现,每一张宣纸显然都经过精心制作,字迹刚劲有力,还绘有精美的图案和表格。

李泓暄站在木架子前,自信满满地开始了论述。

他指着第一张宣纸,上面赫然写着“仁政恤民,共克时艰”,下方还用小一号的字体,加了一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诸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救灾救急,生命第一。朝廷应视百姓如家人,今上苍警示,百姓有难,必当助之……”

李泓暄声音虽带着几分沙哑,却响亮有力,开宗明义,毫不含糊。

第二页宣纸,引述了《周礼》中提到的“荒政十二策”以及历代关于荒政的主要典籍,还包括本朝新着《救荒活民书》,一下子将那些老臣最喜欢引用的书袋子一网打尽,充分说明六小王爷做足了功课。

老先生们看得书,他都看了,不但看了,还总结了核心要点,作为自己的论据。

接下来一页是历代救灾案例以及相应的优劣对比。同样展示了李泓暄扎扎实实的诚意。

朝堂论战,老先生们喜欢迂回战术,兜圈子,掉书袋,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用最文雅的词,吵最猛烈的架。

所以,李泓暄如法炮制,先用几页宣纸进行预热。

铺垫完毕,李泓暄开始阐述自己的方案,每提及一个论点,便会指向相应的宣纸,展示如何调动资源、组织救援,与百姓共渡难关,还用图表展示救灾物资分配、救援路线规划等细节。

讲完自己的方案,还有几页宣纸名为答疑。六小王爷将前几日朝堂论战时遇到的每一个质疑问题,开诚布公的列明,然后对应不同问题给予分析及解决方案。

饶是见多识广的一众老臣,此时都瞪大了眼睛。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新颖的形式,如此坦诚的态度,更别提那些前所未见的图表了。

郑尚书听得认真,习惯性揪着胡须,不小心拽下了好几根,一时间心疼得紧。

毛大人眼神不好,李泓暄讲到算术账目时,毛大人顾不得朝堂礼仪,直接凑到架子跟前弓起背细看,被后头的大人揪住:“前面的,让一让,别挡住大家看。”

但惊奇归惊奇,老大人们照例还是会挑刺,但是态度都比先前要好了许多,也再未将六小王爷扔在一边,让其坐冷板凳干着急。

甚至有些心善的大人,主动出主意,帮助六小王爷完善方案。

李泓暄成功握住了朝堂论战的主动,心里美滋滋的,对自己取胜的信心又增了几分。他照例将大家的问题汇总在一起。

第二天,李泓暄又带了一个架子进来,只是这次架子上放的是空白宣纸。

众人不知六小王爷这次卖得什么关子。

李泓暄先求了景泰帝,准许带两人上朝。

原来这两人便是罗子昂寻来的明算科出身的先生。

李泓暄竟然请两位当着郑尚书及户部一众朝臣的面,直接计算。

有问题,现场算,认真贯彻杨芸儿用数字砸死人的策略。

两位先生下笔如飞,一通眼花缭乱后,用数字说话,大放异彩。朝会结束后,立即传为佳话。

原本明算也是科举正经科目之一,但从这个科目出来的人很难获得非常好的仕途,只能够做一些不入流的小官。久而久之,明算人才凋敝。如今听说有人于朝堂之上大放异彩,当天下午便有人向六王府递了帖子,毛遂自荐。

李泓暄本就缺幕僚,当即收人。

李泓暄是个知恩感恩的,他心里明白,自己朝堂上脱胎换骨般的出色表现,都得益于小芸的规劝和引导。还有多亏了小芸想出来的好办法。

只是他不大明白,这么好的法子,为啥小芸居然给起了个“骗骗他”的名字。李泓暄轻轻摇了摇头,这小侧妃心里的想法,真的与常人不同。

不过,不管叫什么,确实有用,那些图表设计的巧妙,真把那些枯燥数据一目了然的展示出来,让那些老家伙们无法再揣着明白当糊涂的兜圈子。

六小王爷当然不知道,所谓骗骗他,正经名字叫做ppt。只是杨芸儿没法同他讲清楚。

李泓暄在朝堂经历唇枪舌剑。杨芸儿也没有闲着,她在走迂回的太太路线。

首先,宫中交往不能断。

杨芸儿知晓将目光放长远的道理。尽管宫中慈善效率不高,但那里可是最高权力中心,可以探得最新风向和消息。

她照旧去杨丽妃宫中做一做认真学习礼仪规矩的好学生,绝不辜负姑姑的一片苦心。

上完课,再陪着杨丽妃说说话,解解闷,顺带着将外头李泓暄救灾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一讲。

听闻外头炭薪吃紧,杨丽妃叹息道:“宫中炭薪耗费颇多,但每处宫室皆有定例,今年我也留意查了账册,宫中也是吃紧,鲜有多余。苦了城外百姓乐。六王爷为民请命,也是辛苦了。”

说着杨丽妃吩咐绿珠姑姑去库房找了一支上好的山参与几朵灵芝,关切的说:“听皇上说,这几天六王爷在朝堂上说得嗓子都哑了,这些带回去,给王爷好好补补身子吧。”

杨芸儿看其神色关切,倒像是动了几分恻隐真心。她如今在王府也见了一些好东西,识得杨丽妃出手的都品相上佳。当下做出十分感激的样子,千恩万谢的收了。

她本不指望杨丽妃能够出手相助,为民筹集炭薪,但她目的有二。

杨芸儿入宫多次都没有见到张倩倩,那日娇杏投诚,她推断张倩倩因有孕被护在内殿,不被允许出来随意走动。

事涉皇家血脉传承,杨芸儿十分留心杨丽妃对李泓暄的态度是否有变,毕竟杨芸儿心中关于夺嫡的弦一直绷着,从未放松。

不过多轮试探下来,许是张倩倩胎尚未坐稳,且男女不辩,截至目前,杨丽妃对李泓暄的态度没有丝毫改变,依旧十分关切。

除此之外,杨丽妃作为景泰帝的宠妃,与景泰帝时常见面,杨芸儿也希望能够通过杨丽妃的嘴,将李泓暄的难处传达一二。

至于这个目的是否能达到几分,杨芸儿一贯本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原则,只做好自己这一端,后续看缘分。

不过杨芸儿运气着实不错,杨丽妃掐准了景泰帝关心雪灾一事,倒真在景泰帝面前提了一些。

景泰帝如今对这个儿子也愈发高看起来。

通过这几日的观察,景泰帝在这个儿子身上,找到了那人的影子。同样都百折不挠,认准目标,一幅绝不罢休的样子。

可与那人宁折不屈的孤傲性子不同,李泓暄倒是非常能够及时低头,圆融回转,并非硬碰硬。

想到这里,再次回忆起尘封往事,景泰帝百感交集。

【为爱发电之——学习笔记分享

以往只知科举考四书五经,原来科举也曾考过数学。

唐代科举设明算,用于选拔算学方面的专门人才。试《九章算经》三帖,《五经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孙子算经》等各一帖,《缀数》六帖,《缉古算经》四帖,并兼问大义。凡明数造术、辨明术理者为通,全通者及第。

鉴于当时民间并不教习算术,唐高宗李治显庆元年,朝廷在国子监开设了“算学馆”,据说李治指示李淳风等人编纂了十部数学着作,总称《算经十书》,以之作为算学馆官方教材。

眼看着中国的数学要飞。然而,好不容易明算入仕,在文学璀璨的唐代,学数学的在官场上根本竞争不过学文的。例如,当时的国子科博士的官阶是正五品上,而算术博士的官阶确是从九品下,是官员序列中最低的。

学着最难的学科,做着不入流的小官,拿着微博的薪水,性价比这么低,无法可持续发展。

最终明算科人才凋敝,明算大约于五代时废置。

为古代理科人才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