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觉得,他们应该给她送礼,而不是她巴巴的跑上门去,这么多县令,每个县令一篓,三十只,一百个县令就是三千只了。

三千只,四千多两银子啊!

这个礼送的可真大!!!

明年绝对不这么送了,送些极品山珍好了!

……

不过好处也是有的。

她人还在县城,就有庄子上的人来报信,说小塘里的蟹卖的七七八八了,连大塘里的蟹都卖了好些。

她也是一惊,要知道,今年的蟹还没开始对外卖,她总得等这些大官小官都吃上了,才好出手。

这会小塘里的蟹都卖完了?

看来送蟹还是没错的,虽然花费大了些。

最后一家礼送完,蟹子就可以开始对外卖了。

原本十来万只蟹,被分出来一半,这一半四个府城分,一个府城也就分到一万多只蟹。

大户人家将小塘里的大蟹一买,剩下大塘里的,钱多他们带着还没跑到六个县城,就全卖光了。

很多县城都没来得及去。

去过的县城正卖的起劲,好些人家都没来得及买,结果就被告知没有了,当真是跺脚叹气。

她得到消息,直接回了村。

家里还有五六万只蟹,肯定没那么快卖完。

老爷子见她回来,好奇道:“不是说去卖蟹了,那几边今年第一次卖你不是得去看着?”

周果一屁股坐在凳子上道:“卖光了,我在怀阳送完了最后一蟹子,就被告知几处的蟹卖完了,我连脚都没踏进去,就回来了,师父,家里的蟹卖的怎么样了?”

邓婆子从厨房里探出头,见到周果,忙端了一碟子点心一碟子蟹子出来,笑道:“主子回来了,晚饭还得要一会,你先吃吃这些垫垫肚子。”

周果笑道:“多谢嬷嬷。”

老爷子美滋滋的吃着蟹,回答周果刚开始的问话,“挺好的,你提着小塘里的蟹给这个送给那个送,那些大户人家跟疯了似的,一买就是十几篓,现在小塘里的蟹只剩下两千来只了,也就够我们一家人吃的。”

老爷子面前摆着一碟子七八只蟹,她洗了个手也来吃,“那就不卖了,我还说今年的蟹指定能赚很多钱,结果送人都送了几千只,白白花出去四千多两银子呢,这做买卖可真是,看似很赚钱,结果到头来,能落到自个手里的,少的可怜。”

老爷子白了她一眼,“得了,知足吧你,家里这么多来钱的买卖,你也就今年,送出去四千多两,这要是换做别人,早几年买卖就不全是自个的了,多少人都想着来掺一脚。”

周果一想也是,她仗着背后的大旗还是行了很多便宜的。

何况这些是还人情债啊,这些人情债欠着更不好。

周果啃着螃蟹腿道:“师父,你说我今年送了,明年是不是也得送?接下来每年都得送啊?”

想想就心痛,那是四千多两!

老爷子道:“做皇帝的还得时不时给发赏钱赐东西,也得时不时出血。”

周果点头,看来还是得送,毕竟干什么都在人家的地盘上,出点血就出点血吧。

师徒两在院子里吃螃蟹,吃到一半吴丫三人回来了,惊喜道:“你怎么回来了?”

周果笑道:“大嫂,你们去哪了?”

吴丫笑道:“小花在家里待不住,我们带着她出去走了走。”

周果朝小花招手,小花乐呵呵的往她身边凑。

虽然周果不常在家,她还是很喜欢这个姑姑的。

李氏傍晚也回来了,一见周果诧异道:“你怎么回来了?”

周果也道:“娘,你怎么回来了?”

她离开县城的时候,李氏那个时候正在兴头上,每天干完了活天色晚了干脆就不回来了,隔三差五才回来一次。

李氏道:“铺子上了正轨,我哪能天天在那守着,家里还有这么一大家子人呢。”

周果惊奇道:“你不是说赚钱才大道吗?”

还说家里有了钱什么都有了,妇人家也得有自己的事,像布庄掌柜娘子似的,忙起事来人都年轻不少。

比同龄人要年轻四五岁。

李氏嗔怪的看了她一眼,“我那铺子每天赚那点,连你的零头都及不上。”

说完就进屋去了,得换身衣裳去。

周果看向老爷子。

老爷子道:“近来塘里开始卖蟹子,每天进账几百几千两,你又不在,你娘就觉得你铺那么大的摊子,不盯着每天也能卖那么多钱, 她每天巴巴的守在铺子里,好的时候才能赚两三贯,觉得不划算,从那以后,每天回来。”

周果沉吟道:“这蟹子也不是现在才开始卖,不是卖了几年了吗,山里的菌进账也一直都不错,我娘现在才想通?”

不过,不管怎么样,能想通最好。

铺子开在哪里,东西有人做,铺子有人管,不用非得每天去守着,时不时去查查账就行。

掌柜的她都给找好了,剩下几个妇人都是手巧又勤快的人,里面还有嘴巴子利索的,管理那么一个小小的点心铺子,绰绰有余了。

不然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累死了这些活都忙不过来。

小塘里的蟹卖的差不多了。

大塘里的蟹卖起来就快的很,一旬功夫不到就卖光了。

还剩下的几千只是留着做种的,大蟹小蟹都有。

蟹子一卖完,山里的松蕈又冒出来了。

大家赶在第一波菌出来的时候带去府城卖,因此周果还在卖蟹子的时候,每天就能碰到很多人上山,外村的自己村的都有,一拨一拨的。

生怕赶在别人的后头,只恨不得每天守在山上。

她也不急,巴不得他们多卖些,这样她就能少收些,东西多了卖起来是真的吃力,还不值钱。

等到塘里的蟹子卖完的时候,这一天大家嘻嘻哈哈的从山上下来了,人人脸上带着笑。

第二天苍山村差不多就成了一座空村了,走不动的在家,其他的全部上山了。

李氏在家闲的没事,又不需要天天去县城。

背这个背篓,跟着钱氏陈氏几个也去了。

大家见怪不怪,山上的菌每年出来了,李氏都会跟着上几天山。